条件筛选
  • 起源发展

     关于豫剧的起源。 豫剧产生于明末清初,初时以清唱为主,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因而发展非常迅速。豫剧起源已经很难考证,说法不一。一说明末秦腔与蒲州梆子传入河南后,与当地民歌、小调相结合而成,一说由北曲弦索调直接发展而成说一说是在河南民间演唱艺术,特别

  • 大型史诗黄梅戏《小乔初嫁》隆重上演

    由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主办的2015国家精品剧目成都演出季继引进中国原创歌剧《大汉苏武》、舞剧《恰同学少年》等高品质舞台剧目后,再次推出一部由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倾力打造的新编三国题材大型史诗黄梅戏《小乔初嫁》,将于2015年12月3日至4日晚19:30在成都西南剧院隆重上演

  • 曲剧角色行当

    早期的河南曲剧在表演上继承了高跷曲的歌舞身段和行当分工。   高跷曲一般有五个角色:老婆(老旦)、媳妇(青衣)、姑娘(小旦)、相公(小生)、和尚(丑)。和尚经常兼扮演老旦,并且有时还会增加诸如"二姑娘"、"瞎子"等配角行当。早期的河南

  • 服装类别及特点

      古装衣   古装衣是越剧的特色服装,在剧中年轻女子和中年妇女经常穿戴。上衣有水袖或本色连袖,外加云肩或飘带;长裙上搭配有短裙、或中裙、佩、腰带、玉饰。短、中、长裙又有折裥和无折裥之分。按身份不同,古装衣又分为仕女衣、民间衣、宫装衣。其特点是裙长

  • 漫瀚剧剧种及漫瀚剧院简介

    漫瀚剧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在自治区和包头市党政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扶持下;在文化部和自治区文化厅的深切关注指导下;在包头市文化艺术界群体的艰辛劳动下而创建的一个新的地方剧种,是我国戏曲百花园中最年轻、最靓丽的一枝艺术奇葩。 1982

  • 碰板调

    保定碰板调是汉族地方戏曲剧种之一, 碰板调首先兴起于河北省新城县西娘娘庄村。贤寓调形成于河北省定兴县贤寓村。后者是前者的变体。 碰板调是民国元年(1912)由新城县西娘娘庄的杨大仙(18761962)主持创立的。当时,京东有个叫小老公的(名字不详)带领一个碰板调戏班到附近何

  • 黄梅戏《小乔初嫁》梅兰芳大剧院精彩上演

    由文化部主办,文化部艺术司、北京市文化局承办,中国评剧院协办的全国地方戏优秀中青年演员汇报演出 将于2015年12月17日至2016年1月19日在中国评剧大剧院、梅兰芳大剧院、长安大戏院上演。由国家一级演员何云主演的黄梅戏《小乔初嫁》已于1月5日6日在梅兰芳大剧院精彩上演

  • 日本京剧院明年演《鉴真》

    明年是中日建交40周年,日本京剧院打算创排一出《鉴真》,届时将进行国内巡演,首站将放在扬州。

  • 老生

      老生又称须生,正生,或胡子生。胡子在京剧里的专有名词叫"髯口"。老生主要扮演 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唱和念白都用本嗓(真嗓)老生基本上都是戴三绺的黑胡子,术语称"黑三"。另外还有灰色的,即花白的三绺胡子,专业名词叫"黪三"。白

  • 余派

     余派唱腔,多方面体现着我国戏曲传统的精神法则和审美理想,以字正腔圆、声情并茂、韵味清醇而著称于世。醇厚的韵味和典雅的风格是余派的主要特色。 杨派既出于余派,又大大有别于余腔唱腔。其唱腔、唱法,纯以韵味取胜,避开了余派的立音、脑后音唱法,代之以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