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索引
相关内容
10月15日晚,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在重庆大剧院拉开帷幕,这次活动一直持续到月底结束,不仅是展示我国戏剧的重要窗口,也是戏剧界内外人士交流的重要平台。据了解,戏剧节本身是一项全国性的戏剧展演和评奖活动,是全国戏剧艺术阶段性成就的集中展示,同时又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因此,此次参与的剧种以及剧目都表现出空前的繁荣,川剧界也投入了极大热情和才能为川剧赢得掌声。本报记者专访了川剧人士,引领读者见证这一盛况以及川剧精神。
现场:剧种繁多,好戏连台
在戏剧节开幕式上,举行了令人感动的“2011年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颁奖仪式,剧作家阎肃、话剧表演艺术家朱琳、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京剧表演艺术家王金璐获此殊荣,现场许多人为他们赢得这样的奖赏而欢呼鼓舞,因为这是中国戏剧奖中最高荣誉奖。据了解,本届戏剧节汇聚了来自北京、上海、西藏等18个省、市、区和中直以及部队系统的约30台参演剧目,涵盖了昆曲、京剧、川剧、豫剧、秦腔、越剧、黄梅戏、吉剧等15个戏曲剧种以及话剧、舞剧、音乐剧,而参演的剧团里不仅囊括了国家话剧院、北京人艺、国家京剧院、四川川剧院等国家级、省级院团,也有重庆市三峡川剧团、四川自贡市川剧团、安徽怀宁黄梅剧团等市、县级剧团。
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所以本届中国戏剧节剧目中,革命历史题材、现实题材剧目占有相当的比例,话剧《共产党宣言》、越剧《秋色渐浓》、舞剧《邹容》等剧目都是取材红色历史,而话剧《生命档案》、滑稽戏《顾家姆妈》、甬剧《宁波大哥》、话剧《搬家》、京剧《魂系油气田》等现实题材剧目,则表达了人民的心声。由西藏军区、四川省人艺合作演出的音乐剧《燃烧的雪野》再现了西藏边防军人的艰苦生活以及他们在祖国边防上熊熊燃烧的青春梦想,而这也是西藏自治区首次参加中国戏剧节的演出。
除现代戏之外,也出现了新编历史剧和整理改编的传统戏,比如昆曲《红楼梦》、川剧《尘埃落定》、川剧《鸣凤》、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都是根据名著和知名小说改编,新编历史剧有京剧《曙色紫禁城》、豫剧《斗笠县令》、吕剧《大唐黜官记》等,整理改编的传统戏则有豫剧《清风亭上》、闽剧《红裙记》等,综合体现了“推陈出新、继承发展”的戏剧发展策略。改编戏中,出现了许多让人惊喜的篇章,比如川剧的《尘埃落定》、昆曲《红楼梦》,由北方昆曲剧院出品的《红楼梦》于10月22日与23日登台,呈现了一出名副其实的青春版《红楼梦》,改编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由著名作家王旭烽担任编剧,全景展示宝黛爱情,上本从“宝玉”入世到元妃省亲截止,下本从太虚幻境演到“宝玉”离世,时长近六小时,清丽婉转的表演风格令人叫绝。
值得一提的是,冯远征、郭达、李树建、史佳花、陈智林、袁慧琴等名家也参与了剧目演出。刚刚荣获了第25届梅花奖的、有“冷面滑稽”之称的顾芗和川剧“金嗓子”沈铁梅,都分别在戏剧节中演出了《顾家姆妈》和川剧《灰阑记》。
川戏:经典现代,缤纷登场
在戏剧节的整体参演剧种中,川剧演出表现十分突出,完美的剧本、精湛的演出、独特的唱腔使川剧人在戏剧节中大放异彩。由自贡本土创作的川剧《夕照祁山》于本月26、27日登上重庆川剧艺术中心的舞台,这也是自1995年入选第四届中国戏剧节以来该市川剧团16年后的再次入选。据该团团长介绍,为了备战中国戏剧节这一高水平的表演舞台,“从今年3月起,自贡市川剧团的100多名演职人员就全身心投入了《夕照祁山》的艰苦排练,演员们对诸葛亮、魏延、魅娘三名主要人物刻画深刻,在语言、节奏、唱腔的把握上琢磨深入以追求更成熟的效果,服装也在结合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审美观。”
由西藏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和四川省人民艺术剧院联合排演的大型音乐剧《燃烧的雪野》也广受好评。据了解,这部戏艺术地再现了李素芝、王俊景、彭燕等先进典型的英雄事迹,生动诠释了西藏军人继承发扬“老西藏精神”,努力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崇高精神,该戏凭借真实感人的人物形象、别具一格的艺术表现、鲜明深刻的思想深深打动了现场戏剧名家和普通观众的心。而最大的川戏亮点则是由四川省川剧院呈现的、根据阿来长篇小说改编的同名大型现代川剧《尘埃落定》。记者从主创人员处了解到,该剧在“以川剧特有的审美方式演绎嘉绒藏族地区社会变迁的同时,刻画了权欲与情欲影响下的人物,是近年来川剧舞台上一部难得的大型原创性现代川剧”。在现场,观众不仅领略了获得“二度梅”的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戏剧声腔“女状元”沈丽红等川剧名角酣畅淋漓的表演,也被艳丽夺目的藏文化元素以及气势恢宏的舞台效果所折服,表演过程中掌声不断。
