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平伯与昆曲

《红楼梦八十回校本》脱稿于1956年;就在这一年,俞平伯创办了北京昆曲研习社。8月19日,昆曲研习社在他家老君堂老屋召开了成立大会。

  那时高雅的文人大都认为京剧太白,唱词粗俗,不够精美;在书斋里,在案头上,继续在拍着唱着的,仍然还是昆曲。

       俞平伯家是世代高雅文人,俞平伯的夫人许宝驯家也是世代书香。俞许两位都是从小听昆曲看昆戏长大的。尤其俞夫人,嗓音又好,拍起曲子来字正腔圆自不在话下,还能填词度曲,即为曲词配上曲谱———作曲,或用传统成曲填上新词。笔者生之也晚,只赶上了北京昆曲研习社的一个尾巴,大概在1962-1963年间,曾到朝内老君堂俞府,跟着俞先生俞夫人拍过一两回曲子,不久俞平伯嗅到某些“史无前例”的火药味而主动解散了研习社。俞先生的嗓子不如夫人,还爱跑调,甚至五音不全,但他拍起曲子来,那板眼之认真,那神情之严肃,都让人感动。他还喜欢自击檀板,那击板打鼓的样子,至今仍在我脑海里留有不可磨灭的印象。

  五十年代末,三十三转等密纹唱片刚在逐步普及,欧阳予倩也年事已高,出于抢救性质,中国唱片公司为他灌制了几张昆剧唱片,唱片上就特地标明“俞平伯司鼓”。两个大名并列放在显赫的位置上,俞平伯作为昆曲司鼓的水平于此可见一斑。

  在1956到1964年这八年时间里,北京昆曲研习社在俞平伯认认真真的领引下,还真对昆曲的研究、传习起了十分良好的作用。不少连专业剧团都不问津几乎濒于绝迹的曲目,在俞平伯手下恢复了青春;就是像《牡丹亭》这样永垂不朽的名著,由于原剧过于冗长,也已难于适应时代的快步,在俞平伯亲自主持与倡议下,经过精心的整理与改编,终于又以全剧的形式,恢复了她的舞台生命。这个改编并压缩的可以适应现代演出的剧本,是俞平伯与华粹深二人合作的结果。经过曲社草创后一年的努力,全体社员通力合作,居然在1957年10月15日举行试排,于1958年1月22日推上舞台试演了。为纪念汤显祖逝世三百四十周年,10月2日在北京王府大街文联大楼(即现在中华书局与商务印书馆)礼堂演过一场。笔者有幸参加了这次纪念会并观看了演出。开幕之前,俞平伯登台作了简短讲话,中间有这样一句:“要纪念汤显祖,最好就是演出他的代表作《牡丹亭》。”那次与会者甚多,礼堂几乎坐满了人。周总理、陈叔通、郑振铎、叶圣陶、张奚若等人也都莅临观看。

  关于昆曲研习社,还有一事不可不提。《红楼梦》的乾隆抄本中有极重要的一种,即《舒元炜本》,上面有他的兄弟舒元炳的题词《沁园春》。俞夫人许宝驯就用这首著名的《红楼梦题词》谱写了昆曲工尺谱,俞平伯为之一再修改润色,并作了详注。1963年7月7日,北京昆曲研习社举行了纪念曹雪芹逝世两百周年的曲会。最后一个节目即合唱俞平伯夫妇合作的这首《沁园春》,参加合唱者达二十二人。这次活动,堪称是昆曲史与红学史上都该提上一笔的一个交接点,也是俞平伯研究《红楼梦》挨批后依然放不下《红楼梦》,仍在关心与研读《红楼梦》的一个明证。

