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川剧团从困境中走出一条特色文化路
遵义市川剧团建团于1949年12月,名为遵义川剧社。1965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红旗剧团”称号;1991年,携《鸡蛋案》参加四川省振兴川剧10周年汇演,获编、导、演等6项大奖;1999年,作为川渝以外惟一参赛的川剧艺术团体,携现代川剧《红军妹》获中国首届川剧节银奖;2001年,重新创作的《红军妹子》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自创剧目有《红军坟》、《鸡蛋案》、《红军魂》等,目前该团是贵州省唯一的专业川剧艺术表演团体。 川剧《红军魂》 59年来,遵义市川剧团经历了川剧繁荣期、市场萎缩期甚至剧团低谷期。2006年,该团找准市场定位,抓住红色主旋律,使遵义市川剧团在全省、甚至全国大放异彩。 川剧是我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它历史悠久,保存了不少优秀的传统剧目和丰富的乐曲与精湛的表演艺术。川剧对遵义人来说并不陌生,特别是近年来,由遵义市川剧团打造的现代大型歌舞川剧《红军魂》,在遵义这块土地上迅速掀起了一场红色文化潮。遵义市川剧团也由此走出了低谷期,不但获得了观众的好评,也获得了业内人士的肯定,走向了一条不断发展的道路。 困境中求发展 在文化消费日趋多元化的新形势下,川剧艺术事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尽管遵义市川剧团的“底子”并不逊色,但是,从1997年以后,除了参加政府组织的一些文艺活动,以及偶尔到上海等地“串台”,表演“变脸”之类的绝活儿外,几年时间里,川剧团在遵义本地几乎没有对外演出。全团65名在职职工,除了财政下拨30%的工资,其余开支,全靠出租几间铺面维持。由于演出机会少,排演资金不足,许多艺术人才纷纷转行,团里人员严重老化,只剩下十多名艺术人员。 2006年3月,王进江同志亲临剧团现场办公,在了解剧团实际困难和发展目标后,立即批示财政拨款方式从每年24万元增加到每年76万元。拿到财政增加拨付的30万后,时任团长的袁建平召集全团职工讨论钱应该如何分配?团里的职工们像盼星星一样盼着涨工资,盼着把近5个月没发的工资补上,可听完团长的话之后,他们一致表示为了将川剧艺术保留下来,为了剧团的生存和发展,一定要将这笔经费用于艺术生产和艺术人才的培养。 打造红色剧目 依据市场调查,剧团意识到,随着时代变迁,传统剧目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都市人的口味,如何让大家认可、接受这一传统艺术成了剧团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在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之际,剧团看准红色旅游的演出市场空间,抓住红色主旋律,决定打造一台代表遵义的红色剧目。同时,为了将传统艺术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剧团以川剧为主体艺术表现形式,并在演出中运用了川剧变脸、喷火等传统绝活,同时融入贵州布依族、土家族、仡佬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花灯戏,有机穿插现代舞美、灯光、杂技等艺术形式,将川剧的艺术表现形式融入了现代民族歌舞。 为了打磨出一台好剧,剧团职工自筹资金50万元,剧本通过了三次修改。为充实演出人员,剧团在习水艺术团聘请了20名专业舞蹈演员加入到演出队伍中,又把演出时间从最初的120分钟缩短为80分钟。2006年11月,由遵义市川剧团打造的《红军魂》正式公演。 当台下的观众随着剧中的红军卫生员小红或悲或喜,报以阵阵掌声的时候,全团的职工都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在此刻获得了回报。《红军魂》从2007年元月正式走向市场后,一年的时间里,足迹遍布遵义13个县市(区)和黔东南、四川等地,在全国巡演达141场,赢得了观众的肯定,也使遵义市川剧团从靠被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局面转变为走向市场创收的良好局面。 目前,该团职工的工资渐渐提高,曾经离开剧团的艺术人员,也开始陆续地回来,演职人员已达近百人。今年3月,剧团的部分演职人员带着《红军魂》又踏上了新一轮的巡演之路。同时,为了更好地宣传遵义的红色旅游、红色文化,剧团开始筹备打造一台以“娄山关”为主题的红色剧目,借此提高娄山关的知名度,努力拓展遵义的文化旅游市场。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