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索引
相关内容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我省西安市大华中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宝鸡市渭滨区经二路小学、宝鸡市金台区西街小学、咸阳市旬邑县逸夫小学、铜川市王益区红旗街小学、渭南市富平县陕压小学、延安市吴起县城关小学、榆林市神木县第七中学、汉中市城固县考院实验小学、汉中市洋县南街小学、安康市旬阳县城关小学、商洛市镇安县第二中学等13所学校榜上有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更是中小学开展美育教育的鲜活素材。这些学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掘资源,认真传承,在弘扬民族精神,丰富艺术教育内容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很好的工作经验和做法。
一是重视经费投入,改善艺术教育教学条件。宝鸡市渭滨区经二路小学按照每年每生5-6元的标准投入艺术教育,建立了艺术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通过这一机制建起了舞蹈、音乐专用教室、美术活动室、手工制作室等10个艺术专用教室,并配备相关设备。神木县第七中学先后投入600多万元,配备了高标准的艺教设备和器材,尤其是突出了腰鼓等地方特色艺术活动器材配置。西安市大华中学近年来累计投入270多万元,用于艺术教育配套设施建设,配备了键盘乐器、民族乐器、特色服装和道具,并建起了形体室、音乐室、美术多媒体室和陶艺室等专用教室(活动室)。
二是重视教育教学管理,提高艺术教育水平。铜川市红旗街小学等学校严格遵循课程标准设置,艺术课程、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课达到100%开设,提出艺术教育工作计划、师资、课时、资金、场地、器材“六落实”。神木县第七中学、宝鸡经二路小学等学校制订和完善了艺术教育发展、艺术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校本教研计划、校本教研管理等规章制度,建立了艺术教育成果奖励办法和艺术教师量化考核办法,转变了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有力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安康旬阳县城关小学对音乐美术教师提出‘七个一’的要求,即每学期读一本教育教学著作,确定一个教学研究课题,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写一份精彩的教学案例,撰写一篇质量较高的论文,每学年上一节公开课,每月进行一次教学反思,提高艺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17位音、体、美专职教师中市级教学能手4人。
三是重视艺术活动开展,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将学生的书法、国画作品张贴于教室和走廊;富有民间气息的布艺、京剧脸谱等手工作品定期集中展示;擅长古筝、二胡等民乐团的学生在音乐角定期举办小型音乐会;舞蹈队在课间排练出富有关中地区特色的舞蹈《关中面》赢得师生的赞不绝口。艺术化的校园环境使学生们陶冶了情操,得到了熏陶。安康旬阳县城关小学通过开展“我学习”课外文化艺术兴趣班、“我能行”文化艺术素质展示园、“我成长”红领巾广播电视台、“我体验”校园文化艺术节、“我自豪”文化艺术评赛等多元的文化艺术教育体验活动,为学生们搭建了学习展示和交流提升的平台。西安市大华中学每年举办的“大华中学艺术周”成为学校标志性活动,在艺术周里,进行歌咏、书画、器乐演奏、朗诵、演讲、文艺节目、手工制作等内容的比赛。2011年以“迎接世园,唱响青春”为主题举办第四届校园歌手比赛。
四是挖掘地方传统,突出学校的艺术特色。旬邑县逸夫小学将传承民间剪纸艺术作为打造高雅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制定剪纸课程教学管理制度,编印剪纸教材,经常性地开展剪纸作品展、图案创新设计大赛、巧手赛等活动。为提升剪纸教学水平,学校组织教师到有“杰出中国民间艺术大师”称号的旬邑县民间剪纸艺人库淑兰家中学习,并邀请旬邑民间剪纸艺人来校传授技艺。洋县南街小学充分利用学校“汉调桄桄”“皮影戏”基地的优势,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陕西汉调桄桄戏和皮影戏作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载体,每学期邀请县市专家和民间艺人到校为师生做报告,对本校传承艺术项目经常性地举办培训班、专题研讨会、成果展示等活动。学生们表演的地方戏音乐优美,语言幽默,通俗易懂,大方朴实,彰显了汉水流域人民温和典雅、纯朴大方的性格特征,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培养了学生对家乡优秀文化艺术的兴趣。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下一篇:本周京剧专场上演流派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