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曲电影百年系列·诗意的费穆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费穆与周信芳、梅兰芳合作,拍摄了两部流传至今的戏曲电影 ——《斩经堂》和《生死恨》。费穆十分熟悉京剧,深谙戏曲艺术的精髓。他把戏曲的叙事和戏曲表演的韵味融入电影的创作。女主人公的旁白...
-
文化周刊·拓展的时空
根据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改编、拍摄的越剧《红楼梦》,是岑范电影创作的一部经典作品。影片采用接近故事片的拍摄手法,彻底突破戏曲舞台演出的形式结构,在一个完全电影化的叙事时空中,为越剧构建了一个广阔自由的表演空间.....
-
北京蹦蹦戏的兴衰
近来,门头沟区在挖掘和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展演了至今仍流传于京西部分乡村的“蹦蹦戏”、“山梆子戏”等民间戏剧,引起了有关方面的关注。“蹦蹦戏”是评剧的前身,清末民初,曾流行于京城内外的“北京蹦蹦戏”,是评剧形成的一个重要支派,在北京的戏剧史上曾有过辉煌
-
戏剧演出与演出市场
我出身于梨园世家,在豫剧相符调的发源地开封市长大,投身豫剧已有20多年,主攻闺门旦、花旦,现供职河南省鹤壁市豫剧一团。 当今戏剧界经常谈到“振兴”,“振兴戏剧事业”、“振兴京剧”、“振兴豫剧”等等。可以说戏剧这几年是有些“滑坡”了。然而,戏剧为何会出现这种局
-
别遗漏了关汉卿
奥运火炬迅速奔向长城。有个时空巧合应该早些提及,以便抓紧时间做点什么,好使北京奥运的人文风采更绮丽。 在“世界文化名人”巨册中,世界和平理事会写入关汉卿,是1958年6月间的事。待到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开幕,正好是50周年纪念。关汉卿的灿烂艺术,创造于元大都。建
-
我岳母是越剧迷(网友阿福供稿)
我岳母是越剧迷,常常在家一边干活哼唱,干活显得特别轻快,虽然我听不懂,也不觉得她唱得好听,可是只要她老人家高兴,违心地夸两句又何妨,大家开心嘛,不然一直在耳边唠叨也吃她不消。
-
[图文]首届戏曲团队演唱大赛拉开帷幕
由市广电文化新闻出版局和风景旅游管理局联合举办、文化市馆承办的诸暨市首届 戏曲 团队演唱大赛于7月19日在西施故里 郑氏宗祠拉开帷幕。本次演唱大赛吸引了20余支团队300多名 戏曲 爱好者报名参赛。大赛将于8月底结 束。图为比赛盛况。
-
京剧名曲《杨门女将》有了鼓乐版
新华社太原专电 你听说西夏吓破胆,我看那文王也等闲。你要求和递降表,我要杀敌保河山。京剧《杨 门女将》中穆桂英的这句唱词气吞山河、铁骨铮铮,迷倒无数票友。如今,这出经典名剧又增添了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山西绛州鼓乐艺术团将其改编成了鼓乐版,仅 用几十面大鼓就将
-
新兴剧种:生存,还是毁灭
●上世纪60年代初,新兴剧种达64个 ●上世纪90年代,新兴剧种尚有47个 ●日前最新统计显示,新兴剧种仅 存15个 64,47,15这三个依次递减的数字,是不同历史时期全国新兴剧种的数量。 新中国成立后,不少地区创立了新的剧种,如北京曲剧、吉林吉剧等,这些新创剧种被称之为
-
沈阳重现茶馆评书说书人已经拥有固定“粉丝
听过评书,您却不一定听过茶馆评书! 一杯清茶,一把折扇,一位说书人,几十位观众位于沈阳中街附近的德泰轩茶楼每周六下午变得与 众不同了。 说书人是年过花甲的郝赫先生,他出生于郝派西河大鼓世家,上世纪60年代,他曾在沈阳说过茶馆评书,后因从事曲艺艺术创 作,已经50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