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阜阳城关于鼓楼的那些记忆

鼓楼、城隍庙、福音堂、资福寺、人民剧场、大戏院、百货大店、大教场、人民路、泉河桥、颍河闸……历经变迁,这些老阜阳人挂在嘴边的地标性建筑,有的已被新地标取代,有的已容颜更改。     

但就是这些地名、建筑,构成老阜阳人共同的回忆。     

随着城市快速扩张,废墟与高楼大厦相间杂陈,齿轮、车轮在各个角落里轰轰运转,那些曾经的记忆却愈加模糊。

我们希望找出阜城那些老建筑物,将心灵深处的记忆拨开、擦亮,让她发光。回顾这些老建筑、老地标,重塑市民共同记忆,无形中还加深了一种更具说服力的城市认同。
它在公交线路图上,它在店铺招牌上,它在办事处名称上,它在很多人的口口相传中,然而它就像江湖隐士,只闻其名,不见其身。在它辉煌和隐退的背后,是一个城市的历史变迁。

鼓楼消失

北边是妇幼保健院,南边是古商城,西边是几家银行,东边是一间大药房。这么一大片就是鼓楼吗?随机询问的路人告诉你:如果非要圈定鼓楼的范围,这里就是。

晚上6点刚过,南北两边的小吃摊就忙活了起来。正是回家的小高峰,车来人往,熙熙攘攘。广场上,辐射型图案的地灯亮着幽幽的光。这里更像一个热闹的街口。

鼓楼到底在哪里?一个在广场散步的先生指着对面的古商城说:“估计在那里吧,有很多古代的楼。”一个在古商城做生意的小吃摊摊主说:“听我爷爷说过,鼓楼没拆前是两层楼,就在对面中心大药房的位置。”一个在中心大药房附近,摆水果摊的七十多岁老妇说:“鼓楼是一个很大的拱门,南北走向,从我现在这个位置一直到对面古商城那里。在我小时候,鼓楼是市中心。”

南门变迁

在搜索引擎上,输入“鼓楼”两个字,记者得知中国的大多数城市都有一座鼓楼。研究史料的网友“斗酒听竹”说:“在过去的很多城市,鼓楼是和衙门并排的最重要的地标。古时击钟报晨,击鼓报暮,因此有‘晨钟暮鼓’之称。通常,鼓楼建在地势最高的地方,对于颍州城来说,鼓楼就是最早的南门。”
据史料记载,明朝初年,重修颍州城,开四门,南门“镇颍”即鼓楼。明朝中后期,扩建颍州城,自鼓楼跨西向南增筑南城砖墙,在四角建敌楼,东南角的敌楼就是奎星楼。宋代,进一步扩城。鼓楼开始失去南门的作用。宋代的南门在鼓楼以南,也就是今天老阜阳人口中的南门(位于阜王路与临泉路的交叉口)。
到了清朝,城区进一步扩大,鼓楼成为市中心。一直持续到解放后,因修南北大街(今解放路),拆除了鼓楼,鼓楼从市中心变成阜城的繁华地段。到上世纪80年代,随着人民路的修建,商业中心的转移,这里的繁华渐次削弱。
今天鼓楼所在的位置早已不是城区的最南边,奎星楼也早已不是东南角,今天的“南大门”是S202省道,从阜南通过S202省道跨入城区。
留名后世
南门“鼓楼”永远留在了史料中。今天,最年长的老人也只能追溯到鼓楼的“市中心”时期。70多岁的老阜阳人李燕小时候经常到鼓楼玩,她张开手臂比划:“鼓楼很大,而且非常高,来到鼓楼,就相当于进城了。”
上世纪60年代之后出生的人,就没有再见过鼓楼了。但鼓楼浓郁的市井风情,成为网友“斗酒听竹”的美好记忆。
“那时候鼓楼的西边是个巴掌大的广场,广场上低矮的说书屋子里,传出的不是说书的鼓点,就是梆子戏或者河南豫剧的唱腔,刘兰芳的《岳飞传》总在中午和傍晚准点开场。挤进去,捡个位坐下,三四个萝卜切成一盘菜,学大人的样子买点散装酒,在充满烟味的场子里过把烟瘾。”
那是1981年,当时阜阳城区只有7万多人口,周围还是大片的麦地。很多年后的今天,随着城区的扩大,外来人口的涌入,阜阳城区人口增至50多万。对于一代一代的阜阳人来说,不需要探究鼓楼的过往,这个地方似乎天生就叫鼓楼。
打车时,“去哪?”“鼓楼。”坐公交时,公交线路牌上有蓝底白字的“鼓楼”。店铺招牌上写着“鼓楼分店”,办事处命名为“鼓楼办事处”。鼓楼被历史的车轮碾过后,留下了一个名字。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