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名家来连演出被戏迷挑刺儿

张克的杨派表演风格朴拙典雅,唱念韵味醇厚。
2月25日晚,大连京剧院“每月一星”请来了天津老生名角“功夫嗓儿”张克和知名武丑石晓亮,二位名家与大连京剧院演员在宏济大舞台合演了老生传统戏《乌盆记》。之前曾有不少大连戏迷特意到北京、天津等大戏院去看这出剧情跌宕起伏的“鬼戏”,此次名家首度在连表演,不少戏迷大呼过瘾的同时,也不忘挑出一些“瑕疵”。其中,张克扮演的刘世昌在临死前没“摔僵尸”让一些戏迷颇感遗憾。名家演绎:诠释幽怨鬼魂含冤呐喊“阴曹地府我也要把冤申……”一句含冤呐喊,唱得台下观众沉醉其中。戏中,张克塑造的缎商刘世昌借宿赵大家,被贪财的赵大夫妇害死并被烧制成乌盆,化作乌盆的刘世昌黏住鞋工张别古向包拯鸣冤,演绎着“做鬼也不放过你”。
张克的杨派表演风格古朴典雅,唱腔低回婉转,他表演在赵大家借宿时吃过被下了耗子药的绿豆水饭后从桌子后翻身滚下,“霎时一阵肝肠断,是是是来明白了,中了赵贼的巧机关……”临死前一句“阴曹地府我也要把冤申”,更是将一个冤屈的幽幽鬼魂诠释得十分到位。
而知名武丑石晓亮诠释的张别古一身素服,大量念白颇显功力,他与大连京剧院周卫兵,两大名丑同台斗戏,观众更是觉得此戏难得。戏迷挑刺:少“摔僵尸”动作有点遗憾《乌盆记》中,张克的杨派表演唱念韵味醇厚。细心的戏迷也发现了很多其他方面的创新,比如乐队很丰满,不光是京胡、月琴、三弦,还多了中阮、大阮。而唱念上也根据时代发展,有了很多与时俱进的改变。
不过,观众大呼过瘾的同时,也有一些资深戏迷提出了一些疑问。比如,一位资深戏迷说,虽然各流派在《乌盆记》这出戏中的处理各有不同,但大家还是习惯在刘世昌被毒死前,一句震撼的“阴曹地府我也要把冤申”之后,有一个经典的“摔僵尸”动作,即他要慢慢向后仰身,直到不能再弯,然后有套经典的甩头,再摔倒在地,而张克的处理则是直接倒下,因此戏迷疑问,不知此处是刻意不想那样突出表现,还是张克目前的身体条件难以完成。京剧发展:必须先继承后发展张克的“功夫嗓儿”让观众印象深刻,博得满堂彩。其实,大连戏迷对他并不陌生,即便不了解他,也有许多人知道他曾在黎明和章子怡主演的电影《梅兰芳》中,为影片中的谭老板配唱了所有唱段。演出之前,张克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谈及成名路,他认为家庭的传承很重要。他的父亲早年是知名票友工老旦,如今他和儿子都是老生演员。父亲爱戏,所以早年就告诉子孙,最好家里都干这一行。
懂戏人皆知,天津戏迷是最挑剔的。张克说,他在天津成名,也曾遭遇戏迷的挑剔。他们不仅挑演员唱得正不正宗,还会挑舞台上的一些细节,比如龙套走得对不对,东西摆得对不对。此外,在舞台之外,天津戏迷还会监督角儿的人品好不好,有没有摆架子。所以,在天津唱戏,再大的角儿都得小心谨慎。如今,为了保住“功夫嗓儿”,他依然坚持每天上午吊3个小时的嗓子。“老先生说,一嗓定乾坤,得先有嗓子,然后才能看这个嗓子有没有味道。”张克说。
最近,关于新编剧《霸王别姬》的话题也争议不断,不少戏迷质疑这样的创新形式丢了京剧的传统和本质。张克曾在几年前演出过新编剧《胭脂盒》,但凭此剧获奖之后就再也没演过,他认为新编剧的编排必须谨慎,而且一定要有名段,否则戏迷不会接受,而京剧必须是先继承后发展,继承本身也是一种创新,戏的紧凑、火爆度以及唱词上一定有些糟粕会在继承过程中慢慢去掉。此外,京剧的魅力不是靠剧情取胜,而是角儿的艺术,这就是为何有些老艺术家一上台,观众鸦雀无声享受其中的缘故。名段解读《乌盆记》传统老生名段,又名《奇冤报》或《定远县》,故事讲述南阳缎商刘世昌结账回家,行至定远县遇雨,借宿窑户赵大家。赵大夫妇见财起意,将其毒死,后将尸烧制乌盆,不料被鞋工张别古要账索去。刘鬼魂哭诉,张代其鸣冤,最终包拯将赵大杖毙。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