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母亲》| 走“心”而不走套路

   世间有太多爱不是用语言就能表达的,当触碰到内心深处的时候,那种爱,那种感动很自然就被激发出来,往往不是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才是大爱,而是那平凡呵护才是伟大的爱,评剧《母亲》便是这种平凡中彰显大爱的典范。全剧没有高亢昂扬的场面以及呐喊般的口号,却处处扣人心弦。一部令人动情的戏绝对是走心的,而不是走套路的,如果从套路上去博取观众的眼球,那也仅仅只是过眼云烟,只有走心的戏剧,才能被观众牢牢的记在心中。因此在剧本、导演、演员再到舞台设计以及音乐等多方面的综合协调配合,才能使得一部作品深入人心,百看不厌。

  论剧本,评剧《母亲》从正面看是一部抗日战争的题材的主题戏,单从主题上来看有“说教”的嫌疑。但是编剧没有从宏观和正面的角度去叙写战争的残酷,也没有丝毫热血沸腾的喊“口号”,而是通过战争中一位平凡不过的母亲角度去反映抗日战争的残酷。正所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当描述触动观众内心的时候,自然的也就被文本所感动了,或许是真人真事,因此为全剧奠定了动人的感情基调。而且剧作者不拘泥小爱,剧中通过“小喜鹊”和“小郭”这两个小角色彰显“母亲”的大爱,不仅仅只有亲身骨肉才是自己的儿女,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瞬间就塑造出母亲伟大的人物形象。再通过“小仔儿”如果还活着的假设,让逝去的人再次复活通灵阴阳世界进行对话,无论是从宏观的角度还是从细节入手,剧作者在全剧的编排手法和人物的塑造都是很细致,大开大合。所以我觉得剧作者通过文本上就已经把人物内心要表达的情感很立体的表现出来了,这为演员更好的表演打下基础。

  论演员,评剧《母亲》是属于现代戏,不同于古装戏,需要演员有较为丰富的日常感悟,才能更好的塑造人物形象,剧中的母亲从开场不裹小脚的行为到最后送儿上战场决定,以及到“认儿”那悲痛万分的场景,都能在不同阶段表现母亲特有的品质,特别是到“认儿”这一场,更是充分体现考验演员张力的时候,即便本身剧本写得很好了,如若没有演员酣畅淋漓的走心演绎,那母亲的伟大形象仅仅只是停留在文字上面;最后再通过戏曲独特的韵味,就更是深深的打动人心,母亲这个伟岸的形象一下子就立起来了。

  论舞台设计和音乐,评剧《母亲》舞台布景颠覆传统戏曲的“一桌两椅”的写意的设置,更多的是采用现代写实的手法。从舞台布景到舞台道具设计别具一格,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舞台背景是一座黑压压的大山布景;设立“人圈”的时候,巨大的铁栅栏呈现在舞台上,给场下的观众以视觉冲击,一下就让观众感受到什么叫“人圈”,戏曲讲究写意,但有时写实也未尝不可,关键看你是否能协调剧情和舞台之间的关系,用“心”达到突破的作用。在音乐上的唱腔除了运用传统的戏曲打击乐器和丝弦外,更多的融入了西方的音乐元素,如大提琴、小提琴的伴奏。音乐节奏整体上给人的感受比较舒畅,层次分明,但歌剧占比的成分较大,评剧的味道反而成了调味品。

  一部能让观众在观看时不自觉中眼角落下泪水的戏,绝对是走心的,而不单单走套路。当剧本、导演、演员、舞美设计、音乐旋律等等都统一协调配合,才能催人泪下、耐人寻味,而且这样的戏才能让人感受到真切,而不仅仅只是故事的空壳。评剧《母亲》是以历史为骨,艺术为翼,才能展翅翱翔在祖国的大地之上,愿其越飞越远,越飞越高……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