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传统”如何适应“新发展” ——青年评论聚焦戏曲,讨论传统
一连两天, 3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青年戏剧评论工作者齐聚西子湖畔,参加主题为“我们的戏剧——中国戏曲如何走向未来”的学术论坛,研讨传统戏曲的振兴。
-
传承保留版沪剧《芦荡火种》亮相常熟
传承版沪剧《芦荡火种》八一建军节在常熟首演。该剧是沪剧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集合了沪剧在艺术创作上的所有优势,体现了沪剧扎根生活、关照现实、紧贴时代脉搏的剧种特点,曾相继被改编为现代京剧《沙家浜》以及各种地方戏曲作品,是上海沪剧院的经典保留剧目。 《芦荡
-
菊坛绽新秀 国粹传佳音
经过三天激烈的角逐,第五届和平杯中国京剧小票友邀请赛决赛于7月30日圆满结束。本次比赛从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289名选手中选出的61名京剧小童星到天津参加了决赛。 据邀请赛组委会负责人介绍,本届小票友赛参加初赛选拔的人数比上一届增多,还有土生土长的日本选手参赛,
-
菊坛绽新秀 国粹传佳音
经过三天激烈的角逐,第五届和平杯中国京剧小票友邀请赛决赛于7月30日圆满结束。本次比赛从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289名选手中选出的61名京剧小童星到天津参加了决赛。 据邀请赛组委会负责人介绍,本届小票友赛参加初赛选拔的人数比上一届增多,还有土生土长的日本选手参赛,
-
众筹抑或是复兴戏曲的一种模式
众筹拍电影、众筹开发游戏、众筹出版图书原本属于金融领域的众筹概念,如今频频引入文艺界。上海评弹团正在筹备的中篇评弹《林徽因》,也将采取众筹模式,成为评弹界第一筹。 评弹《林徽因》的众筹,由上海评弹团持股10%至20%,主创及演员与项目捆绑在一起,同时吸引社会关
-
青年评论聚焦戏曲
一连两天, 3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青年戏剧评论工作者齐聚西子湖畔,参加主题为我们的戏剧中国戏曲如何走向未来的学术论坛,研讨传统戏曲的振兴。 本次西湖论坛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省文联主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出席论坛成立大会暨首届戏曲论坛的
-
大胆起用新人 破解戏曲编剧人才培养难题
浙江京剧团的《飞虎将军》、山西省京剧院的《紫袍记》在2014年举办的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这些优秀新编历史剧目大放异彩。值得注意的是,其剧本则是出自同一位编剧剧作家周长赋。 一个编剧要创作这么多剧本,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编剧人才的匮乏,而且这种现象在中国戏曲近
-
A 企盼名家指点 提升戏曲造诣
7月26日至28日,央视戏曲频道《一鸣惊人》越剧名家名票组团战举行现场录制,60名选手从参加海选的400多名戏曲票友中脱颖而出,再战个人赛。经过一番激烈的PK,其中36名优秀选手成功晋级6组导师战队,并将在接下去的时间里跟随队长展开集训,出征团队赛。我区的越剧爱好者夏
-
戏曲,如何在全球化中焕生机
戏曲如何处理新与旧,如何传承与创新,如何在全球化的语境中获得更好的生机,是首届中国青年戏剧评论家西湖论坛的重要议题。与会评论家,或从戏曲的总体状况,或从各自所在区域的地方戏出发,都给出了有力的观点,而且颇有青年的新锐意味。 如果只有模仿,戏曲会怎样 张之薇
-
宝安小演员“梅开二度” 获全国少儿戏曲最高奖
记者从宝安区获悉,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九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终审决赛颁奖暨佩花仪式上,宝安区沙井街道选送的《别洞观景》和《昭君出塞》均夺得金奖。其中《别洞观景》小演员黎佩珺为再次获此殊荣,成为 二度梅。 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比赛由中国剧协主办,从1997年至今连续举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