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问|迟小秋: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上传统戏曲
迟小秋 演出照。(图片由精英剧场提供) 3月31日晚,作为石家庄市引进的高雅 艺术 系列演出活动之一,北京京剧院青年团演出的京剧《红鬃烈马》在石家庄人民会堂唱响。 武家坡又来了王氏宝钏,站立在坡前用目观看,那一旁站定了一军官剧中王宝钏的扮演者、 程派 艺术传人迟小
-
舟山老人蛋壳上作画传播京剧 顿顿吃鸭蛋
鸭蛋除了吃,还能做什么? 在舟山市定海区83岁的姚汉生手里,普普通通的鸭蛋壳可以变成一张张多彩的京剧脸谱。 姚汉生是个京剧迷,3年前,有了将京剧脸谱画下来保存的想法。于是,就有了这些画在鸭蛋壳上的精美艺术品。 如今,他常走进社区、学校,教小朋友画脸谱。他希望通
-
六小龄童下月来杭州耍金箍棒
春晚没看到六小龄童的遗憾,杭州观众下个月就能在杭州剧院填补。昨天,浙江昆剧团举办了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暨浙江昆剧团建团60周年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宣布4月1日开始举行三场大咖云集的演出60年前的名噪京城的昆曲《十五贯》再次登台,被誉为大熊猫的昆曲老
-
被委员“围堵”的京剧大师梅葆玖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年两会中国之声有不少记者开设了专栏。王楷截取的两会剪影,看看他又为我们发现了哪些熟悉的面孔、不熟悉的视角: 全国两会上,吸引聚光灯的政协委员不少,但走到哪里,被其他委员们众星捧月求签名、求合照的却不多,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就
-
古戏台要拆迁 红果越剧团用最后一场精彩的演出惜别观众老戏迷
桃腮粉面的生旦大角、披红挂绿的净末行家,或轻啼一曲,或大喝一声,便扭着台步便走了出来2月27日下午,市御窑厂古戏台上越剧团上演了一场越剧演出,《五女拜寿祝寿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相送》、《红楼梦金玉良缘》、《白蛇传西湖山水》、《游龙戏凤》等越剧选段纷纷
-
南通一百岁老人过寿诞 喜欢听越剧打牌看小人书
昨天是猴年正月初九,老年颐园内暖意融融、喜气洋洋,邵秀宝老人迎来100岁寿诞。祝您生日快乐,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老寿星的子女、孙辈们,老年颐园的护理人员,崇川区学田街道学田北苑社区的党员志愿者、侨眷、青少年代表一起为邵秀宝祝寿。老寿星头戴大红色绒线帽、身穿
-
京剧演员不可能“一夜成名”
《四郎探母》流传200多年,大家还是爱看。昨天,刚下高铁的京剧演员翟墨,接受武汉晚报记者采访时大赞武汉戏迷,火辣、热情、专业,一喜欢你就起劲儿鼓掌。 翟墨此次是来汉参演北京京剧院22日晚演出的传统老戏《四郎探母》,扮演佘太君。《四郎探母》久演不衰,唱腔经典、行
-
-
“民族瑰宝”日渐凋零?
六百年前,昆山人顾坚绘就了昆曲传奇的最初一笔。四百年前,汤显祖的《牡丹亭》让昆曲由此进入鼎盛。昆曲从被尊为盛世元音,至清中叶后日渐衰微,再发展到近代一度从舞台上绝迹,回看这一路,颇有沦落之感。如今作为民族瑰宝的昆曲如何传承,成为一大难题。在意尔康最新的微
-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