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新 四大亮点读解新版越剧《红楼梦》
9月30日至10月1日,上海越剧院将在广州黄花岗剧院先后演出镇院经典节目《红楼梦》和《梁山伯与祝英台》,消息传开后,引起了观众的热捧。为了让观众更好地欣赏新版的《红楼梦》,记者借此机会从四个方面向读者介绍该剧的一些新的艺术创新。 一、 戏剧的结构进行大胆的调整。 新版越剧《红楼梦》从调整戏剧结构入手,别样营造大悲大喜、大实大虚的舞台意境,并提高舞美空间层次,丰富音乐形象,整合流派表演,精缩演出时间,实现了一次富有创意的新编。它对原版既有承传,又有创新,是一个注入现代审美意识的新时期版本,被称为“展示上海文化风采的标志之作”。首演后,评论普遍认为:“《红楼梦》是越剧的经典之作,这次演出不是简单的复排,而是以现代审美观点进行加工修改。 在文本上,新版《红楼梦》对原版作了修改。首先,它删除了“黛玉进府”和“识金锁”两场戏。新增了“元妃省亲”一场戏,一下子把处于兴旺顶峰的贾府呈现在观众面前,形象地显示出封建大家族的时代背景,比之原版更深入地揭示了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另外一处重大的修改是将宝玉弃玉出走的结尾改成了“太虚幻境”的宝玉咏叹,不仅凸显出贾府的兴衰荣枯的历史变迁,更表达了人物沉浮生灭的心路历程。因此全剧显得凄美缥缈,动人肺腑,引人深思,使观众在大力度的情感冲击下,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和主人公的命运紧紧相连,感同身受,同悲同喜,剧场效果超过了以往的版本。强化了该剧蕴含的大悲剧感,更是对曹雪芹原著精神本质的深层把握与美学提升。 新版越剧《红楼梦》由元妃省亲、读《西厢》、“不肖”种种、苔宝玉、葬花、王熙凤献策、傻丫头泄密、金玉良缘、宝玉哭灵、太虚幻境等剧情构成。突显了贾府的兴衰历程。新版《红楼梦》把第一幕老的版本的“林黛玉进大观园”改为 “元妃省亲”,开场呈现贾府兴盛,一下子把处于顶峰的贾府呈现在观众面前。富丽堂皇、华美绝伦的大观园 ,亭台楼阁、水榭画舫……几十个丫环、家丁先后演唱来往穿梭,千娇百媚的女裙钗,花团锦簇的服饰,颇具视觉冲击力,也让人顿生贾府昔日风光变迁的感慨。刚开始,观众会对原来第一幕中脍炙人口的“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唱段给砍掉了觉得可惜。等到最后看 “宝玉哭灵”一幕,才恍然大悟,拍腿叫绝:只见在警幻仙子的引领下,一个个仙子带出了一个个如水女儿,依然是大观园中的花样容貌,玉样精神.宝玉穿插期间, 寻寻觅觅,蓦然回首,却发现林妹妹正在远处向他微笑.不由自主地唱道:"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 在这耳熟能详的歌声中, 宝玉终于大胆地奔向了林妹妹.可就在两人交汇的刹那,林妹妹不见了,众仙子也散了,偌大的舞台上,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下宝玉和一抹青兰的幽光.假做真时真亦假,宝玉就在这假假真真中悟了:“好一似食尽鸟投林,剩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这首尾呼应的一笔,被业内称为“凤头豹尾”,加重了生离死别的悲剧气氛和剧情的点题。 二、 表演上越剧名家珠联璧合令人叫绝。 著名越剧演员钱惠丽、单仰萍联袂献演的“宝黛合璧”,再次创造了越剧的艺术魅力。新版《红楼梦》由徐(玉兰)派传人钱惠丽和王(文娟)派花旦单仰萍担纲主演,表演上颇有当年徐、王的神韵风采。舞台上的单仰萍,以其楚楚动人的扮相、芳馥典雅的气质,以及委婉缠绵的唱腔,再现了“王派”的嫡传真功。悲凉的《葬花》、凄苦的《焚稿》,让人们再次为多愁善感的黛玉深深惋惜。而钱惠丽的徐派小生扮相俊秀,唱腔也十分清亮,激情的“宝玉哭灵”把全场气氛带入了高潮。 钱惠丽的表演,既激情澎湃又拿捏得恰到好处。她扮演的贾宝玉,从少年到成年,时空跨度颇大,唱和演难度甚高。如果说徐玉兰扮演的宝玉演情真意切、收放自如;钱惠丽则更显潇洒俊逸、执着率真。她着重在细微之处显露自身特质,给观众看熟了的老角色注入“新意思”。