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宁大鼓:一个人的传奇
曲艺,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中华大地上,已经失传和目前仍在广为流传的曲艺种类将近上万种,北有东北二人转、京韵大鼓和山东快板,江南一带有说书、词鼓和苏州评弹;直至广西,也有著名的桂林渔鼓。那么,在有1680多年历史的古城南宁,到底有没有本地的曲艺品种
-
津城老人赵金铎的道具情结(图)
自百姓版和大家见面后,许多读者纷纷打来电话,回馈感受、提供线索。我们在采访中,越来越多地发现有许多老年人的生活故事,健康、阳光、新奇、快乐……很愿意将这种“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生活方式与大家分享。在日后的版
-
梅兰芳率先“吃螃蟹”
由中国唱片上海公司整理出版的《梅兰芳老唱片全集》是在梅先生身后第一次对这份珍贵遗产进行全面的收集整理,记录了梅先生各个时期继承加工的传统戏和个人本戏(即当时新编创的剧目)的精彩片断
-
-
戏迷眼中的张火丁
被称为“京剧界王菲”的张火丁,为何受到那么多年轻粉丝的狂热追捧?记者探班“程腔张韵专场演出”的第一次“响排”,对张火丁印象最深的,一个是她非同常人的克制与坚张火丁年轻戏迷眼中的super star忍,再一个就是她对细节的反复锤炼&h
-
-
-
昆曲在苏州的传承和保护
30年,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也许是青春飞扬的一段黄金岁月,而对于一个演员来说,一定包含了最美好最成熟的鼎盛时期。过去的30年,对于苏州昆剧来说,意义非凡,从曾经的沉寂走向今天的繁荣,很多人在坚守中度过了自己的青春岁月。 1985年 最后一次“出码头” &l
-
梅兰芳1935年掀起苏联京剧热(图)
“什么最能代表中国?”当外国朋友碰到这个问题时,恐怕很多人会想起中国的国粹京剧。而在京剧这门高雅、华美的艺术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已故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功不可没。尤其在1935年,梅兰芳对苏联的演出访问不但征服了苏联观众,还掀起了“中国京剧热”。
-
祝福他们-传承和发扬国粹的人
孙立渊,现年67岁,从事京剧艺术55年;刘艳秋,现年62年,从事京剧艺术50年。七年前,夫妻从工作岗位退休后,怀着对京剧艺术的热爱,带着一个崭新的任务,来到沭阳县东关实验小学,在这里把东关实验小学的京剧特色带向一个又一个高峰,也把自己的一腔余热洒在了这里。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