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殷游子情 悠悠报国心(图)

 


琵琶演奏家涂善祥


说来惭愧,作为一名音乐爱好者,直到最近我才知道旅日中国琵琶演奏家涂善祥先生的名字,开始接触他的琵琶室内乐作品。过去对琵琶作品的了解,仅仅局限在《十面埋伏》等少数经典作品上,几乎不知道当代作品演绎出何种风姿。欣赏了涂先生从艺40年纪念演出之后,体验了一次全新的视听享受,心灵受到强烈震撼。
与传统琵琶演奏不同,涂善祥尝试将传统琵琶与现代电子音乐融为一体,努力创造出一种使现代听众易于接受的新音乐。在涂善祥及其乐队的演奏中,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流行、高雅与通俗、民乐与西洋乐、器乐与声乐、音乐与朗诵相互交织、成功对接,实现了有机融合,其作品差异中求统一,对立中求和谐,变化中创风格,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跨界音乐”。作为一种大胆尝试,不仅让普通听众耳目一新,同时也获得专家好评。2009年涂善祥在中央音乐学院第八届国际电子音乐节演出时,听众反应强烈,不得不加演两曲,这是该音乐节上罕见的场景。
近年来,涂善祥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去年更是在中国国家大剧院、上海世博会以及日本、加拿大、法国、芬兰、意大利、韩国、越南等国22个城市巡回演出,获得极大成功。作为旅日中国音乐家,涂善祥曾先后在东京艺术剧场“友邻艺术节”、爱知艺术剧场“亚洲音乐节”、长野“奥林匹克文化艺术节”、三得利音乐厅、银座大剧院、NHK大阪音乐厅等举办音乐会,赢得日本听众的由衷喜爱。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涂善祥具有一颗大爱之心。2008年汶川地震爆发后,他立刻在日本组织义演,将全部募集资金捐献给祖国灾区。今年日本福岛大地震爆发后,我劝他回国避一段时间,他说,汶川地震时日本朋友曾伸出援助之手,现在日本有难,他不能在这个时候回国,要为灾区做点事。他在名古屋、大阪等地相继组织了“东日本大地震复兴支援义演音乐会”,为灾区重建募集资金。
怀抱琵琶 云游四海
作为琵琶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客座教授,涂善祥先生的从艺之路充满传奇色彩。现年57岁的涂善祥,上世纪50年代中期出生在江西省樟树县,凭着对音乐的热爱和过人天赋,很早就对琵琶演奏表现出才华。16岁考入县剧团,成为一名专业琵琶演奏员。那时的樟树,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同样匮乏,琵琶少年涂善祥既无教材,也无教师,只能靠自学,把78转的老唱片放在33转的位置上慢慢倾听,细细揣摩,一句一句地苦学。直到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涂善祥才有幸得到琵琶专家的指导。
今天的涂善祥早已功成名就,作为著名琵琶演奏家,其“融合”、“融汇”、“融通”的演奏风格也被广受好评。《丝路驼铃》以打击乐开始,琵琶渐入的方式,营造出大漠孤烟、一望无际的悠远意境。先人的脚步,从三秦大地出发,走向阿拉伯,走向欧陆,走向世界,带去丝绸、茶叶、瓷器和中华文明。涂善祥仿佛从遥远的丝路受到启示,怀抱琵琶,胸怀梦想,走出国门,从扶桑起步,云游四海。在他技巧纯熟的演奏中,阿拉伯集市的喧闹,驼队跋涉的艰难与孤独,先人绝望中的希望,以及微曦初露的光影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而《故乡草》表达了演奏家对故乡无尽的思念和眷恋。徐缓的音乐中,蓝天、飞鸟、绿草、小径,迷惘的童年、朦胧的理想、渐次出现在我们眼前,展现出一幅少小离家者躬身反顾的深情画卷。作为涂善祥的原创作品,此曲创作和演奏中融进了他只身闯荡东瀛20余载的艰辛经历。透过音乐,我仿佛看到刚到日本两个月就从打工货车上摔下来的涂善祥,看到右手骨折、门牙摔掉的涂善祥,看到眼望家乡不知此生是否还能重操琵琶的涂善祥。绑着石膏的那些日子,曾经让他感慨时运不济,但真正的强者毕竟不能为眼前的困难所压倒。在日本房东的精心照料下,几个月之后,涂善祥重新抱起了心爱的琵琶。