  烟卷笔墨

  “自然灾害”困难年,俞平伯虽被评为一级研究员,基本的物资供应也一样成问题。那年头儿已有流行浮肿病的,在一些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人民代表、政协委员提了提案,指出国人历来不能或缺菽类的提案之后,对高级知识分子,开始有了一些照顾,予以一些“特殊供应”。当时民间或戏称之为“糖豆干部”与“蛋肉干部”等等,在蛋肉干部这一档次的,凭票或凭特供卡、本之类,尚有“高级烟”的供应,俞平伯之烟瘾甚大,按规定所供尚嫌不足,而家父王伯祥烟量较小,尚有富余,每可“接济”于他,至今笔者手边尚保存着不少短信或明信片,是俞平伯写给家父的,内容无多,一般问候之余,主要是来求索香烟的,在兹不妨选录一二,以见当时困难年生活之一斑:伯翁:

  近日起居如何,为念!昨日中夜忽得短篇亦颇自喜,然不足为外人道也,另纸录博一笑。弟连日赴所,亦殊鹿鹿。本月烟卷,尊处如不用,弟拟购一条,可否,祈酌。琐渎并歉!

  弟平顿首俞平伯来信概不写年份,有时竟连月日也不写,此即其一,但有“烟卷”之事,则必在困难年无疑。伯祥吾兄:又多日未晤,天气渐寒起居如何,为念。本月香烟未识尊处有敷馀否?如有盼为留存,当备款往取。《文成公主·远行》一折,工谱已脱稿,日后有机会,当为演奏俟正。匆上,候近安弟平顿首十一,三,夕笔者当年年轻,时为递送烟卷飞跨双轮。今日回思,岂不可谓一段“烟卷笔墨”之小小因缘?

  交游寥落

  1954年底,俞平伯下大功夫辑录的《脂砚斋红楼梦辑评》一书,由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出版。从俞平伯所写长篇《引言》最后所书年月,即“一九五三、十、三十”来看,全书之脱稿,是早在出版前一年多,为什么竟拖了这么久才问世呢?这自然与俞平伯的受批判分不开。所以这本《脂砚斋红楼梦辑评》,加了一则《出版者的说明》,出版者用心良苦:“本书的排印经过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在对资产阶级唯心论的错误思想展开批判以后,我们对于它的内容又作了一番检查,也商诸编者进行了必要的修正。我们只纯粹拿它当作古典文学研究的一种资料提供读者。”

  笔者手边的这一本《脂砚斋红楼梦辑评》,是出书后不久,俞平伯送给家父的。一般他赠书总要在扉页上题上款,而此书至今仍空白,这也足见他赠书时的心态。

  俞平伯是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全国人民代表,但自从挨批以后,本来络绎不绝的记者、读者及各类来访者,这时都不来了,俞家一下子变得门可罗雀了。出于数十年交情,又深知平伯为人的家父,是由衷地为他抱屈的,于是就在大家避之惟恐不及的当口,独自登门宽慰之。为了谈得更畅适,也为活动活动腿脚,到户外去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家父还约他同去赏菊,并到什刹海散步。两位老人,一已年逾花甲,一亦早过半百,信步在行将结冰的海子岸上,似乎话亦不多,似乎有很多话也不必一一说出,要的就是无言的慰解,求的只是避开尘嚣的喧闹。漫步之余,就近小酌于“烤肉季”。家父当时正在日日伏案选注《史记选》,也正需要这种劳逸结合。不意此一寻常交往,还真给平伯带来了欣慰与放松。回去后不久,他就欣然命笔,写了两首七绝赠王伯祥:

  交游零落似晨星,过客残晖又凤城。借得临河楼小坐,悠然尊酒慰平生。

  门巷萧萧落叶深,跫然客至快披襟。凡情何似愁云暖,珍重寒天日暮心。俞平伯书赠家父的这一幅原迹,是书写在一张黄色带木刻水印紫红梅花边框的旧笺纸上的,底色套印的是浅绿色的木刻山水,极为别致,当是俞家旧藏的十分考究的笺品。他的下款仅用“平生”二字,这也是对最为知交的少数才用的自称。末尾正式该打图章的地方,打的是许静庵为他刻的“知吾平生”四字白文印。这幅字的上款还特地用了家父最不常用的别号,这里既反映出情谊笃挚之非凡,同时也是怕因这两首诗给王伯祥带来什么牵连吧。

