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戏究竟要看什么、怎么看?

   经常有朋友提问,看戏的时候究竟要怎么看、看些什么,才算是把戏给看懂了、看透了。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戏曲有那么多剧种,每个剧种又有不同的行当,每个行当有不同的流派,每个流派又有各自的代表剧目,要详细介绍每出戏的看点和要点,那可是个大工程。可如果泛泛而谈,定下四五条看戏规矩,大家按照这些条条框框去看戏,自然会少了许多乐趣。所以,今天小编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戏曲专家和资深戏迷是怎么看戏的,大家自己感受和揣摩其中的奥妙吧!

  首先,为大家推荐戏曲剧作家翁偶虹先生写的评论文章——《风搅雪的<活捉三郎>》

  京剧刘斌昆与芙蓉草在上海黄金戏院任基本演员时,曾兼撷昆、汉精华,别创“风搅雪”之《活捉三郎》。

  芙蓉草之阎惜娇,通身青素,戴白鬼发,面涂蜡黄,不染猩红,有阴森之气而无恐怖之形,先在【阴锣】转【急急风】中,由上场门掩面而上,斜奔下场门外角,垂袖一亮,立即跳步回身,仍从上场门下。再由下场门上亦如此。然后起【抽头】,复由上场门上,走魂步,唱[吹腔]。念定场诗最后一句“海底捞明月”的“捞”字,颤动而出,其声凄厉,真是秋坟鬼哭,使人毛骨悚然。

  他的魂步,系一足用趾尖,一足用踵底,鸳鸯式地疾步如飞。他曾经对我说过:“这种走法,才是真正的魂步,既具飘摇之美,又无‘扭屁股蛋’之丑。”刘斌昆之三郎,也是浑身玄黑,连高方巾之门玉亦无之,衬出白垩的豆腐块脸,半为酝酿阴森氛围,半为变脸后之鬼形准备条件。

  出场亦唱[吹腔],只在阎惜娇叩门时唱“情勾”的[渔灯儿]曲子,身段潇洒,神色瞬变,确实演出了“开门秉烛索无人,忽闻娇语犹相亲”的意境。及与阎惜娇对面,在吃惊不已中,又有一种“宁在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的诞艳丑态,所谓“千呼万唤才一见,幽魂募地风中线,请郎细认桃花面”的蕴结之情,真叫他们二位演绝了!

  更有绝者:活捉时,由阎惜娇改唱[拨子],一句[导板]后,在仅仅三锣中,三扫三郎之头,刘斌昆就在这刹那间,以藏于袖中之黑油膏,涂面变脸,同时甩掉高方巾,露出尺许甩发,紧接【搜场】锣鼓,甩发左、中、右旋转三匝。

  他的变脸又准又快,面目全黑,只留两眼内角处的两颗白点(即豆腐块的白粉遗迹),闪闪如射鬼光。这时阎惜娇接唱[拨子],倾诉她为张而死的悲惨遭遇。边唱边绕台桌,回环往复地追逐三郎。刘斌昆利用[拨子]的繁弦促节,弓弯两腿,矬下身躯,头部随之而抽送。阎惜娇的唱,是愈唱愈快,脚步也越追越骤;张三郎的头,是愈伸愈紧,脚步也越退越速。追者易而退者难,斌昆的腿上功夫,可想而知。

  最后阎惜娇用长帛套着三郎之颈,起两个【软四击头】,左旋右旋三郎之身。此时斌昆运用懈骨法,浑身上下滴零答零地仿佛散了一样。两旋之后,芙蓉草以右臂紧握长帛,左臂狠狠勒下,刘斌昆就像一摊泥似的渐缩渐矮,随着阎惜娇的牵引,踢走几步矮子,然后瘫倒于地。“活捉”恰于此处点睛。至于阎惜娇下场后,张三郎用铁板桥的功夫,挺直僵硬地由两僮抬下,历来演者均如此,并不属于斌昆的绝技。

  翁偶虹先生的戏评,观点精到细腻,语言诙谐有趣,实在是许多人望尘莫及的。但是对于入门级的戏曲观众来说,翁先生的戏评就略显难懂了。不怕,接下来为大家推荐一位资深戏迷写的看戏感受,也许这对咱们普通戏迷来说更具有借鉴意义。

  《老田侃戏》——看王佩瑜《桑园寄子》

  《桑园寄子》是一出传统骨子老戏,也是谭鑫培老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谭老的这出戏,不仅与陈德霖合作,而且梅兰芳也陪谭老唱过。

  “空中剧院”曾播出王珮瑜演的《桑园寄子》,看后让我对珮瑜不禁刮目相看。以前很喜欢听珮瑜的唱,有嗓子,也会用,听不出雌音,味越来越好。但总觉得她的念、做、表非其所长。这两年来,很明显得看到,珮瑜在努力下功夫弥补她的不足。这学自谭门的《桑园寄子》就是明证。

  从她一上场的引子、定场诗、和交代往事的念白,能听出字眼比以前更讲究了。“叹兄弟遭不幸一旦丧命”的命字,有味,虽不要好,却比要上好来的地方更好听。

  而且,脸上的愁苦之情,也表现得很恰当。“祭坟”一场,“不由人(呐)”的“人”字、“细听兄云”的“云”字是很突出的讲究韵味的字眼。而“这黄土埋却了无价宝珍”的“珍”字,直干云天,听得解气。对邓方说“哦,儿要儿的爹爹么”时的手势和面部表情,都很好的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逃难”一场的“山又高水又深无计忍耐”是个下行的长腔,是典型的不凭高音、靠韵味要好的一句。我听观众的掌声似更强于高腔,这也让我很高兴。

  上山的做,甩髯、迈步、攀登,对珮瑜来说都是较新的课题,能有那样的表现,殊为不易。而被乱军冲散后再上场的吊毛更令人瞠目,毕竟没有幼功,又是位女老生,能做到这一步,不知要花多少时间练习。

  到两个孩子走不动,背他们之前,念“为父么”、“为伯么”的“么”字,听出了珮瑜的苍音,更是令人欣喜。

  “桑园”一场的念、做、表也都能看出珮瑜的肯下工夫,绑子于树前念“我就是这个主意”的悲恸之情,用带绑子前的做,都不错。写血书的“此时间”再上颠峰,真对得起观众。舍子背侄下场的那一刻动人心魄,感人至深。

  其实,小编觉得,我们看戏时不一定非要看出里面的门道,弄清楚演员的一举手、一投足都代表什么含义。只要我们能从心里接受戏曲,喜欢戏曲,那么等时间久了,看得多了,自然而然能咂摸出里面的味道。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