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身边的民俗文化飞扬四海

我认为,欲让本地民俗文化飞扬四海,我们的眼界要更加打开,我们的脚步要更加踏实,我们的成果还要得力推介。

关于打开眼界

首先,要善于了解历史。

民族民俗文化的融合,是历史的必然。西洋名曲《安魂曲》、《春之庆典》、《第九交响曲》在中国家喻户晓;我们的《茉莉花》、《梁祝》及国粹京剧,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与接受,都是这种融合的效果。延安时期小歌剧《团结就是力量》的幕终曲《团结就是力量》,采用的是美国歌曲《永远团结》的副歌曲调填词而来。而它的前身是英国一首叫《约翰布朗的遗体》的宗教歌曲的曲调。它进来时翻译为《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后来,由解放区的牧虹填词、卢肃改编曲的《团结就是力量》,易学易唱,很快就取代了前者。再有,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中《打倒列强》的曲调,则是源于法国儿歌《约克兄弟》。《你是灯塔》是脱变自《列宁挽歌》,还闹了段外交风波。而《妈妈教我一支歌》,因作者刘虹、杨涌夫妇及其英国女婿西蒙共同在国外的广泛推介,正渐成世界音乐史上的一段佳话。所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著名说法,首要指的就是这种交融。所以,民族文化的交融,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它不可逆的规律性。

其次,要培育历史与现状、本地居民与世界民族文艺融合的强烈愿望。

行动,源于思想甚至源于梦想。有了强烈的各民族文化融合的愿望,行动中才能有源源不绝的动力。惟其如此,万事好办。广东第四届百歌颂中华比赛中,东莞一个镇选的节目,歌手是藏族姑娘,伴奏乐队的鼓手、民乐手都是汉族人,而电贝司与电吉他却都是波兰人。节目虽不算顶尖水平,但得了金奖。主要是得益于评委对民族融合与尝试的认可。当然,作品的孕育,首先还是源于创作人员心中那份强烈的世界民族文化融合的愿望。

关于识数家珍

一是要深入底层。珠海有很多文艺瑰宝附着在乡壤之下,需要我们文艺工作者亲临实地挖掘打磨。可惜的是,我们往往会守着宝贝不知宝,对身边的民俗文化若即若离。像石溪公园,藏在闹市的深山人不识,但文化含金量很高。还有沙田民歌、鸡山牛歌,以及灯笼沙水上婚嫁文化、斗门鹤舞文化等,任何一件都需要继续挖掘、不断打磨,使其发光到极致。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妄自菲薄身边的、眼前的民俗文化。珠海是座移民城市,在农民工这部分特殊人群中,也无不带有特殊的民俗文化,我们也应在这方面进行跟踪挖掘整理,力求衍变出新的文艺精品,用于凝聚人心、鼓舞斗志。

二是要善于创新。我们知道,很多新疆新民歌,是王洛宾先生实地搜集、整理、创新而推介出来的。甚至可以说,没有王洛宾,就没有我们知道的今天意义上的新疆民歌,更枉说刀郎了。传承与创新,永远是一对双胞胎。市总工会曾获广东音乐舞蹈花会赛金奖并到尼泊尔中国文化节上展演的舞蹈《渔家乐》,就是从珠三角民俗舞蹈挖掘传承、创新而来的市产精品。我市各有关区的粤剧团,也无时不在寻求传统曲目与现代价值取向结合点上的创新,在创新中求生存求发展,精神感人。

关于成果推介

其一,要有献身精神。要有路给别人走,就必须有铺路石的贡献。本市音乐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黄华欢自筹资金正式出版广东乡土音乐文化读本《沙田民歌》(另称《咸水歌》),填补了珠三角这方面的空白,献身精神不啻闪光。中山市文化官员将他们组织制作的一组《咸水歌》CD碟拿到中央新闻发布厅去推介,徐沛东现场感言说:如果说全世界是通过《茉莉花》认识了中国的话,今天全中国是通过《咸水歌》认识了你们中山的。从中我们可看出,其广告效应是多么澎湃。而这件事情的促成,幕后到底该有多少人在默默无闻地打拼呢?所以,面对台前的鲜花与掌声,我们有话语权者,可别随便忘了幕后无声无影的人。

其二,能够百折不挠。没有坚定的毅力,办任何事情都不会成功。珠海的文化大讲堂,刚开办的时候,连场地都没有。但是,主管部门创造条件上马,克服场地缺乏、人气不旺等困难,一路坚持,上百期后,终成气候,至今已是广东宣传文化界公认的一张珠海文化名片。试想,此事如果一开始就放弃了,哪来今日的光彩?

纵观珠海建市30余年来,我们每一件获奖的原创音乐舞蹈作品,无一不是百折不挠的精神作地基铺垫出来的。除此之外,别无捷径。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