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剧花旦范红霞印象

   

范红霞(1970— ):女,浙江金华人。浙江婺剧演员,工旦行。国家一级演员。1988年考入金华市婺剧团,2003年调入浙江婺剧团。代表剧目有《二度梅》(饰陈杏元)、《秦香莲》(饰秦香莲)、《红梅阁》(饰李慧娘)、《拷打·提牢》(饰洪苏秀)等。2009年,因饰演《二度梅》中的陈杏元,获得第二十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提名奖。

  八月五日晚上七时半,当我兴匆匆地赶到浙江省政协联谊俱乐部小剧场时,发现这里已是满坑满谷,座无虚席,晚来者只能坐在台阶上,为的是一睹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精心演绎的大戏 《姐妹易嫁》。

  众所周知,二三十年来,传统戏曲持续低迷,日渐式微,走进剧场的观众越来越少,常常是稀稀落落,门可罗雀。那么,《姐妹易嫁》究竟有什么独特的魅力,居然在并非婺剧传统流行地区的杭州,能够吸引这么多的观众,不顾炎热,赶来看戏?这离不开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的担纲演员们个性化的表演,演出了内心世界,养活了人物性格。

  《姐妹易嫁》的故事情节耳熟能详:姐姐张素花自幼与曹纪订婚,因嫌曹家贫穷,意欲悔婚,并让妹妹张素梅代嫁。殊不知曹纪已得中状元,此番乔装打扮,谎称落榜,只为试探张素花。张素花信以为真,幡然悔婚。曹纪亮明真相,迎娶张素梅。张素花后悔不迭。

  与有情有义的妹妹张素梅相比,姐姐张素花贪图富贵,欺贫爱富。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的花旦范红霞准确把握张素花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细腻地演绎了她波澜起伏的心路历程:

  怨。怨自己命苦,怨爹娘有眼无珠,把终身许配给曹纪这个穷鬼,要倒灶一辈子;

  喜。听到外面鼓乐声声,以为曹纪得中状元,前来迎娶,由怨转喜,幻想凤冠霞帔即将加身,成为诰命夫人;

  恨。得知曹纪落榜,落魄而归,由喜转恨,撕破脸面,恶语相加,放牛娃娃做不了官,决不嫁他;

  悔。妹妹代替姐姐嫁给曹纪,果然皇榜高中,眼睁睁地看着新科状元从未婚夫变成妹夫,由恨转悔,一句“他是我的呀”,连肠子都悔青了。

  扮演张素花的花旦范红霞,幼功扎实,演技娴熟,尤其善于展示丰富的内心世界,演绎人物的独特性格,是一位实力派的演员,也是一位个性化的演员。她扮演的角色,无论是《姐妹易嫁》里的张素花,还是《二度梅》里的陈杏元,抑或《拷打·提牢》里的洪苏秀,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一个”,而不是脸谱化的“这一类”,给观众留下过目难忘的印象。

  二〇〇九年初,我看过婺剧《姐妹易嫁》的视频,无论是唱腔还是做功,均属一流,除了扮演张有旺的吴光煜老先生以外,扮演张素花的郦颖黛和扮演张素梅的傅红霞这一对新人,令人刮目相看。当我在百度里搜索傅红霞,竟然人间蒸发,毫无线索。

  有一次,我惊喜地搜到一段二〇〇三年拍摄的婺剧《僧尼会》视频,寻寻觅觅,总算找到傅红霞了。看着看着,发觉饰演小尼姑的演员跟傅红霞不像啊,再仔细一看,原来她叫范红霞!

  二〇〇九年五月,浙江婺剧团下属的金华市婺剧团到丽水市缙云县东渡镇方川村演出《二度梅》,引起轰动。有位观众拍了一组剧照,发在“浙江在线婺剧论坛”上,标题就叫《金婺的<二度梅>不可不看》,后面的跟帖络绎不绝,一致为主演陈杏元的范红霞叫好。有一位网友在后面跟帖,说傅红霞的表演如何如何精彩。我在后面跟了一个帖子:“此红霞非彼红霞,傅红霞已经离开婺剧舞台,这个是范红霞。”当时,在《姐妹易嫁》里曾经扮演张素梅的傅红霞已经离开舞台,到外地发展。

