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京剧院临场换戏显实力
新编历史京剧《下鲁城》是北京京剧院的重头戏,自2008年首演以来,广受观众好评。这部走“传统与创新”相结合道路的戏,通过讲述楚汉相争时期一段真实的历史故事,传达出“和平仁爱、诚信和谐,以诚化人、以德安邦”等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追求。《下鲁城》集中了诸多名家
-
经典剧目
河北梆子剧目,约有五百余出,多数来自山陕梆子,也有一部分是移植京剧、高腔、丝弦腔、喝喝腔的剧目;此外还有一百余出时装戏,是梆簧合演(两下锅)以来的产物,但多未流传下来。 传统剧目,多取材于殷周、列国、两汉、三国、隋唐、宋元明清至民初的历史故事
-
舞台道具
砌末 砌未是大小道具与一些简单装置的统称,是戏曲解决表演与实物矛盾的特殊产物。砌未一词在金、元时期已有。传统戏曲舞台上的砌末包括生活用具(如烛台、灯笼、扇子、手绢、文房四宝、茶具、酒具),交通用具(如轿子、车旗、船桨、马鞭等)。武器又称刀枪把
-
二人转剧院
中国东北二人转第一品牌的和平大戏院,是东北二人转有史以来第一支颇具规模的民营二人转剧团.1997年由东北二人转领军人徐凯泉先生创建,十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拥有五个专业演出剧场,百余名签约演员,演出网络遍及全国中等以上城市,每年接待来自海内外的观众朋友近百万,
-
晋剧艺术特色
在发展过程中,晋剧保留了蒲州梆子慷慨激昂的艺术特色,同时形成婉转细腻的抒情风格。 晋剧的唱腔结构属于板腔体,分为三类:"乱弹"、"腔儿"、"曲子"。"乱弹"是晋剧的主要唱控,共有七种板式:平板、夹板、二性、流
-
名词解释
(1)工尺,戏曲音乐名词。泛指戏曲曲谱上曲词右侧所注音阶符号。我国传统民族音乐,以“合、四、上、尺、工、凡、六”等字作为音阶的符号,相当于西洋音乐的“56712345”。习惯上把这些符号统称为“工尺”。有的曲谱,曲词旁只注板眼(
-
嗓音训练基本方法:戏曲开声呼吸训练
嗓音工作者容易患慢性喉炎,反复发作,难以恢复。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不是靠药物,而是要靠正确的发声方法。 为什么普通人自然讲话时间稍长些嗓子就很累 , 而电视台主持人连续说几个小时 , 嗓音还是那么有力 , 富有光彩 ? 就在于他们有专业训练过的咽音法发声。我们提
-
角色行当
豫剧的角色行当,由“生旦净丑”组成。按一般的说法是四生、四旦、四花脸。戏班组织也是按照"四生四旦四花脸,四兵四将四丫环;八个场面两箱官,外加四个杂役"。"四生"即老生、大红脸(红生)、二红脸(武生)、小生。"四旦"
-
黄梅戏的三腔
三腔是“彩腔”、“仙腔”、“阴司腔”三种腔体的统称。 三腔有许多共同点。首先,三腔在音乐体制上综合了曲牌体和板腔体的因素,呈现出“准板腔体”的状态。三腔各自拥有一个基本腔体,彩腔、仙腔为四
-
黄梅戏荣誉榜
1985年 全国黄梅戏青年演员大奖赛“十佳”演员称号 丁同、刘广慧 1986年 马兰 第四届全国戏曲梅花奖(主演莎士比亚戏《无事生非》) 1987年 1988年 (1)黄梅戏音乐电视剧《西厢记》 第六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戏曲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