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索引
相关内容
7月16日晚,我市新编大型秦腔历史剧 《苏若兰》盛装亮相,首演成功。这是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后首部文化大戏,也是我市文化发展的活力见证……
一幅《璇玑图》,千古芳名留。 1600多年前,魏晋三大才女之一苏若兰与前秦安南将军窦滔在美阳阿育王寺(法门寺)一见倾心,苏若兰因思念丈夫织就了万人叹服的回文《璇玑图》。时隔千年,趁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春风,新成立的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将目光再次聚焦于宝鸡第一才女苏若兰,名角助阵、巧编剧情、专家评审、艰辛排练。 7月16日晚,备受全省艺术界关注、连创宝鸡戏曲史多个第一的大型秦腔青春历史剧《苏若兰》终于浮出水面,在宝烟俱乐部震撼首演,于秦声秦韵中再现西府人文传奇。
写老百姓爱看的戏
《晋书·列女传》《扶风县志》记载,苏若兰为南北朝时期的始平(今武功苏坊村)人,自小聪慧过人,民间传说其七岁吟诗、八岁绣花、九岁织锦,织出的图案精巧非凡,观者无不赞叹。公元 372年,与扶风美阳(今扶风县法门镇所辖)人窦滔结为夫妻,窦滔被贬至甘肃敦煌时,苏若兰织就了《璇玑图》。据现代专家解读,只有 841个字的《璇玑图》能解读出一万多首诗来,句句锱铢,感人肺腑。宝鸡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要写的题材很多,为何将目光锁定苏若兰这个题材。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杨茂生认为苏若兰的坚贞和才情值得西府后人代代咏颂,回文璇玑图的价值不止于精妙的织锦工艺,更在于它的独特构思和文学意义,而且苏若兰的爱情故事发生在扶风法门镇,宣传宝鸡才女的同时也是宣传宝鸡。
题材选定后,去年 5月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将《苏若兰》列入重要工作日程,由曾获中国曹禺戏剧奖和中国戏剧文学奖的我市青年剧作家张秋里和宋文宪两人担任编剧。其实早在二十多年前,我市秦腔表演艺术家杜秀霞就创作了戏曲广播剧《苏若兰》,以这个经典剧本为基础,两名青年编剧在继承经典的同时打破陈旧的叙事手法,加入蒙太奇等现代叙事手法,仅大纲就准备了十几稿。最后形成的剧本以苏若兰思念丈夫窦滔、坚守爱情誓言为故事主线,以窦滔和苻坚为两条副线,一幅《璇玑图》不仅凝结了苏若兰对丈夫的思念,更充满女主人公对战死亡灵的哀伤,全剧展现出对天下苍生的大爱之情。
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季国平称赞道:“《苏若兰》剧本写的很清新流畅,我很喜欢,两位青年编剧很会写戏,这个戏是普通老百姓喜欢的戏,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名角大腕会集西府
好剧本还需名角来演,《苏若兰》的演出阵容可谓明星璀璨、大腕云集。为了将《苏若兰》打造成为一部叫得响的艺术精品,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动与陕西李梅文化艺术发展中心联合出品,共同承担《苏若兰》的排练和演出事宜。导演由中国评剧院导演、国内著名戏曲导演韩剑英担纲,韩剑英曾执导过二十多部戏剧,在他的执导下,《苏若兰》情节紧凑,故事跌宕起伏,融艺术性和观赏性为一体。
演出舞台上,最吸引眼球的非女主角苏若兰的扮演者李梅莫属。李梅是西北秦腔艺术界的“金字”招牌,也是西北地区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第一人,她唱腔甜美清亮、演技纯熟逼真,在西北地区有庞大的观众群,有“秦腔一支梅”的美誉。李梅坦言:“《苏若兰》是我一直在寻找的一部戏。”除过对《苏若兰》戏本的钟爱,秦腔才女李梅和古代才女苏若兰跨越千年拥有了一段特殊的情缘。在翻阅苏若兰的史料过程中,李梅被苏若兰的忠贞和才情深深折服,李梅说:“我近期一直在练习绘画、写字、弹古筝,我很珍惜苏若兰这个角色,因为她是那么美丽,唯恐稍有差池饰演不出这份美,宝鸡有这样一位奇女子值得宝鸡人骄傲。”演出现场,李梅抚琴泼墨,古今才女融为一体,博得台下观众雷鸣般的掌声。观众老杨夫妇说:“李梅把苏若兰演活了!”