  后来,我在网上观看了《二度梅》的视频,深深地被范红霞精湛的表演艺术所折服,尤其是那高亢的唱腔、高难的做工、高度的敬业,堪称独步。兴之所至,手舞足蹈,随手写了一篇剧评 《是推倒重来,还是推陈出新?从金华市婺剧团重排<二度梅>说起》,先刊发在浙江在线婺剧论坛上,后刊发在《金华日报》上。

  这些年来,先后看了范红霞塑造的一些舞台形象,偶尔有所请益和交流,有时是网里来网里去,有时是短信来短信去,我的脑子里留下了她些许模糊的印象:

  第一个印象,是“老土”。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土,年过不惑,可谓老,出身乡村,可谓土,人生得老土,审美眼光也老土,平时喜欢看老土的婺剧,原汁原味,有滋有味,实在“美味”。只要戏演得既好听又好看,老土又有何妨!于是,我写了一篇《为婺剧的“老土”正名》,提出对于像婺剧这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戏剧来说,“老”就是古典美,有四百年悠久历史的婺剧,是一坛芬芳的陈年老酒,“土”就是乡土美,流行于八婺大地的婺剧,展示金华语言、音乐和审美口味的地方特色,越是地方的,越是全国的。范红霞看了以后,给我发了一个短信,说该文说出了她压抑已久的心声,因为从艺以来,一直坚持走尊重传统的戏路,常被别人讥为“老土”。她提出“修旧如旧,传神入化”的艺术观点,或许是地地道道的“老土”吧。但是,戏剧迟早要回归传统,这是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个是“老土”演员,一个是“老土”观众,或许是臭味相投的缘故,我们在艺术主张上贴近了。

  第二个印象是“固执”。在我的脑子中,大凡梨园子弟,一般身段柔软,长袖善舞,为人随和,很有人缘。而范红霞却是相当“固执”的一个人,自己认准的事情,咬定青山不放松,绝不轻言放弃。她喜欢重排老戏,推陈出新,譬如饰演《二度梅》中的陈杏元、《秦香莲》中的秦香莲、《米兰敲窗》中的王金贞,无论在唱功和做工,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勇于探索创新,力求人物完美演绎。因为执着和认真,有时难免与合作者意见相左。每当这种时候,她不肯轻易退让,总是坚持到最后。处在这样一种人云亦云的风气中,处在这样一个敷衍了事的环境里,“固执”己见的范红霞有时讨人嫌弃,也在情理之中。

  第三个印象是“背时”。三十年前读《愚公移山》的故事,总觉得这个社会上勤勤恳恳、埋头苦干的“愚公”多,聪明绝顶、投机取巧的“智叟”少;三十年后,处处是投机取巧的“智叟”,哪里还有埋头苦干的“愚公”!一个戏剧演员的成长,本无捷径可走,“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戏不离手,曲不离口”,还有多少人在苦练“四功五法”!而范红霞却是一个“背时鬼”,不知权变,不会取巧,在舞台上精雕细琢,精耕细作,精益求精,也算是一个另类吧。每当看到《二度梅》里的陈杏元身穿一身宫装,从高高的桌子上倒翻下来,我都为她捏一把汗,毕竟是四十多岁的人了,做这种高难动作恐怕有一定风险吧。

  第四个印象是“木讷”。作为一个戏曲演员,唱念做打,缺一不可,在舞台上自然能歌善舞、能说会道。所谓“木讷”,就是万事不求人,不向人家开口,而是求诸自己。演艺场是一个名利场,多少演员为了自己的名誉,使出浑身解数,有艺术上的,也有艺术外的,正所谓“功夫在诗外”。记得在二〇〇九年,她主演的《二度梅》被评委相中,角逐第20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女主角奖,最后获得提名奖。很多观众为此感到遗憾,她却淡淡地说:“只要观众喜欢,我就心满意足了。”二〇一〇年夏天,参评国家一级演员时,她不急不躁,静静地说:“水到渠成,顺其自然,这种事情勉强不来的。”

  就是这个 “老土”、“固执”、“背时”、“木讷”的范红霞,以她古典、执着、恬淡、平和的心态,无怨无悔地演绎着自己的艺术人生,赢得了观众的手、口和心,赢得了观众的掌声、喊声和心声,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范红霞作为一个眼睛向下、很接地气的平民艺术家,对上面的评奖看得轻,对下面的观众看得重,她心里装着观众,观众心里装着她。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