用中国琵琶演绎世界名曲
1993年,涂善祥幸遇喜多郎大师,或许是两个人相似的从艺经历使他们惺惺相惜,从此结下不解之缘,也为我们创造了一段中日音乐佳话。上世纪80年代初,我正在北大求学。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喜多郎用电子合成器演奏的《天界》、《大地》、《丝绸之路》,一下子就为音乐所创造的迷离缥缈、沧桑苍凉的幽远意境和空蒙、玄妙的想象所折服,为他全新的音响效果所震慑。我无法用语言形容当时的感动与震撼。而当涂善祥遇到喜多郎,便不是普通的佩服和震撼,而是开始了一段脍炙人口的中日音乐对话。对喜多郎获得全球最佳原创音乐大奖的名作《天与地》,涂善祥大胆尝试,将传统乐器融入电声演奏,以琵琶为主奏,配以弦乐、打击乐、吹奏乐,对喜多郎的作品进行了全新的解读。作品在中国、日本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演出大获成功。从此,涂善祥开启了全新的音乐之旅,
涂善祥善于化外国音乐精华为中国音乐精粹。他以琵琶演奏日本名曲《荒城之月》,准确、精到地表现了日本人含蓄的民族性格。作品带有一种伤感、凄美的色彩。在《伊势物语》中,他将古老的日本文学作品用琵琶予以呈现,深刻而质朴地表达了人生的无常与诡秘,带着淡淡的忧伤和些许的禅意。伴随女声独唱的琵琶演奏,如泣如诉。而对《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这首西班牙古典吉他名曲,涂善祥成功编曲,全新演绎,把吉他的向内“轮指”技法成功转换为琵琶的向外“轮指”弹拨,技法纯熟精到地营造出“颤音”的效果,准确地表达了塔雷加所创造的忧伤、迷蒙、回忆、幻想、憧憬以及感慨万千的复杂心绪,不仅完美再现了原曲的风格,而且使这首流传了100多年的“名曲中的名曲”变幻出新的艺术魅力。
用古老的琵琶表现现代生活
涂善祥集创作与演奏于一身。在做好“移植”和“改造”工作的同时,他尤为注重原创,这无疑深化了他对作品的理解和演绎。《故乡草》、《越南素描》、《白帝城追想》和《赛马》等是其原创作品的优秀代表。在《越南素描》中,他用古老的琵琶表现现代生活,把轰鸣的摩托车、喧闹的街市、燥热的天气、摇曳的芭蕉树、拖着长裙款款而行的少女,以及古刹梵声、大地情怀,逐一呈现在听众面前,真切地表现了热带风情。
涂善祥在自己的演艺活动中时刻不忘以中国元素为主旋律,在他的音乐会上,多次出现旅居加拿大的中国二胡演奏家高韶青先生。二人的联袂演出,珠联璧合、交相辉映。在《秦腔随想》中,他把优美的中国旋律带给世界,让二胡与小提琴对话,营造出多姿多彩的音乐境界。在《白帝城追想》中,他从李白《早发白帝城》的意境中获得灵感,将古诗吟诵与川江号子、人声演唱与琵琶演奏融会贯通,使人叹为观止。
去国多年,涂善祥始终葆有一颗质朴的中国心。无论身在何处,始终不忘自己是中国人。祖国一日千里的变化令他欣喜,祖国不期而遇的苦痛令他心碎。在“从艺40年巡演·名古屋站”的演出中,他让自己的妻子矢野久美用汉语深情地演唱《我爱你,中国》,令在场听众无不动容。今年适逢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涂善祥已在家乡江西成功举办两场专题音乐会,他希望带着自己的乐队再回祖国演出,献上游子最深情的祝福。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