  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他的本职工作,即文学研究所交给他的科研课题———《红楼梦》八十回本的校勘———仍在继续进行。这一工作直至1956年5月才臻于完成,并写定了《序言》。这篇《序言》就发表在当时的《新建设》杂志上。

  发还家珍兴奋难抑

  1971年1月,承周总理特别关照,俞平伯夫妇与其他十位知名学者,先于一般“五七战士”离干校返京。但朝内老君堂的老宅已再也回不去,便又被安排在招待所。所谓招待所,其实也就是后来安排他定居的同一幢楼房。

  1972年5月10日,总算发还了从1968年直至1971年所扣的工资,并把冻结的存款也解了冻。5月12日,居然还发给“查抄物资偿金”两千四百元。5月16日又发还了“查抄”残存的一小部分杂物。

  俞平伯家的藏书,查抄后幸而能归还的,大约不足三分之一。一些基本的工具书,如《辞海》、《辞源》、《康熙字典》、《钦定词谱》、《佩文韵府》之类,干脆说,公家有用,折价换算,就此没收了。他曾祖父俞曲园老人的著作,木刻本《春在堂全书》,本来家存的部数还是不少的,而发还时成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书,经过仔细拼凑,总算还凑成了一两部,而更多的都成了残帙,甚至片片蝴蝶飞了。更妙的是,归还的书中,有的竟已钤上了“江青藏书”的印章。

  后来陆陆续续又发还给俞平伯一些家藏旧物,其中有一件至为微小却最为珍贵的东西,家父称之为“神物”,洵不虚也。它是一个小玉章,印文刻的是俞曲园所作的一首长诗《福禄寿砖歌》,并题目后记,一共刻了九行一百四十二字,阳文。因为印太小而字太多,所以如按常法,到印泥盒中去蘸印泥的话,那是绝对打不清楚的,必然会只见一片红色而一个字也显不出来。所以这方印传到俞平伯手上之后,只有俞夫人一个人会钤拓。她是用小拇指轻轻地去蘸了印泥,一点一点往印面上去抹,直至薄薄而又匀匀地抹满印面后,才能轻轻打在上好的宣纸上。连她也未必能每次都能钤拓清楚呢。

  那些日子,俞家陆续有些东西发还,俞平伯一高兴,总要拿上些,专门到我家来,给我父亲看看,以示兴奋,亦兼有“奇文共欣赏”之意吧。

  一次,家父提起,早在上海“一·二八”事变之前,俞平伯曾经给他抄过曲园老人的集外诗九首,题为《病中呓语》,可惜“一·二八”时我家焚于战火,全部藏书片楮无存,这九首诗自然也同毁于火。俞平伯说:因为是集外诗,未收入集,原稿也已丢失了,但他却能背得出,并答应回去后,背录一份赠家父。不几天,俞平伯即再来,带上这《病中呓语》背录本的同时,即拿出新近刚刚发还的那方小玉印给家父看。那天俞平伯特别激动,抖抖擞擞地从衣兜里掏出装这方玉印的用丝绸与棉布双层制作的袋子来时,其心情之喜出望外,让家父看了也深深为之高兴。当然,感慨亦良深。

  又过了不几日,俞平伯再送给家父一张笺纸,上半贴着《福禄寿砖歌》小玉印的俞夫人手拓本,怕家父老眼昏花看不清,还特地在下半贴了一张印拓的放大照片。这自然是送给家父的一份厚礼,家父即在笺左偏下,钤上了叶圣陶早年为他所刻的“鸿庵心赏”朱文印,以示宝爱之非同一般。来源: 《俞平伯的后半生》

 

俞平伯夫妇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