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咸阳市文化百花盛开:以改革之风 提升城市软实力

陕西咸阳市文化百花盛开:以改革之风 提升城市软实力
河南文化产业网10月31日消息:中国历史绕不开咸阳,绕不开秦文化。只有突出咸阳秦文化个性特色,才能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统一于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实践中。因此,将弘扬咸阳的秦文化与当前的文化体制改革相结合,要有“秦文化与当代中国”的大视野,彰显咸阳秦文化,一是要紧紧把握秦文化的几个根本元素,如大一统思想、敢为天下先的创造精神、重视实践的思维方法、重视人才文化基本建设,将其与当前的改革开放、民族复兴等有机对接,宣传其现实意义。二是要倡导在学术界进一步探讨“汉唐历史中的秦文化元素”,重新深化并提高学术理论领域对秦文化的再认识,提高秦文化的历史地位。三是各个阶层人士共同参与咸阳秦文化建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尤其是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咸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如何挖掘、整合和优化现有的文化资源,塑造咸阳城市的精神文化依托,实现咸阳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用城市文化振兴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走一条具有咸阳特色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之路,是时代赋予现代咸阳人的重大使命和历史责任!
10月25日,“现代都市·生态咸阳”菊展开展。市民在充分品评花瓣傲霜、竞相开放、香菊风骨的同时,也在享受着菊花所带来的身心愉悦和审美裨益。
作为一项全民性的文化活动,这样的鉴赏性文化嘉年华每年都会多场次在咸阳上演,以文化惠民为主线的文化大餐让市民精神慰藉的同时,更让咸阳充盈着一种奋发有为的动力、积极向上的活力。
用文化浸润城市,以文化振兴城市,帝都咸阳处处跳动着文化气息的脉搏……
以城市灵魂 助推城市发展
咸阳是大秦文化的根基,流淌在城市血液中的文化精髓给咸阳特有的气质,秉承和延续大秦文化文明的同时,也让咸阳塑造了自己的城市性格,“一言九鼎、开放包容、敢为人先、团结奋进”,根植在骨子里的特质,使得这种城市灵魂散发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当中,但这种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仍然盘踞在传统的境界当中,文化创新需要时代的再次洗礼和重塑。
正如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的: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咸阳的决策者们深知,这种大秦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既是一种生产力,更是凝结一个城市的灵魂。咸阳市委、市政府以对文化真谛的深刻领会,塑造和培养着城市文化发展。
这种思维和定位一旦被打开,井喷式的文化效应和社会效应立即得到显现。
2011年4月9日,咸阳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了国内首部全景式反映秦文化全貌的5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帝都咸阳》,在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连续三个月面向全国热播,全方位地对外展示帝都风貌,多角度地深刻诠释咸阳发展,接近2000万人次观看,热评如潮,赞声一片。
而在此之前,咸阳已经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以文化助发展的热潮……
2010年6月30日,咸阳率先首次在首都机场举行“文化国门·帝都咸阳”文化展演活动,秦风秦韵秦文化,新城新貌新帝都,粉墨登场的咸阳以文化主角出现在人们视野,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一经展开,立即得到全世界的关注,由此,展示提升咸阳对外影响力的帷幕被拉开。
7月29日,“弘扬秦文化与建设大西安”中国大秦文化论坛开坛,于丹、王立群、孙皓晖等一批国家文化领军人物走进咸阳解读大秦文化。
9月16日,文化典藏邮册《中国第一帝都——咸阳》正式出版发行。这是继《中国第一帝都——咸阳》对外电视宣传片2010年荣获中国旅游城市宣传片好作品奖之后,我市推出的又一优秀文化外宣作品。
当文化这种特殊的生产力得到发挥,城市的发展潜力立即就得以释放。
第五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上,咸阳以秦汉文化为主题,充分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共展出各类地域特色文化艺术产品20大类160多种7600余件,签约项目10个,签约资金10.8亿,一举获得最佳展示奖和最佳组织奖。
上海世博会文艺展演活动周期间,富有咸阳地域特色的三大民俗互动节目和激越高亢的《秦腔技巧》艺术表演受到热捧。第二届陕西省农民文化节,《刘海砍柴》、《看女》等节目分别获得优秀剧(节)目奖。第三届陕西旅游商品博览会,我市荣获“最美的历史文化旅游名城”称号。
咸阳用独有的方式吸纳文化,又用文化特有的魅力感召发展!
以改革之风 提升城市软实力
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是一个城市软实力的综合体现,而以传统的文化运行机制已经难以负荷时代文化的需求,这种变革之风在咸阳呼之欲出!
如果说商鞅变法是一种社会变革的率先,那么,文化体制改革,则是敢为人先的咸阳人在寻求更加广阔的空间。
2006年7月,咸阳文化体制改革开始,一场文化行业的嬗变拉开序幕……
2007年咸阳被确立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市,咸阳进入了加速提档的阶段。
2010年11月,市直宣传文化系统完成了改革。
2011年6月,各县市区基层文化单位完成了改革。
对照时间表,文化体制改革的“咸阳速度”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典范,而在规模和质量上,咸阳成为这一改革的标杆。
雨后春笋般的改革成果让咸阳的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脱茧而出的文化集体一经亮相,不仅仅让人耳目一新,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这种改革大旗下重新启航。
2010年10月30日,市直宣传文化系统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10个转企改制,组建成立7个文化企业,12个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整合组建为7个,县级文化体制改革完成阶段性目标任务!
改革春风扑面来,文化新风吹起来!
