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事业,淡薄人生-白淑贤的艺术人生
白淑贤



艺术简历  

  ,女。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龙江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1947年生于哈尔滨,祖籍山东掖县。于1960年考入省艺校评剧表演班,1966年毕业于黑龙江省戏曲学校,后为黑龙江省龙江剧实验剧院演员,现任黑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省龙江剧院院长。

  应工“刀马旦”兼工“青衣”。她一改传统剧表演的固定程式,博采京、评剧之长,在趟马、走边、起霸、对打中,融进东北中肩、肘、腕、腰、步的表演技法和东北秧歌、 武术的特点,为龙江剧的创建与定型起了重要作用。

  曾在《皇亲国戚》、《双锁山》、《豪杰女》、《荒唐宝玉》、《木兰传奇》等30多部剧中任主演。主演的戏曲艺术片《花木兰传奇》获政府“华表奖”、专家“金鸡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龙江剧《木兰传奇》获国家“文华奖”和四个单项奖。

  1989年获得第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1990年获得文化部首次颁发的“文华奖”,1992年获得第三届上海戏剧表演艺术“白玉兰奖”,1995年获“二度梅花奖”。

的艺术人生

  三个字,容易让人联想起许多在舞台上光彩夺目又饱经风霜的梨门艺人,然而既不是梨门弟子,又无演艺界的旁亲。她是系着红领巾,唱着革命歌曲,于1961年考入省戏校评剧班的。 

  1964年,还没毕业的,被选拔参加东北三省戏剧调演,在龙江剧《登高望远》中扮演一个农家媳妇,获得了好评。调演结束,作为特批学员留在黑龙江省龙江剧实验剧院。经历了“文革”那个风风火火的年月。即使那时,她也不怠慢松懈地练功。她练手功,练武功,练唱功,练“脑”功,即思索怎样当一名龙江剧的好演员。风雨不误朝夕练功是出了名的,她常在人走楼空的时候,练得大汗淋漓,腿胀红肿。几十年牢固扎实的功底,不停歇的追求,为日后在舞台上大放异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龙江剧院成功地主演了几十出传统戏和现代戏。她提出:龙江剧该不该有自己的表演程式和独特的风格 剧种之间的区别是否仅在于音乐和唱腔的区别 的艺术生命所以常演常新,就在于她永不满足、永不枯竭的艺术追求。的聪明在于她善于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她认为东北是一座取之不竭的民间艺术宝库,是龙江剧当之无愧的母体,她虚心向民间艺人学习,掌握了丰富的本色本味的唱腔调式和表演绝活,她甚至把“猪八戒背媳妇”巧妙地用在宝玉身上,把的“洪月娥做梦”用在花木兰身上。她以小积多,博引众艺,逐渐摸索和形成了龙江剧花旦、彩旦和刀马花旦所独有的表演程式。 

  从80年代初开始,的艺术和龙江剧建设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其标志性的代表剧目是《双锁山》、《荒唐宝玉》和《木兰传奇》。她因之获两届“文华奖”,二度“梅花奖”,上海“白玉兰奖”,而且均获榜首殊荣。这三出新编历史剧,选的都是人们熟知的戏剧人物或文学人物,在舞台上已经演了几代人,要想创新谈何容易。作为这三出戏的领衔主演,她尊重剧作家和主创人员,一直参与对题材的选取和剧本的创作。既然是“为角写戏”,她就要有发言权和创新的空间。在她的带动下,龙江剧院很早就形成了融洽和谐的集体创作风气。这三出戏,无不是她和剧组人员一点一滴地磨出来的、改出来的、来的。用自己高超的表演才能把刘金定、贾宝玉和花木兰刻画得淋漓尽至,栩栩如生。她那潇洒自如、张弛有度的表演风格,是她对黑土文化深刻理解必然所至。她认为黑土文化不论具有怎样的语言、习俗和行为特色,都是人性本色体现,这是龙江剧所以能受到不同地域不同观众欢迎并产生共鸣的根本原因。 

  和所有优秀演员一样,首先形成了作为演员的表演主体思维,也曾把她的艺术追求框围在个人的艺术功力和表演的细微设计上。自从担任院长之后,强烈的使命感使她会用舞台综合思维去结构自己的艺术设想,用剧目整体水平的提高推进自己的提高,她完全从演员自我表现的小圈子里超脱出来。她以满腔的热情和极大的责任感关注、指导、示范着演员所应具备的内在和外在的艺术功力和表演技能。她和导演密切配合,不断地调整和发挥舞台上所有的艺术功能和手段的效能。 

  的盛名和人格更在于她对后继人才的精心培育。她早就立下了誓愿,做一个实实在在的铺路人,给跟着她走来的一茬一茬人铺路。新编龙江剧《梁红玉》是瞄着创作的,她本想作为自己奔向艺术新高峰的又一个里程碑,但是她毅然又坦然地把这一角色交给了她多年培养的青年演员李雪飞。《梁红玉》成功了。李雪飞通过多次重大,获得了大奖,激动地流泪了。 

  从艺40年,是锲而不舍,苦求苦学的40年。党和人民给予了她高度的赞扬和多项荣誉---全国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五一”劳动奖章、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家”……各种各样的奖章、奖状、奖杯,足有一大箱子。她被推选为中国剧协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被提拔为省文化厅副厅长。她被连续推选为第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全国党代会代表,这在全国文艺界中是绝无仅有的。然而,不论她荣获怎样的地位和职务,她依然那么平实,那么淡静,那么坦然,她依然把自己的心血投放在龙江剧的建设上,她的绝大部分时间,仍在她当年立足的龙江剧院。 

  10年前,她努力办成了第一个龙江剧班;2年前她创办了更大规模黑龙江省艺校的“艺术教育基地”。如今,在艺术声望和强烈事业心的感召下,不仅报考的生源源源不断,而且学苗的素质尚好。“基地”上下呈现一派“学当好演员”的昂扬生机。亲自指导和审定教学计划,提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练功和相结合”,要消除传统艺校关门办学造成的学校和舞台脱节的现象。她经常说:“舞台就是课堂,就是实践”。她要求“基地”学员在扎实地打下基本功的基础上,提前走上舞台。她集母亲、院长、老师于一身,耗尽心血,授业又教人---身后有了小、小小。在对全省地方艺术团体作过调查之后,决定和“”艺术团为姊妹团,在自愿互惠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黑龙江省龙江剧发展联合体”,形成了遍布省内的一支创作队伍和网络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