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曲改编需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
戏曲改编是戏曲创作的一种方式、一种补充,是戏曲传承和发展的一条通道,凡是流传的剧目,大都是通过改编得来的。改编(修改)剧目比例大小,除了作者鉴于对戏曲本体、戏曲舞台、剧种特点和对表演的熟悉程度和理解层面以外,还要由导演通过与创演者的磨合、与时代的碰撞、与
-
梨园新蕊 津城绽放
尽管天气酷热,但和平杯中国京剧小票友邀请赛决赛开赛两天以来还是得到了爱戏懂戏的天津观众的热情追捧。连日来,中国大戏院每到傍晚便座无虚席,和平杯不仅吸引了许多中老年观众,还有许多年轻的京剧爱好者也走进剧场,欣赏小票友的精彩演出。场下气氛火爆,舞台上的表演更
-
人文精神缺失 崔伟:戏曲发展要有忧患意识
中国戏曲,从遥远的古代走来,从声声入耳、万人空巷到咿呀难懂、观众老化,是否已离我们远去?应第七届福建艺术节邀请,著名戏剧理论家、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崔伟昨天上午在大梦书屋举办了戏曲四忧专题讲座,本报记者在讲座前后对其进行了专访。 崔伟认为,中国戏曲源远流
-
《两会1+1》“我提问”:如何让更多的年轻人关注戏曲的传承发展
核心提示: 在我们平时的戏曲活动演出中经常能够发现很多的观众都是老年人,很少看到年轻人会关注戏曲活动,所以出现了一个年龄断层现象。我想向代表委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有什么好的方法,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关注到戏曲的传承和发展上来。 宁波北仑网友:代表委员你好
-
青春版川剧《白蛇传》:一桌二椅古色古香
7月25日、26日,成都市川剧研究院推出两场青春传承版川剧《白蛇传》,成都锦江剧场连续爆满,各个年龄层观众好评不断。上台,一桌二椅的《白蛇传》古色古香,下台,身着潮服的“80后”、“90后”演员眉眼年轻,活力无限,诠释着“青春和传承”。
-
青衣张火丁:这辈子就做京剧这一件事
清旷的舞台上,袅袅娜娜走出个凤眼女子。她的水袖如行草般收放自如、唱腔婉转低沉,一句谁知都是假恩情,唱尽恩断义绝。声落时,她甩一甩水袖,扭转头去,将清冷的侧脸留给看客。 这是程派青衣张火丁的第六次谢幕,唱的是《春闺梦》选段。一曲终了,大幕缓缓拉起,灯光大亮
-
戏曲文化的微传播时代
中国戏曲文化史绵延千年,至今仍有蓬勃的生命力,其内在原因固然可说是精神的力量,但有一点客观基础不可忽视:承接戏曲文化的载体,始终都存在,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式一直有演变。中国戏曲文化,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千年来就是依靠剧本、档案、戏楼、庙台、唱
-
-
戏曲增强互动性 古籍变成数据库 ——北京丰台区传承弘扬传统文化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基和沃土。 北京市丰台区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求,依托当地优势资源和区域特色,积极探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让传统文化更深入、更时尚地走进百姓生活。 让青少年爱上
-
【庆祝改革开放40年】戏曲艺术:传承与镀亮
策划人语: 40年来,中国戏曲艺术唱响过改革伊始的号角,也经历了人才困境与舞台困境,在传承中努力寻找着破局之道,探寻如何满足人们对美好精神生活的需求。近年来,戏曲扶持力度加大,各地新编现代戏创作升温。一批艺术性、思想性俱佳的作品涌现,豫剧《焦裕禄》、上党梆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