2010年9月30日,市演艺公司在咸阳大剧院成功举行首场商业演出,这标志着咸阳已经成为时代改革的文化先行军。
以文艺作品 树起城市标签
10月19日,我市知名作家王海长篇小说《城市门》研讨会成功举办,著名作家、文化部原部长王蒙亲临现场,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书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明显的陕地文化气息,是近年来陕西文学界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之一!
文化的繁荣需要精品佳作的填充,而精品佳作又需要文化人才的创作,多年来,我市从事文学创作达到1800人,其中国家级会员18人,省级会员150人,市级会员500人,在“十一五”文学优秀作品展中,我市共有17部作品获奖,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咸阳作家的高水平力作……
咸阳在“大戏、大剧、大作、大片”上,全面开花,处处结果。
2010年底,由杨焕亭等作家作品汇集成的《秦岭文丛》出版,这是一次咸阳本土作家创作水平集中展示,作品收录了我市老中青三代作家的力作,成为咸阳文学创作的繁荣成果之一;军旅作家贾军龙的长篇军事小说《铁甲雄师》,先后20余次在全国全军获奖;青年作家韩晓英在获得省委宣传部2010年度文艺创作专项资助后,她的长篇小说《都市挣扎》入选“西风烈”项目并与太白文艺出版社签约,是我市唯一入选签约的作家。
与此同时,我市与省委宣传部、省果业管理局联合出品全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电视剧《咱村的苹果红了》,于6月3日在陕西一套黄金时段播出。
咸阳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市剪纸学会会长韩靖创作的彩色剪纸《孔雀王》亮相香港,展出引起极大轰动,此剪纸作品高3.6米、宽4米被吉尼斯纪录大全确认为“全世界最大的个人彩色剪纸”。
这些都使我市文化呈现出百花盛开,亮点纷呈的局面。
一个城市,一种文化,一个灵魂,一次振兴。
借着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春风,沐浴着大秦文化的洗礼,用文化装扮整个城市,咸阳正在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向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奋勇迈进!
专家学者谈:咸阳文化的繁荣发展
咸阳的文化资源该怎样挖掘、整合、利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繁荣、大发展,结合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咸阳的专家学者们出谋划策,各抒己见,共同谋求以文兴市、文化复兴的新局面。
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蒙文星
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把创新作为开拓文联事业前进的动力,近年来,咸阳的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处在这样一个充满生机活力、文化繁荣的时代,我市的文艺工作面临着重要的战略机遇,作为文艺工作者,要用先进的文化、优秀的作品重建道德精神,要充分发挥文联文艺门类齐全、文艺资源丰富、文艺人才荟萃的优势,通过不断走基层,挖掘素材,提炼生活,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民,努力使我市文艺呈现百花竞放,姹紫嫣红的繁荣景象。
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梁澄清
中国历史绕不开咸阳,绕不开秦文化。只有突出咸阳秦文化个性特色,才能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统一于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实践中。因此,将弘扬咸阳的秦文化与当前的文化体制改革相结合,要有“秦文化与当代中国”的大视野,彰显咸阳秦文化,一是要紧紧把握秦文化的几个根本元素,如大一统思想、敢为天下先的创造精神、重视实践的思维方法、重视人才文化基本建设,将其与当前的改革开放、民族复兴等有机对接,宣传其现实意义。二是要倡导在学术界进一步探讨“汉唐历史中的秦文化元素”,重新深化并提高学术理论领域对秦文化的再认识,提高秦文化的历史地位。三是各个阶层人士共同参与咸阳秦文化建设。
市文联副主席、书协副主席陈天民
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对于研究我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有着很深的意义,无疑举起了文化兴党、文化兴国的旗帜,当然它必将促进我市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促进我市国民经济的发展,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为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强大动力。
市作家协会主席杨焕亭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新形势下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要方针和政策措施,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市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回顾我市文学创作战线的形式,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无论是从文学创作的成果还是文学队伍建设,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就要求我们的文学工作者要强化作品对社会风尚的引领功能,把握时代脉搏,以自己的行为和作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为咸阳文化建设的大发展大繁荣作出自己新的贡献。
市书法家协会主席邓宇春
十七届六中全会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战略部署,使我市的广大文艺工作者倍感振奋。对于我市文化工作者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促进我市文化产业业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投资少、人才队伍相对薄弱、政策落实上欠缺等因素又制约着我市文化体制改革的发展,在此,我建议政府应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重视文化人才的培养,对文化从业者给予政策上的支持,这样才能实现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
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成中艾
十七届六中全会为我市文化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提出了任务,咸阳是文化大市,也是美术大市,有着厚重的历史传统与积淀,在全省地市美术事业的发展中走在了前列,美协决定在今后的工作中,抓紧机遇、排除万难,通过各种形势,提高美术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尽最大努力提升咸阳文化软实力,进一步繁荣文艺创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协副主席王海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要正思想、弘扬正气,恢复发扬我们传统文化中有意义的东西,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这是文化界的一件盛事,也是我市文化人一直践行和期待的文化大事,咸阳在改革开放的发展浪潮中,创造了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奇迹,同时也创造了文化发展的奇迹,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咸阳的文化建设必将不断取得新突破,进而迎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局面。
市楹联家协会主席杨波海
结合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我市文艺发展的现状,我建议设立咸阳市文艺发展基金,繁荣文艺的长效机制,集中力量推出名作、名家,打造出具有咸阳地方特色的文艺精品工程。我市文化积淀深厚,历史和现代的人文景观和著名人物不计其数,只要能够有效地整合力量,解决资金瓶颈,进一步挖掘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同时建立富有活力的运行机制,我们就一定能够打造出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文艺品牌,并以此带动旅游、文化等其他产业的发展,达到宣传咸阳、发展咸阳的目的。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