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甘肃铸就品牌名片 甘肃省文化产业释放勃勃生机

《读者》、《大梦敦煌》、“农家书屋”,这一款款出自于甘肃本土的文化品牌,已经成为一个个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影响和改变着陇原人民的精神生活,也影响和改变着整个甘肃的对外形象。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一步步推进,一股股浓郁的文化春潮正在涌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景象正在陇原大地渐次展开。

    文化产业:改革催生新活力

    “这种电子白板操作很灵活,而且还有海量的资源库,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味……”7月13日,读者甘肃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大时和同事们正在演示刚刚出品的红外交互式电子白板,为产品正式投入市场做最后的准备。

    这个和普通教学用具完全不同的白板,是读者出版集团继推出第四代电纸书后,自主研发的又一款新型数码电子产品。

    事实上,已不满足传统出版业的读者集团,于去年就悄然把触角伸向数字出版业,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数字出版王国”。

    作为甘肃省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在经历了事业向企业转变的蜕变后,便真正走向市场,尝试“下水游泳”。2008年,又联合4家省内外优秀大型企业集团,于当年底创立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使集团向现代企业转换和上市方向迈出了坚实一步。#p#分页标题#e#

    去年5月,新颖的《读者》电纸书亮相深圳文博会,成为国内乃至世界期刊企业中第一家推出自主品牌手持终端阅读器的企业。目前,第四代相关产品已经面世。12月,读者出版集团门户网站“读者网”正式上线运行。同时,在天津滨海新区启动建设以动漫和影视产业为主的天津新媒体大厦基地。而随着中小学教辅电子产品开发、全部期刊数字化等数据加工业务启动、云图书馆等一批项目稳步推进,读者集团正在树立“全媒体”的新形象。同时,读者集团又着力在资本运作方面进行全新尝试并有了积极进展:与光大证券、酒钢集团等企业共同发起设立羲源文化股权基金,按专业化模式运作,首发规模已达6.1亿元。

    读者出版集团董事长吉西平说,近3年来,集团销售额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7%,利润年均增长率超过30%,在人均资产占有率和人均劳动生产率方面,已进入全国一流出版单位之列。读者出版集团的品牌价值也连年上升:在刚刚由世界品牌实验室公布的2011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读者》品牌价值已达76.45亿元,较上年的50.08亿元增长52%,在中国期刊中排名高居榜首。

    读者集团稳健、蓬勃的改革带来了效益,更为我省文化体制改革带来了决心和勇气。犹如大地解冻河流奔涌,我省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方向挺进。甘肃日报社将广告、发行、印务、后勤服务部门和子报逐步剥离,组建了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公司,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省杂技团、省新华书店集团、甘肃文化出版社等一批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完成转企改制任务,产业不断壮大;12个市州、41个县区组建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管理体制逐渐理顺,执法能力显著提高;广播电视网络整合有序推进,省网络公司酒泉、金昌分公司正式挂牌;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内部三项制度改革,省图书馆、省博物馆创新服务方式,效益显现……#p#分页标题#e#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各种文化要素在改革的激发下活力四射。依托本地文化资源,包括庆阳周祖农耕文化产业园、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临夏民族文化产业园在内的一批重点园区和重点项目正在规划建设,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园区基地建设逐步展开,一批省直文化企业逐步成长为具有较强示范和带动作用的骨干文化企业。

  演艺市场:闯出一片新天地

    “好戏,名不虚传!”7月11日晚,在兰州金城大剧院,一部兰州出品的舞剧令现场观众赞不绝口,观众是来兰参加全国旅游局长研讨班的代表们,他们当中有不少人之前都听说过这部舞剧。

    这部舞剧是《大梦敦煌》,问世11年,演出超过900场次,其中,绝大多数场次都是商业演出。11年来,《大梦敦煌》的足迹遍及全国38个大中城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并先后赴欧美多个国家演出,观众逾百万人次,累计票房收入9000余万元。

    文化部艺术司公布的《关于50台精品剧目演出经营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大梦敦煌》以650%的投入产出比,位居全国50台精品剧目第二位,在14台舞剧类剧目中名列第一。《大梦敦煌》已成为中国文化产品以市场方式“走出去”的典范。#p#分页标题#e#

    创排单位兰州歌舞剧院当时是一家成立不到10年的小院团。成就这样的大手笔,除了敦煌的魅力外,成功的市场运作是《大梦敦煌》久演不衰的重要因素。《大梦敦煌》的全部演出,除了少数场次是应节会邀请属包场外,其他绝大部分演出完全由剧院自己操作票房。2000年,在北京首演成功后,《大梦敦煌》迅即将目光瞄准全国演出市场乃至国际演出市场。无论是制作、运行还是营销、推广,《大梦敦煌》都显现出强烈的市场意识,精益求精,不断完善。

    市场化运作不仅使以往日子难过的文艺院团获得新生,而且使一度沉寂的演出市场活了起来。

    2008年,省卫生厅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欲创排一部以艾滋病防治为主题的公益性剧目。定西市秦剧团在竞标中胜出,秦剧《百合花开》由此诞生。3年来,这部剧先后赴省内外演出160多场,观众达120多万人次,并摘取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在第四届中国秦腔艺术节、第三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中分获大奖,定西市秦剧团不仅声名大振,日子也越来越好过。

    此后,延续《百合花开》的成功模式,我省卫生、文化部门多次携手,相继推出了现代秦剧《黎秀芳》《皇甫谧》以及新编陇剧《医祖歧伯》。这些剧目的成功上演,开拓出了一条独具甘肃特色的演出市场之路。#p#分页标题#e#

    不同剧种,不同院团,在市场面前,不断明确自己的定位,或在专业剧场,或在田间地头,都找到了各自表演的舞台——

    省歌舞剧院以《丝路花雨》的金字招牌开拓市场,走南闯北,漂洋过海,来去自如;省话剧团走“平民”路线,在繁华都市开辟小剧场话剧,观众很买账;省歌剧院将小成本歌剧唱进校园,成本低,品质高,深受大学生喜欢;省陇剧院独辟蹊径,将风景搬上了舞台,唱出了大名堂;省秦剧团长年在基层安营扎寨,把市场放在了边远山区、农牧区和基层厂矿;省京剧团走进中小学,培养新戏迷,有了不错的市场效果;省杂技团瞄准旅游人群,捷足先登,占领了敦煌旅游演出市场;省曲艺团走街串巷,赢得了“文化轻骑兵”的美称……就连小小的镇原县剧团,也通过市场化运作,创排了大型历史陇剧《古月承华》,先后冲刺梅花奖和白玉兰奖,探索出了一条小剧团出戏出人的新路子。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