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脸的济南曲艺
 

     扬琴一响,胡琴一拉,简板一敲,老艺人姚忠贤和他的学生杨珀嗓子一亮,台下掌声一片。记者在大观园茗曲阁里再次聆听了山东琴书《梁祝》。音乐悠扬,唱腔婉转。一曲唱罢,姚忠贤风趣地说:“我今年67岁了,还有个小段本来舍不得说,要过节啦,就说了吧……”随即,琴声、说唱声、笑声交融在一起。

    “你咂摸咂摸这琴书,是不是‘变味儿’了?段子比过去欢快了,词中‘梁兄、贤弟’的对白,改成了‘走啊,兄弟’。为何改?让年轻人爱听呗。再用过去那种慢悠悠的节奏和唱法观众就不喜欢了。”一同观看演出的济南市曲艺团团长慈建国边看边说。

    老济南人都知道,中国曲艺“四大火地”是北京、天津、济南和南京。清代刘鹗的《老残游记》中称,泉城唱梨花大鼓的王小玉姐妹,唱出了“大明湖边美人绝调”。建国后,“表一表好汉武二郎”的山东快书风靡全国。然而近年来曲艺被“冷落”了。人们真的不喜欢曲艺了?当然不是,是艺术工作者没有鼓弄出新鲜玩艺儿,要与观众亲合,就得往观众心眼里做,就得大胆“变脸”。

    谈及变中的门道,慈建国提及前不久在全国曲艺界引起反响的情景剧《泉城人家》。这个剧之所以抓住了观众的心,是因为它“偷”了曲艺的“三情”:首先是“性情”,剧中的语言是挂在老百姓嘴边的土语方言,演的是小市民身边的酸辣苦甜,这是曲艺的拿手戏;其次是“才情”,口头语言蕴含韵律,“迟疾顿挫”展示功力,“包袱”不断,悬念迭生,戏中有戏;再就是“亲情”,雅俗共赏贴近观众,台上台下真情互动。

    “复古”也是一种变。茗曲阁去年恢复了老字号曲艺场,相继“复古”的还有明湖居、晨光茶社。曲艺“复古”回归小剧场,曲艺演员如鱼得水,观众在小剧场更能品出曲艺的真滋味儿。

    黄金周期间,茗曲阁、明湖居、晨光茶社里将大摆“曲艺宴”,琴书、相声、大鼓、快书等各种曲艺节目轮番上演,市民们可以去瞧瞧,看看曲艺的“脸”变得咋样了?该不该买这个“账”。

(本站编辑  刀马旦)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