男主角窦滔则由甘肃省陇剧院副院长、梅花奖获得者边肖担任,边肖唱腔圆润自如,有以声夺人、以情取胜的艺术魅力。在他的饰演下,窦滔重情重义的男儿性格活灵活现。我市优秀秦腔演员王建伟也将苻坚一角演绎得别具人性化。除过导演和主角极具实力外,作曲、舞美、灯光、服装等也邀请了国内一流名家加盟,确保《苏若兰》的制作班底成为一支实力过硬的队伍,打造出一台精美绝伦的优秀剧目。
宝鸡新秀看点频频
在《苏若兰》的演出现场,乐队旋律忽而喜、忽而悲,令人入情入景,演员们则盛装登台,深情演绎。据了解,《苏若兰》创排队伍中宝鸡力量占绝大多数。苻坚的扮演者王建伟介绍,全剧40名左右的演员,共有30余名均为宝鸡演员。平均年龄在 22、 23岁左右,可谓是一部秦腔青春历史剧。而且,为了带动和培养年轻的宝鸡演员,在排导过程中,剧组特意给每个角色安排了 AB角,交替排练,使更多年轻演员能够得到锻炼和提高。“剧中的小人物看点不少”编剧王秋里谈到,为了使故事生动,符合老百姓的看戏口味,《苏若兰》在创排过程中也十分注重对小人物的塑造。剧中的丫环文梅伶牙俐齿,男仆窦豆憨厚木讷,性格鲜明的两名配角演绎了一段自己的爱情。还有口无遮拦的送信人、善良谨慎的刘公公、舞姿优美的赵阳台……这些角色无一不是宝鸡新秀塑造的鲜活形象。赵阳台的饰演者刘玲娟谈到,《苏若兰》给了宝鸡年轻演员一个展示的舞台,在排戏过程中,年轻演员可以目睹耳闻李梅、边肖等艺术大师们的表演唱腔,这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剧中浓郁的西府风情也给年轻演员上了一堂文化课,例如第一场中苻坚在市井逛街,街面上有马勺脸谱、鹿糕馍等宝鸡特色。织锦一幕中,优美的织锦舞蹈更是展现了西府刺绣艺术的优雅、绚丽,年轻的宝鸡演员们在这些家乡元素的吸引下,愈发将戏演得更入味了。
在演出现场的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史钧生说道:“文化体制改革后,新成立的宝鸡戏曲剧院,急需创作一两部艺术作品带动队伍、振奋人心。创作《苏若兰》的另一个目的是‘一上一下’,即把上面的艺术家请下来,将我们的艺术水平带上去,为我市带动和培养一批年轻艺术人才。”
“金名片”将亮相京城
一腔离愁,满腹哀愁。当李梅饰演的苏若兰用五年心血织成璇玑图时,《苏若兰》一剧也提出了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和对战争的思考。现实关照意识、浓郁的地方文化、推陈出新的戏剧风格、凄美动人的唱段,使秦腔历史剧《苏若兰》完美上演。落幕后、几名主演在观众的喝彩声中数次谢幕。
观看完《苏若兰》的首演后,我省文化厅副厅长顾劲松表示,宝鸡文艺人才济济,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排出如此优秀的剧目,充分展示了宝鸡文化体制改革后的新活力、创造力,为全省文化事业的创新发展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我省著名评论家,省文化厅社文处处长胡安忍评说道:“这个戏很有现实意义,通过褒扬苏若兰对爱情的忠贞,批判现实社会的物欲横流。序幕尾声很有沧桑感,表达了一种人生的慨叹。”
季国平同志认为《苏若兰》不管是从艺术方面,还是从旅游文化方面,都具有广阔的市场演出前景,一定会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苏若兰》势必成为一张宣传宝鸡文化的“金名片”。据悉,9月24日,《苏若兰》将赶赴北京参加“李梅从艺三十周年专场纪念演出活动”,将宝鸡戏剧唱响京城。 10月份,《苏若兰》还将叫板陕西省第六届艺术节,在全省推介宝鸡的文艺精品。随后,在全省、乃至西北地区进行巡回演出,为繁荣宝鸡文化艺术事业,扩大宝鸡影响力再创佳绩。(记者 张琼)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上一篇:喊天价易,救秦腔难
下一篇:精彩古朴秦腔唱响世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