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生学唱川剧 老师备课练敲打
“壮乃乙才丑乃才……”昨日上午9:55,渝中区实验一小的音乐教室里,响起了传统川剧的“锣鼓经”。 这是二年级6班的一堂音乐课。学的是西师版小学音乐教材《吹吹打打搬新家》,一首用川剧曲调谱曲的儿歌。而用来伴奏的,也是大锣、小
-
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作为中国川剧的传承人
昨日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举行颁证仪式。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作为中国川剧的传承人,在代表所有传承人的发言中表示,将不辱使命把民族的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昨日下午,沈铁梅在发言中表示,“我们享有令人羡慕的国家荣誉,
-
川剧变脸特技当初是如何出现、如何丰富起来的呢?
由于具有新、奇、快、爽的特点,川剧变脸近年来炙手可热,蔚然成风。那么,变脸特技当初是如何出现、如何丰富起来的呢? 清末民初,川剧进入一个兴盛时期,名角辈出。其中,以扮演文武小生而享盛誉的有康子林(公元1870年-1930年)和曹俊臣(公元1882年-1946年)。追溯起
-
享有“川剧百年戏窝子”之称的锦江剧场悦来茶园进行数月的驻声
应成都市川剧艺术中心邀请,从2月22日开始,德阳市金桥川剧团在有“川剧百年戏窝子”之称的锦江剧场悦来茶园进行数月的驻声。 该团除演出川剧传统折子戏外,还将把该团曾获全国“映山红”优秀表演奖的《敦煌王道士》和获四川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l
-
川剧《易胆大》获得国家百万元的资助
昨晚,“2006—2007年度国家十大舞台精品工程”在北京举行了颁奖仪式。省川剧院的川剧《易胆大》榜上有名,并获得国家百万元的资助。4月,《易胆大》将进行全国巡演。 昨晚颁奖仪式结束后,专程赴京领奖的省川剧院院长、二度梅陈智林告诉记者,为推
-
经过第三次加工的新版川剧《红梅记》将在成都锦江剧场上演
本周六下午2∶00,经过第三次加工,市川剧院新排的川剧《红梅记》将在锦江剧场上演。昨日记者获悉,即将上演的《红梅记》是第三次加工后的“传承版”。3月,该剧将到绵阳进行“封闭排练”,打造现代版。 该剧总监兼编剧徐棻告诉记者,新版《红
-
10多年前川剧也曾出过教材,但最终不了了之
昨日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我省并未选入试点省份,中小学生的课本不会发生变化。而关于传统戏剧的保卫战,四川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打响过,但最终不了了之。 10多年前 川剧也曾出过教材 1982年7月,四川发出“振兴川剧”的号召,使原本萎缩的川剧艺术
-
川剧“变脸”的历史真相
由于具有新、奇、快、爽的特点,川剧变脸近年来炙手可热,蔚然成风。那么,变脸特技当初是如何出现、如何丰富起来的呢? 清末民初,川剧进入一个兴盛时期,名角辈出。其中,以扮演文武小生而享盛誉的有康子林(公元1870年-1930年)和曹俊臣(公元1882年-1946年)。追溯起来
-
一场声势浩大的经典川剧助兴闭幕晚会将上演
经典川剧助兴闭幕晚会 2007年11月29日拉开帷幕的“遂宁日报·中国移动通信首届读者节”历时两个多月,将于今晚在市城区犀牛绿化广场隆重闭幕,届时,一场声势浩大的闭幕颁奖晚会将上演。同时,刚从罗马尼亚演出归来的市川剧团也将前来助兴
-
猫儿逛庙会成了川剧迷
猫儿逛庙会成了川剧迷 从熊猫基地出来,主办方早已为剧组一行安排了特色午餐。在顺兴老茶馆他们品尝了地道成都小吃。龙抄手、赖汤圆、钟水饺、蛋烘糕、麻婆豆腐……面对着眼前的一堆美食,群猫们不知从何动手。不怕辣的摇滚猫率先尝了一口沾豆花用的佐
条件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