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点】文化视界 七月:到金城来看戏(图)

 


 《绣金匾》剧照  本报见习记者  陈明哲

 甘肃省话剧院创排的大型话剧《上南梁》6月26日晚在兰州人民剧院上演,拉开了“甘肃省庆祝建党90周年优秀剧目献礼演出”活动的帷幕。随后,秦剧《七月七》、眉户剧《会师前夜》、高山剧《重建新歌》、歌舞剧《绣金匾》等优秀剧目相继亮相金城,成了这个七月戏剧舞台上的主角。

  《上南梁》:再现一段历史画卷

  大型话剧《上南梁》是我省向党的90华诞献礼的一部重头之作。

  “那是一个年纪轻轻就干大事、年纪轻轻就献出生命的时代……”本剧从南梁根据地的创建和巩固过程中,年轻的刘志丹和习仲勋这两个人物形象入手,围绕南梁根据地的创建与保卫历程,再现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p#分页标题#e#

  《上南梁》主创阵容强大,编剧姚运焕为国家一级编剧,主要话剧作品有《在康布尔草原上》《西安事变》等,曾多次获中宣部、文化部奖励;另一编剧王登渤作品先后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奖”。本剧特邀国家一级导演查丽芳担任导演,其代表作有歌剧《司马迁》、话剧《死水微澜》、话剧《老柿子树》等。

  剧中扮演刘志丹的刘跃军,曾编剧并主演话剧《军旗下的报告》,在话剧《昆仑雪》《兰州老街》中担任重要角色;扮演习仲勋的刘宁现为甘肃省话剧院演员剧团团长、国家二级演员、中国话剧金狮奖得主,主要演出剧目有《兰州人家》《老柿子树》等。国家一级编剧肖美鹿评价该剧时说:“这个革命历史题材是我们甘肃的资源,甘肃在这个时候抓这个题材,非常准确,而且又一次显示了从上世纪50年代初期就被全国认同的甘肃话剧的优良传统。”

  《七月七》:展地方特色文化

  西和县是“中国乞巧文化之乡”,西和“乞巧节”成为一种集祭祀与娱乐于一体的文化活动,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西和县秦剧团创排的大型秦剧《七月七》取材于人们耳熟能详的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将传统内容与地方文化巧妙地结合起来,如仇池山下乞巧节、漾水河畔山歌声等,都作为新的元素在剧中得以展现。#p#分页标题#e#

  《七月七》将陇南影子腔的精彩片段引入秦腔,音乐创作上,还增加了一些现代音乐唱段。表演上大胆创新,突破传统秦腔的表演形式,穿插了现代舞蹈场面,通过一些台前幕后的演唱和背景音乐渲染了气氛,推动了故事情节,突出了主题。唱词上,该剧在基本遵循传统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大量创作新的唱词、新的对话;舞台设计上,背景选取了西和地方名胜云华山自然风光,同时,采用电子幕景和立体场景相结合的方式,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该剧是我省2010年文艺精品创作生产资助项目,特邀中国京剧院国家一级导演、三届“曹禺戏剧奖”获得者李学忠,国家一级编剧王景恒与当地艺术工作者联合创作,国家一级作曲、陕西省音协副主席薛天信担任作曲。

  《重建新歌》:折射时代风貌

  麦贡山啊高万丈,白马河水长又长。排排新房拔地起,党的恩情永不忘。

  为展现陇南在“5·12”地震灾后重建中,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克服困难重建家园的精神风貌,感恩援建单位对重建工作的无私帮助,由陇南市五一剧团演出的五幕现代高山剧《重建新歌》,以“5·12”灾后重建为背景,采用高山剧这种陇南特有的传统剧种,叙述了某山村共产党员杨玉强为了架桥修路,确保重建顺利进行,说服家人拆掉自家刚修好的小洋楼,为重建工作牺牲个人利益,舍小家顾大家的崇高精神品格。重点刻画了不远万里奔赴当地开展灾后重建工作的深圳援建者代表小秦,为保障群众利益牺牲个人得失的共产党员杨玉强及爱恨分明、懂事明理的妻子班春娥。#p#分页标题#e#

