铿锵前行 文化黔军

日前,我省文化体制改革再次重磅出击,一次性组建门类较为齐全的四大文化集团,此举再次彰显了全省上下抢抓发展机遇、深化体制改革的决心和魄力。

贵州作为经济总量和文化市场体量较小、文化市场发育不很完善的内陆省,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精心部署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在中央精神指引下结合实际积极实施了一系列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相当程度破解了改革中的核心难题。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一把手”既挂帅又出征,结合贵州实际择实用之策、走特色之路,文化体制改革历5年之功,各市(州、地)基本完成主要任务,省直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改革全面推进并向集团化方向迈出实质步伐。全省对文化改革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高涨,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明显加强,文化产业实力进一步壮大,文化精品力作争相涌现,文化影响力日益广泛而深远。

今年3月,在省委学习李长春同志重要讲话精神的座谈会上,省委书记栗战书提出“依靠改革创新、建设文化强省、推动历史跨越”的总体思路,省委、省政府也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意见》,以确保按照中央要求,在明年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前基本完成文化体制改革各项工作任务,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全面完成各项改革任务的目标。全省各地正在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开拓进取,积极创新,向改革的深水区扎实迈进。

2008年3月,贵州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率先实现一省一网,资源整合效益倍增,令我省城镇有线电视用户的数字化率超过70%,从全国排尾跃升。

2008年,贵州出版集团与四川新华文轩组建贵州书城,成功迈出了我省出版发行行业跨区域发展的第一步。

2010年,贵州电视台组建的家有购物集团公司,在北京、上海、吉林等13个省市落地运营成效显著,经营收入达12亿元。

2010年春,遵义川剧团转战9省市巡演超过600场,在探索全国演艺市场方面走出一条特色之路。

2010年11月,我省宣布“多彩贵州”商标全类注册成功,一举开启省级文化品牌产业化运作之先河。目前,已有会展、演艺、民族工艺品、饮料、酒、茶等多个领域的特色旅游产品得到“多彩贵州”的品牌带动,文化引领经济、品牌提升价值初显魅力。

2011年6月,贵州日报报业集团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广电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文化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省直四大文化企业集团同日诞生。一次性组建门类较为齐全的四大文化企业集团,旨在整合省直文化资源,改变文化产业“散、小、弱”的状况,扩大产业规模,调整产业结构。

今年3月至今,《多彩贵州风》大型歌舞诗火爆旅游市场,实现扭亏为盈,预计今年演出收入将突破4000万元。

……

一连串闪光的数字和事件,记录了沉甸甸的收获,也记录了贵州文化体制改革的艰巨努力。

我省作为经济总量和文化市场体量较小的内陆省,省委、省政府将文化建设摆上“四位一体”全局位置,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精心部署,省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一把手”既挂帅又出征,一线指挥,择实用之策、修不同之道、走特色之路,文化体制改革历5年之功,各市(州、地)基本完成主要改革任务,省直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领域的改革全面推进并向集团化方向迈出实质步伐,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取得了全面突破,裂变效应凸显。

中央有关领导认为,我省从实际出发抓改革和发挥自身优势发展文化产业的做法值得总结。

时间路线明晰坚定:

政策给力纵深推进

回溯我省文化体制改革的历程,政策牵引力举足轻重。

2006年8月,我省全面部署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贵州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方案》等政策措施相继出台,明确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和目标任务。

2008年8月,我省落实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会议精神,在明确路线图之后更明确了改革的时间表,加快进度加大力度,并在2009年重点突破、全面提速。在推行督办、通报,实行责任制等一系列行政措施推动改革的同时,省有关部门根据中央相关配套政策,结合我省文化单位散、小、弱的实际,制订出台一系列针对性强、促进文化发展的配套政策。《关于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后人员分流、社会保险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有关问题的意见》、《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及操作流程》等5个配套明细政策相继实施,因地制宜的“一团一策”破解了转制人员分流安置、改革成本支付、社会保险接续、扶持发展等问题。

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与发展办公室主任张晓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贵州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的政策,特别是对于转企改制中解决老人、中人待遇问题的政策具有操作性,一定程度上破解了改革中的核心难题,这在全国都有借鉴意义。

2010年8月份以来,省委常委会两次对文化改革工作进行专题研究。今年3月,省委书记栗战书在“学习贯彻李长春同志重要讲话精神促进贵州文化跨越发展座谈会”上,提出了“依靠改革创新、建设文化强省、推动历史跨越”的总体思路,推动实施“六个一批”文化工程,不断把文化体制改革引向深入。按照我省既定在明年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前基本完成文化体制改革各项工作任务,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全面完成各项改革任务的目标。今年6月7日,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意见》,在人员分流安置、社会保障、改革扶持、资产管理、经济扶持等方面出台了更加优惠的配套政策。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纵观全国,我省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可以说是最优惠的,对于解决文化改革发展中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确保改革顺利推进、产业加快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6月29日,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了部署,实施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为文化体制改革提供了积极条件和有力保障。

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化演艺、文化旅游:

先锋劲旅各善其秀

政策为改革创造了良好环境,大大解放了文化生产力,激活诸方文化要素,传统文化与资源被重新整理和评估,我省文化产业万象更新,空前活跃。“烧钱”的影视业,却在文化市场总量较小,市场发展发育很不完全的贵州异军突起,“贵州制造”闪耀在全国大小银屏。我省影视通过市场动作获得的投资高达85%以上,比全国的60%的比例高出不少。仅贵州日报报业集团·黔森影视文化工作室,不到两年时间运作5.6亿多元制作完成和正在投拍13部贵州影视剧。

