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破冰之举到春潮涌动

实施“五大战略”、推动“五个一工程”、组建六大集团……山西省以高度的责任感、决胜的信念、超常的速度,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两步并作一步走”,三年任务两年完成。

山西省11市、119个县(市、区)“三局合一”,成立新的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74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成为新型文化市场主体,万余“事业人”变为“企业人”。在2011年4月召开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山西省被中宣部等四部委授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称号。

“五大战略”为引领

“大片大作大戏表现、大集团运作、大景点支撑、大服务引领、大会展集聚。”2010年,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对文化建设提出“五大战略”,并对山西省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化事业和发展文化产业作出一系列部署。他特别提出,在山西发展的“一体两翼”中,文化发展要成为“一翼一轮”,要做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先头部队”。袁纯清明确要求,把组建报业传媒、广电传媒、影视、广电网络、演艺五大产业集团作为改革的主要着力点和突破口,推动新一轮改革的顺利进行。

2010年5月,山西省省长王君就山西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专题调研并召开全省文化发展座谈会。他提出,要发挥全省文化资源优势,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特别要求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精品创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新型业态方面取得“五个新进展”,同时,明确指出组建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带动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王君还担任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组组长,成立了省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办公室。各试点城市市委书记、市长分别担任领导组组长和第一副组长,山西省把文化体制改革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推进,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宣传部门协调指导、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落实、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几个关口上,山西省委、省政府作出重要部署,成为改革的强大推力。2009年一年间,山西省连续出台《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6个政策性文件,大力推进了文化体制改革。

“四轮驱动”来推进

“山西省文化体制改革之所以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用我们的说法就叫做‘四轮驱动’战略,即领导决策驱动、舆论造势驱动、政策保障驱动和督导检查驱动。”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苏平说。

为加快进度,加大力度,山西省委、省政府在改革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把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和指示精神作为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推动工作的有力武器,特别是在改革的关键时刻,更是善于运用这个武器攻坚克难。

在改革攻坚阶段,山西省成立了由宣传、文化、广电、财政、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组成的督导检查组。6个督导检查组分赴11市,对各地文化体制改革进展情况及改革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督导检查,与市县宣传、文化部门共同研究改革政策,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督导检查组包片蹲点,对症下药,面对面指导,一对一解难。山西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组成员跑遍了全省各地,每到一处都要召开由相关部门和市县两级党政主要领导参加的座谈会,阐明政策、讲清任务、解疑释惑、解决难题,并将改革的“任务书”直接致函各市党委、政府,确保改革任务按照中央要求不折不扣地完成。

太原、晋城两市是全省文化体制改革的排头兵。两市率先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改革配套政策文件,在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方面,坚持“划转一个、合并一个、保留一个、核销一个”“四管齐下”的办法,使国有文艺院团逐渐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晋城市拿出财力向转企改制的文艺演出团体倾斜,市县财政3年共调配文化低保资金1020万元。运城市一次性拿出280万元用于支付改革成本,转企院团和单位资产评估、工商注册、土地办证等所需费用一律免缴,并于2011年建立市政府文化艺术发展基金。

山西各地市不断完善政策保障,对改革单位“扶上马、送一程”,加大人员待遇平稳衔接,养老保险等落实力度,切实维护改制单位职工的切身利益。特别是山西省出台的《关于贯彻落实国办(2008)114号文件的补充规定》,对转制前已离休人员、退休人员,对转制前工作年限满30年的人员都做了非常具体、详细的规定。这些尽可能保护职工切身利益的优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改革实践中,山西省还探索实施了“以一带三”战略,以市县组建文广新局为契机,带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组建。电台、电视台合并为独立事业单位,同时,剥离可经营业务,成立文广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承担广播电视制播分离出的文艺、科教、体育、生活服务类节目制作和广告经营。电影管理职能划转等3项任务同时完成,两年任务一年完成,实现了一举多赢。

文化晋军正崛起

从大型说唱剧《解放》到大型舞剧《千手观音》,从新编现代京剧《剑胆琴心》、革命历史晋剧《上马街》到“梅花版”《打金枝》,从电视连续剧《天地民心》到电影《赵氏孤儿》,从畅销书《央企真相》到超级畅销书《公司的力量》……近年来,一批打着“山西出品”标签的文艺佳作连续热演、热播、热销。随着山西省文化体制改革的快速稳步推进,文化生产力空前释放,文化建设活力迸发,呈现出一派喜人景象。

2011年4月,山西广电信息网络集团、山西演艺集团、山西日报传媒集团、山西广播电视传媒集团、山西影视集团挂牌成立,这标志着山西省文化产业驶入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的快车道。加上先期转企的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山西省形成以六大文化企业集团为龙头的文化产业良好态势。 与此同时,民营文化企业迅速成长。山西宇达集团等一批成长性好、发展快的重点民营企业和企业集团,正在成为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2010年,山西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87.4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占GDP比重的3.12%。

围绕建设佛教与边塞文化、晋商文化、根祖文化、太行文化和黄河文化五大特色文化产业区,加快建设武乡八路军文化产业园等十大文化产业园区,平遥漆器等十大文化产品,山西省不断加大对5家国家级和16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支持力度。目前,全省共提出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项目123个,文化产品96个,省直部门和市一级文化产业“五个一工程”投资近200亿元,省、市、县“三级联动、百花竞放”的全方位文化改革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重组后的太原市实验晋剧团有限责任公司实验一团、实验二团,实行全员聘用制,进行企业化管理,实行多劳多得的薪酬制度。2012年春节前,两个团整理恢复排练了整本戏30多个、折子戏60多个,并在春节期间赴各地演出。同时在实验剧场进行了惠民演出,下基层、社区进行了慰问演出,既满足了观众需求,又使晋剧得以弘扬。

2009年12月,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整体转企。“转企改制后,集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总收入由23亿元增加到68亿元。”总经理齐峰告诉记者,以《公司的力量》、《央企真相》等为代表的获奖图书、品牌图书和畅销图书数量创历史新高。

2011年3月,“魅力三晋”山西文化艺术精品上海展演月,山西省7个文艺团体创作演出的7台大戏连续在上海大剧院,演出54场,观众近10万人次。

波澜壮阔的文化体制改革,快速崛起的文化产业,层出不穷的文化精品……如今,山西正在由煤炭资源大省向经济文化强省跨越的征途中阔步前行!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