  该剧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全剧剧情紧凑,情节富有张力,戏剧冲突强烈,演员们用极具地方特色的台词和歌曲,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生动展现在观众面前。

  陇南高山剧,是陇南市独有的中国地方戏剧剧种,该剧种已被列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剧对高山剧的唱腔设计、乐器伴奏、音响效果、速度节奏等把握得恰到好处。舞美设计上,包括舞台构图、道具、灯光和演员的化妆、服装等,虚实结合,完整统一,色彩丰富而又和谐。《重建新歌》编剧、陇南市五一剧团团长张成全介绍,此剧演员皆为本土,大家全情投入,5月11日在陇南首演时,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在当地共演出5场。经过一系列打磨、修改后,此次来到兰州接受金城观众的检阅。

  《会师前夜》:演绎革命情怀

  由会宁县文化体育和广播影视局组织创排的眉户剧《会师前夜》,以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为背景,讲述了为顺利实现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我军派侦察连连长李瑞到会宁侦察敌情,遭遇国民党保安团追杀,不幸负伤。危急关头,上山采药的会宁姑娘桃花,舍命相救,最终安全脱险。由于情报及时,会宁成功解放,为大会师扫清了障碍,而桃花最终英勇就义。该剧热情讴歌了以桃花为代表的会宁人民,在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期间,为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歌颂了军民血浓于水的深厚情感。《会师前夜》由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编剧刘富民、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管理委员会主任杜永胜共同编剧,剧中女主角桃花的扮演者刘娟,是会宁县秦剧团“90后”青年演员。自2006年以来,先后在《情系会宁》《重逢会宁》《红色热土》等新创剧目中崭露头角,演技日臻成熟。剧中男主角李瑞的扮演者马元良,1970年出生,16岁进剧团学艺,主攻文武小生,现为会宁县剧团副团长。#p#分页标题#e#

  7月2日晚,《会师前夜》在兰州人民剧院倾情上演。感人的剧情,委婉的曲调,浓郁的地方特色,打动了无数观众。省文化厅厅长邵明认为,《会师前夜》艺术水准很高,故事情节曲折感人,演员们深情的表演准确展示了剧中人物性格。

  《绣金匾》:凸显陇东风情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流行于陕甘宁边区的歌曲《绣金匾》,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很快流传到全国各地。如今,《绣金匾》又被改编成大型歌舞剧上演,见证那段永远难忘的红色记忆:大龙、顺子等一群农民的儿子,不甘旧中国的剥削和压迫,投奔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南梁,参加红军走上了革命道路。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了,革命之火在陕甘大地熊熊燃烧。正当南梁人民准备迎接中央红军长征到来之时,刘志丹、习仲勋等人受到左倾路线迫害,被捕入狱。致使南梁这块红色土地阴云密布,时局逆转。大龙的恋人巧巧得知大龙被抓的消息后,只身直奔瓦窑堡监牢探视大龙,要讨个公理。关键时刻,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长征来到陕甘,大呼:停止捕人,刀下留人!刘志丹、习仲勋获释,大龙等免遭劫难。英雄的儿女们又获新生,走上抗日征途。

  由庆阳市歌舞团演出的歌舞剧《绣金匾》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剧中人物大都是最普通的老百姓,在他们身上展示了老区人民在异常艰苦的岁月里,建立苏维埃政权、保卫边区政府、北上抗日的大无畏革命精神。#p#分页标题#e#

  该剧集庆阳的红色革命文化、香包民俗文化、陇东民歌文化于一体,用“绣”勾连情景,反映不同历史阶段的历史故事。以“四绣”(绣荷包、绣红旗、绣金匾、新绣金匾)为载体,力求彰显陇东庆阳文化的地域性、独特性,探求黄土文化熏陶下人民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底蕴。

  有专家评论说,歌舞剧《绣金匾》场面宏大、气势恢宏、风韵独特。特别是大量的陇东民歌的穿插和应用,恰到好处。香包、刺绣、剪纸等陇东人物服饰和道具的使用和表现,使该剧始终在优美的舞蹈和古老的民俗中徜徉游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