3年前,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创造出“先整合运营、再资产重组”的西部样本,2010年相继与毕节、安顺等地合作实施农村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维护体系新模式。其总收入每年以25%的速度攀升,经营业态从单一的“我播你看”的传统模式,转变到网络整合、数字化,从“看”电视到“用”电视的混合业态,备战“三网融合”,抢跑产业市场。

改革就是要做大做强。基于这一判断,转企改制后的文化企业,通过跨媒体、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合作发展,在立足贵州的同时,放眼外省市场,让资源在整合中提升“含金量”。转制后的贵州出版集团公司,在跨界合作上屡有突破:与四川新华文轩共同组建发行公司,与贵州大学合作共办二级学院,与中天城投集团公司、与北京企业合作组建股份公司,拓展印刷、出版、物流、房地产、经济型酒店、内外贸易、旅游等多元业务。

贵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贵州金黔报业发行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借用报纸的发行渠道发展物流配送、电子商务、旅游酒店、DM广告、读者俱乐部等报业文化产业集群,不仅令报纸发行提速,且报纸发行量和发行收入年年增长。同时,发展金黔在线网站、都市社区网、新报风尚以及贵州手机报、《玩尚》3G电子杂志、《风尚金黔》电子杂志、爽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数字内容产业和动漫产业,发展好新兴媒体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我省299家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248家已基本完成改革任务;221家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184家已初步完成内部机制改革任务。并组建了省属的出版、演艺、广电、期刊、报业等五大集团,初步形成了涵盖数字出版、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广告业、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广电网络、广播电视文化传媒、影业、手持电视、电视购物等等方面和领域的文化产业链。

不惟身份,不惟体制,贵州日益优化的文化产业环境,令文化与资本正以空前的热情和规模走到一起。

在动漫、游戏、图书、影业等文化领域,贵阳熠动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贵州青年影视文化中心、西西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贵州永吉印务有限公司等民营经济表现活跃。投资文化产业正成为民营资本热门之举,一股文化创富热流开始涌动,国有文化企业改革与民营文化企业发展“花开并蒂”。

基于我省文化资源丰富、地域特色凸现,又受制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省内文化消费需求不足,消费水平低、总量小,同时旅游业发展迅猛等现实,借助旅游渠道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成为我省发展文化产业的路径选择。文化在旅游业发展中的贡献值越来越大,各市(州、地)文化逐渐从边缘走向经济前台。

贵阳规划阳明文化产业园区,安顺建设屯堡文化园、石文化博物馆,融资近3亿元的遵义红色旅游集团公司,黔东南州积极谋划“苗乡侗寨”文化品牌,黔西南州精心打造布依文化旅游产业,毕节地区大力推动古城、古镇、古寨、古建筑、古驿道“五古”建设已初具规模,铜仁地区民族文化、佛教文化等项目,利用深圳文博会平台,4次招商共签约项目近百个,引进资金近50亿元。

今年初公布的“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包括8大特色文化产业群、10大文化产业园和10大文化产业基地在内的文化产业重点工程,旨在加大文化资源开发力度,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谌贻琴日前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时谈到,近年我省在培育大型骨干文化企业方面有突破,文化产业发展的势头不错,后劲也很足,在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中,是完全可以壮大成为支柱产业的。“十一五”时期我省文化发展的态势表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地区,文化应当而且可以率先实现跨越发展。只要认真总结经验,着力解决在思想理念、体制机制、工作作风、精神状态等方面存在的差距,更加奋发有为,就一定能将贵州早日建设成为文化强省。

公益文化活动渐成品牌:

文馨益民春色如潮

如今在贵阳大剧院天天上演、场场爆满的《多彩贵州风》大型歌舞诗演出场次已被刷新到1600多场,经过千锤百炼四易其版,在省内外公益演出数百场,踏访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引领文化体制改革的贵州文化精品范本。近年,省委、省政府推出的《多彩贵州风》、多彩贵州歌唱大赛、多彩贵州舞蹈大赛、多彩贵州旅游形象大使选拔大赛、多彩贵州印象网等公益活动,共有2500万人次到现场观看“多彩贵州”各类主题活动和比赛,35万人次报名参赛,“多彩贵州”成为贵州人共同的文化体验和共享的文化品牌。同时,以“多彩贵州”商标全面注册成功为契机,构建起“多彩贵州”文化品牌为龙头,各地特色文化品牌为支撑、覆盖贵州全省的文化品牌体系,初步实现了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双赢。省博物馆、省图书馆、省群众艺术馆等省直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各地市、县两级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积极推动内部机制改革,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公共场馆的各类展览、演出此起彼落,各地公益性文化设施成为当地的文化地标。

此外,五大文化惠民工程,在2010年也硕果满枝。在贵阳、遵义、黔西南等地建成“数字农家书屋”200个;完成195万座农村广播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的目标任务;完成了40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设施设备采购及安装;完成55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基本建设;全年共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24万场,新建农家书屋3756个;目前全省累计建成农家书屋7161个。

贵州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在转企改制1年多的时间,让县级以上城市及部分乡镇200多万人家看上数字电视,超过过去20多年建设的总和,城镇居民收看数字电视的比例跃至全国前列。逐步成形的全省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令人民群众看书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参加公共文化活动难的局面得以很大改观的同时,文化体制改革也令人们个性化的文化诉求得到满足。

贵阳交响乐团通过引入了企业化管理和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贵阳市民就能时常在家门口欣赏到了由本土职业交响乐团和著名指挥家担任指挥的交响乐演出,被中国音乐界称赞为“贵阳模式”。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