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人大代表陈飞呼吁尽快抢救南戏"活化石"的永嘉昆曲
3月13日电,没有自己独立的宽敞排练场所,大部分演员还租宿民房——被称作研究南戏的“活化石”的永嘉昆曲,其生存现状引起全国人大代表陈飞的关注,他建议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尽快抢救永嘉昆曲。 永嘉昆曲是南戏嬗变、衍化的产物,同其他昆曲风
-
昆曲为谁而唱,这是一个缺乏原创精神的年代
这是一个缺乏原创精神的年代,于是复古主义空前盛行。像一个迟到的赴宴者,昆曲终于缠着小脚战战兢兢地登上了堂皇的大剧院,成为这场世纪初视觉盛宴里新的猎奇对象。这厢,《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在伦敦萨德勒斯韦尔斯剧院轻摇折扇,扇活满园的花花草草惹人怜;那厢,昆曲王
-
邰正宵携手“昆曲王子”张军一起演绎了一段上海话RAP
暌违歌坛一年半的邰正宵,昨天带着他的最新专辑《我不配》来到上海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邰正宵携手“昆曲王子”张军一起演绎了一段上海话RAP,标准的上海话发音令在坐的上海媒体直呼“正宗”。 邰正宵这次的新专辑中有首特地为上海写的
-
江苏昆曲历史
昆曲,又名昆山腔,昆剧,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渊源与发展元代后期,南戏流经江苏昆山一带,与当地语音和音乐相结合,经昆山音乐家顾坚的歌唱和改进,推动了他的发展,至明初遂有昆山腔之称。明嘉靖十年至二十年间,居住在太仓的魏良辅总结北曲演唱的艺术成就,
-
青春元素让昆曲不再曲高和寡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中国戏曲绝对是当中浓重的一笔。但是很多年来,传统戏曲因为缺乏市场包装,一直都处于曲高和寡的尴尬境地。虽然多年来一直有圈内人不断尝试着将传统戏曲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但始终没有特别明显的突破。 前晚由苏州昆剧院演出的台
-
19年难忘昆曲情
日前,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兰韵艺术剧场玉笛悠扬、丝竹声声。在这里担纲主演《牡丹亭》的马瑶瑶曾是当时苏昆剧团演员,并深受昆曲“传”字辈大师教导。离开舞台19年,早已定居美国的马瑶瑶用“圆梦”来形容这次重温。 上世纪70年代初,翩翩起舞的&
-
王芳,工昆曲闺门旦和刀马旦,曾两次获中国戏剧梅花奖
王芳 工昆曲闺门旦和刀马旦,曾两次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她塑造的《牡丹亭·寻梦》中的杜丽娘,受到行内外的普遍称许。“江南有幽兰,生长姑苏间”是戏迷们对王芳的描述。 有一种女人,与她相对,感受到的是空谷幽兰般的静谧;与她交谈,是如沐春风
-
古老昆曲《牡丹亭》唱响北京后海酒吧街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曲笛声中,昆曲《牡丹亭》缠绵婉转的唱词带来一丝幽怨。这声音不是来自剧院,更不是录音唱片,而是北京热闹的后海酒吧街上一家茶馆的现场表演。 这家名为“梁祝&
-
浙江省越剧昆曲大戏奥运期间亮相国家大剧院
在2008北京奥运会凝聚全世界目光的时候,国家大剧院把奥运会开幕式前后两段黄金档期留给了浙江两个剧团。奥运开幕式前的8月5日、6日、7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新版《梁祝》将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开幕式后的8月10日、11日,浙江昆剧团的《公孙子都》也将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
昆曲《长生殿》:演完5轮后何去何?
4本50折,全长12个小时,5轮20场演出,这几天,上海昆剧团历时三年耗资400多万元的《长生殿》已连演两个星期——这是一个创造历史纪录的演出,典雅精致的昆剧艺术,正日益吸引着上海观众。然而,喜人情况的背后仍然不乏尴尬:就是这样一台耗资巨大、倾尽上昆全
条件筛选
豫公网安备 410103020021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