已经返回蓉城的主角、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在采访中告诉记者,要演活剧中人物,表现麦其土司复杂的内心世界,还要从人物身上折射时代变迁,极具挑战,因为传统川剧表演都有"定式",普通百姓的步子怎么走、朝廷官员的亮相抬手和踱步都有既定架势,“但是藏族题材中土司老爷该如何亮相,我琢磨了很久,最终我让土司老爷身着红袍、头戴长缨官帽、留着浓密络腮胡子大步入场,果然一亮相就给观众留下威严感,赢得头彩。”
不少看了现场的川剧戏迷对这次全新的舞台赞不绝口,12个转经筒直插云霄、华美精致的唐卡炫丽夺目、欢快的锅庄舞动飞扬、风情的雪山草地无边……有观众告诉记者:“不仅主题鲜明,结构紧凑,充满藏族风情的舞美也很扯眼,特别是通过转经筒开合来转换舞台上土司官寨与普通场景,非常有创意。”《尘埃落定》作者阿来在看过该剧后给出95分的高分,他表示“舞台剧时空有限,不可能完全遵循原著,这版《尘埃落定》抓住了原著人物性格与精髓,深刻表现了人性主题。”
名角:守住清贫,守住文化
陈智林不仅是《尘埃落定》的主演,也是四川省川剧院院长、四川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二度梅奖”得主,目前也是川剧剧种的代表人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传承人。曾经在《巴山秀才》、《易胆大》、《望娘滩》、《夫妻桥》等几十出大小剧目中担任主演,成功塑造了秀才孟登科、名优易胆大等脍炙人口的舞台艺术形象。在采访中,他对此次川剧在中国戏剧节中的表现非常有信心:“自古以来,四川戏剧的内容就很丰富,有"唐三千宋八百"的说法,许多人都把经典川剧作为创作来源,是一座宝库,到里面去寻找他们需要的精髓。所以真正的川剧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欢迎。”他表示,中国传统文化都有融会贯通的地方,“中医有"望闻问切、国画有"密不透风、忌白惮黑"、餐饮有"放糖不见甜、放醋不见酸"等规律,而川剧也有其独特的结构元素,比如节奏,川剧的节奏是自成一派的,而现代人对节奏的理解却比较狭隘,艺术的节奏就是心理的节奏,我的体会是川剧就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对人的心里进行调节,逐渐达到和谐。”而他也正是带着这种对川剧的理解将《尘埃落定》表演得炉火纯青,“重庆演出完,我们在后台就看见几十个重庆大学的学生,他们主动前来和我们交流,表达对川剧的理解和观后感,包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这让陈智林感到特别有信心,他知道重庆的大剧院不在市区繁华处,重庆大学的学生专门赶来观看演出,并且两场戏爆满,说明川剧《尘埃落定》有实力在这个社会新环境中拼搏。
尽管四川川剧在海内外有非常好的艺术反馈,在这次戏剧节也有优秀的表现,但是川剧人的生存状态却令人堪忧,陈智林告诉记者,参加表演的演员都有自己的川剧理想,但是他们每个月的基本收入不足1000元,即使是在这样的状态下他们也倾情演出,他常常鼓励演员们“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你们就是传承文化的民族英雄”,而他自己也做到和演员们一样“同工同酬”,希望在一个环境里完成相对的公平。
“戏剧节一直以来都提供了戏剧界人士相互切磋、相互学习的机会,而我们也一直愿意集众家之所长,务实好学,将川剧艺术发扬光大。所以我们一直提倡三点,首先是感恩社会,找准和社会之间的对节点,求得心态的平和和态度的谦逊;其次是包容,容纳所有的环境,避免因无知而产生无趣;最后是学会更好的服务,将我们从母体文化中所汲取的营养和态度构建起四川川剧院独特的文化品牌,让人们体会到川剧真正的精华。”作为一名川剧传承人,陈智林无论何时何地都在思考川剧的出路,而这次戏剧节又为他提供了一次参考的平台,相信他所做的,也正是目前全国众多剧种业内人士普遍所做的事情。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上一篇:小戏服赢得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