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里的“川剧团”,这些平均年龄60岁的老人将振兴川剧视为己任
茶馆里的“川剧团”   4月10日,午后。   川剧茶馆内的200多个座位已经座无虚席,这天是镇江寺街道戏剧演唱团上演历史剧《黑虎归天》的日子。川剧茶馆在船山区镇江寺农贸市场内,茶馆面积近400平方米,前端有一个不大的舞台,除了墙上挂着的锦旗,茶馆几乎没有什么装饰。   看惯了戏院里川剧演出的冷清,让人很难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中,川剧竟然还有这样旺盛的生命力。竹椅、盖碗茶、川剧,那是那一个时代的时尚。但在这一刻,在这个小小的茶馆内,过去的一切仿佛又都回来了。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说:“川剧回来了!”   一个老戏迷的自豪   “看我们演出的观众,在去年就有12万人!”唐怀自豪地说。唐怀是戏剧演唱团的负责人,对于民间自发的戏剧演唱团而言,12万的观众数的确值得这位74岁的老人自豪。   戏剧演唱团每月在茶馆内进行9场川剧座唱以及4场化妆演出,每一场都爆满。这在2004年9月唐怀与其他6位川剧爱好者成立戏剧团时,是没有预料到的。那时不仅要排戏、演戏,戏剧团的成员更要为演出道具、演出场地、演出经费犯愁。但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戏剧演唱团却奇迹般地壮大了起来。   如今场地、道具问题已完全得到解决,戏剧演唱团的成员也增加到了32人,更重要的是戏剧演唱团还有了一批忠实的戏迷。“我们到什么地方演出,他们就跟到什么地方。”对这样的戏迷,唐怀很是感动。   让川剧回归草根   戏剧演唱团是由成员集资兴办起来的,茶馆是戏剧团演出的场地,也是戏剧团赖以生存的保证。“平时茶馆每碗茶0.5元,座唱演出时每碗茶1.5元,化妆演出时每碗茶3元。”这样的收费,戏迷并不觉得贵。而年过古稀的俞肃清觉得,这样更似回归到了川剧的原始生存状态。   听戏在这里,很少被提高到文化的层次,在这里它更多地被看成是爱好,是一项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俞肃清说:“我小的时候,就是这样喜欢上了川剧。”   戏剧团的32人中,仅有11人是川剧专业演员出身。戏剧团里最大年纪的薛济泯已经78岁,成员的平均年纪也在60岁以上。唐怀笑着说:“这样的年龄要艺术水平有多高是不可能的!更多的是爱好。”在川剧茶馆里,无论是谁只要提前说一声,就可以登台唱上两句;而无论是谁下了台,观众都可以提意见。这让茶馆里唱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