她的嗓音条件毕竟与徐玉兰不同,她那能跨越14度之宽广音域的嗓音,高扬处如决堤之水一泻千里,低回处似涓涓细流曲折萦绕,唱起“宝玉哭灵”来,直叫人泪随声下、不能自已。单仰萍扮演的林黛玉,浑然一体,气韵清雅不凡。她深得王文娟真传,刻画人物细腻动人,表演自信、自然、自如,层层揭示了黛玉孤寂高洁的内心世界。“葬花”一段,她荷锄移莲步款款而来,水袖轻轻抖动,双眉一颦一蹙,无不牵动人心。“焚稿”的大段唱腔,更是唱得催人泪下,让人信服她就是曹雪芹笔下那个“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林妹妹。 三、 在舞台美术上美轮美奂,营造视觉冲击堪称大手笔 就舞台呈现而言,观众一走进剧场,首先看到的是具有贾府典型特征的环境:一对富有质感的石狮子与气派非凡的朱漆大门,朱门帷帐,雕梁画栋,极尽华美,上挂横匾一面,赫然写道:“敕造荣国府”。大门一开,华美绝伦的大观园就呈现在观众眼前。亭台楼阁、水榭画舫、草木花树、小桥流水……舞台美术每一场都体现出迥然不同的美感特征,或华丽热闹、或清新淡雅、或古朴凝重……舞台上的布景是极其写实的,具有明清园林风格:一座座水榭楼台,能划上舞台的大游船,一棵棵能随风飘落花瓣的桃树,专门订做的硬木家具。此外,还有400多套衣服、200多双鞋子、500余件小道具。大幕启处,敕造荣国府的高大门墙布满全台,随之,元妃省亲的豪华排场令人目不暇接,加上大观园各处佳境的一一展示,园中姐妹人物造型的争妍斗艳,这些布景道具服饰妆扮的铺排与场面壮观的舞台调度合成一体,突现了贾府一时“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显赫声势,视觉上则给观众以审美的冲击。 功夫不负有心人,看过该剧的观众对《红楼梦》舞台美术的评价是“典雅华贵,美轮美奂”。尤其是“黛玉葬花”这一场中的花瓣雨最令观众惊叹其制作之匠心独运:当贾母等人齐来游园时,花发花荣,百花争妍;当黛玉扛着花锄走来时,缤纷落叶,远处传来隐约的欢声笑语,冷色调的灯光衬托出黛玉的孤独落寞。“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随着黛玉的沉吟,舞台上的桃花树竟纷纷掉下花瓣来,一时间舞台上犹如下了一场“花瓣雨”,更增几分凄清。凋谢飘零的花瓣满台飞舞,葬花的黛玉反被花葬,场面相当感人。到了全戏最后一场“太虚幻境”时,离家出走的宝玉回首往事,黛玉的形象在舞台深处升起,原版中“黛玉进府”宝黛初逢时的对唱,梦幻般地在此重现,两人遥遥相望,营造出一片“红楼一梦”的意境。 据悉,新版越剧《红楼梦》仅舞美就投资了300多万元。其舞美、服装还创下了几项中国戏曲演出的新纪录:全剧道具4000多件,大小宫灯100多盏,用木料70多立方米,塑料泡沫3卡车;演员服装400多套,头饰100多件,用布料近20000米,并且所有绣花服装均为立体绣花,头饰全部手工制作。剧中凡有家具的地方均是正宗明式家具,其中贾母房中的一套根雕家具是专门在浙江富阳定制,木料为二三百年树龄的杜鹃花树根,仅此一项就价值数万,据称此类家具现在已可进入博物馆展览。 “我们的主创人员先后多次赴江浙等地采风,遍览江南名园,博采众长,设计了13道精美的布景,把一座美仑美奂的大观园搬上了舞台。另外,我们在演出中使用的明清家具、绫罗绸缎全都是真材实料。” 该剧导演童薇薇如数家珍般地介绍说。 四、在音乐上,由于文本的不同,新版《红楼梦》对音乐包括唱腔进行了新的创作。 唱腔有删有减,伴唱则增多于删。新版对原版七段伴唱采用了三段,新写了5段。新版在主旋律和配乐上作了全新的处理,即使保留的主要唱段及伴唱也重新处理了配器,而且在“读西厢”、“葬花”、“泄密”、“哭灵”等场次中进一步发挥,发展了伴唱的特有功能,掺入和声、哼鸣,富有感染力。音乐上的再创作加强了人物刻画,推动了剧情发展,提高了审美价值。 在音乐配器处理上,古调新编中西交融,演出分别配备了民乐与交响乐两种大型乐队的伴奏,围绕唱腔大大加强了配器和声的交响成分,也造成了听觉效果的丰富与美妙。音乐形象的丰富。,通过全新的配器展现大型民族乐队和西洋管弦乐交融的艺术表现力。根据观众“喜新恋旧”的欣赏心理特征,在保留主要唱段的同时,对某些唱腔过门重新处理,并进一步发挥伴唱的特有功能,掺人和声等多种音乐手段来烘托气氛。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