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王洪波 袁正):23场颇受欢迎的演出,历经东京、大阪、名古屋、福冈等城市——7月下旬,吉林京剧院满怀成功喜悦地结束了日本巡演。这是10余年来,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旗下核心企业中国对外演出公司在日本推出的第38轮京剧商业演出。 作为拥有全球业务能力的中国文化出口企业,中演公司每年在全世界推出超过5000场各类中国演出项目,年度观众总量超过1000万人次,而京剧,始终是其国际主打产品之一。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过市场调查和充分酝酿,中演公司形成了一个京剧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商业演出市场的长期设想:第一步是日本;第二步是和我们相邻的其他东亚诸国;第三步是欧美市场。十几年后,这一设想取得了初步成果:中演的日本京剧市场从无到有,目前已经能够每年承载至少两轮各一个月的巡回演出。10年期间,中国京剧这一长线推广计划在日本吸引了超过100万人次的观众,而且有半数左右是青少年。 “在日本,我们才真正找到了京剧的市场感觉。”数年前,一位著名的青年京剧演员十分感慨地说过这样一句话。
东渡:造就日本的“京剧大叔” 虽然中国京剧艺术博大精深、浩瀚如海,但是让京剧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商业演出市场,谈之容易,做之甚难。因为,即使是在今天的中国,京剧的普及也还处在仍需努力的阶段,要想使对中国文化了解不够、甚至一无所知的外国观众接受并喜爱京剧,其难度可想而知。 开拓京剧的海外市场,中演公司首先想到了日本。较之其他国家,日本是和中国在文化上最为相近的国家之一,其四大古典戏剧——歌舞伎、文乐、狂言、能——都和中国戏剧元素有着或深或浅的联系。此外,作为世界最大的商业演出市场之一,日本作为京剧的潜在市场也值得努力开拓。 在中演公司的档案室,有一份十分珍贵的历史档案。1956年5月,筹备中的中演公司组派以京剧大师梅兰芳为团长的由80余人组成的豪华京剧团赴日访演。名单中欧阳予倩、马少波、李少春、袁世海、李和曾等大家赫然在目。京剧团在日演出50余天,访问了东京、大阪等五大城市,演出32场,上演大小名剧名段25出,观众达8万余人次,轰动整个日本。这给当时的中日关系带来一股暖流,其影响一直延伸到16年后的中日邦交正常化。在日语里,中国人的姓名是按日语字母的发音拼读的,惟有“梅兰芳”三字按汉语发音拼读,获此殊荣的中国人迄今只有梅大师一位,京剧的魅力由此可见。 然而,时过境迁,历史上的荣光并不能为企业在无情的市场上加分。当中演公司准备以商业形式在日本推出京剧长期演出时,事情并不尽如人意。 以往,中演公司每每利用一切机会向日本演出机构、经纪人、演出商推介中国京剧,得到的回应多是信心不足的摇头,或者是西方人那样的耸肩,表示爱莫能助。这反而促使中演下了决心:找到能够共同发展的长期合作伙伴。 终于,一位后来被中国京剧界亲切称为“京剧大叔”的日本人渐渐浮出水面:日本青少年文化中心常务理事津田忠彦。津田先生早年是一位话剧导演,上世纪80年代他执导根据鲁迅作品改编的话剧《藤野先生再见》来华演出,第一次接触到中国京剧。按他的说法,京剧的身段、唱腔、念白让他大受刺激,甚至产生“除却京剧不是剧”的顿悟。他认为这么好的东西应该让日本观众看到。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他在中演公司的支持下,尝试着在日本市场经营中国京剧。 好事往往多磨。中演公司在向日本推介京剧的过程中,经历了但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漫长市场积累期,津田先生也曾经为此几乎倾家荡产。但是,没有人气馁。 为了打开市场,中演公司和津田先生的团队一道想办法制定了京剧走向日本市场的合理策略和营销方案:首先,推荐欣赏性娱乐性强的剧目,安排最受欢迎的京剧演员,并且在派出前多次考察、反复斟酌;其次,根据日本的观众情况,将演出分为“京剧青少年剧场”和广义的“京剧剧场”两大门类,实施不同的营销方略;第三,在详尽的市场调查基础上,根据日本观众特点对剧目适度剪裁,甚至予以改编,推出适合不同观众的不同版本;第四,注重节目单的作用,与国内不同,在日本每次演出的节目单丰富得像一本书一样,其中不仅有剧本全文、剧情解说,还有京剧历史、演员、行当、乐器、道具、化装等精美图片和文字介绍等;第五,为了扩大演出影响,吸引更多观众,中演公司协助津田先生联系了《日本经济新闻》这样的主流媒体,作为京剧演出访日的长期主办单位,并获得了东芝、松下、佳能、全日航等大公司的赞助。在中日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京剧在日本渐渐站稳了脚跟,市场也逐渐好转。 10多年来,中演公司与津田先生合作,先后组派北京、天津、大连、沈阳、浙江、山东、湖北、湖南、云南、福建、江苏、黑龙江、吉林等地50多个京剧团赴日巡演,演出剧目包括《杨门女将》、《霸王别姬》、《三国志》、《火焰山》、《白蛇传》、《柜中缘》、《孙悟空大闹天宫》、《秋江》、《三岔口》、《钟馗嫁妹》、《盗仙草》、《贵妃醉酒》、《昭君出塞》等,基本囊括了京剧的经典名剧、名折,在日本培养了一批相对稳定的京剧爱好者。这些观众中,不少人因喜爱京剧而喜爱中国文化、喜爱中国,有些人甚至因此来到中国,开始了与中国有关的职业生涯。 随着京剧在日本商业演出的规模越来越大,津田先生在中演公司支持下,成立了海外第一家京剧专营公司——“乐戏舍”,负责中国京剧在日本全国的长期推广和整合营销。如今,头发花白的“京剧大叔”对日本市场已经信心十足。
目标:世界演出市场著名品牌 开拓日本市场的成功,使得中演公司对于当初京剧走向世界演出市场的设想更加坚定不移。作为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的中坚力量,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暨中演公司,有意识地在承办和参与大型国际文化艺术节及重大国际文化活动中,通过大规模的宣传介绍,向国外推广中国京剧这一国粹艺术。近些年,中国京剧在走进日本市场的同时,也分别走进了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意大利、奥地利、瑞典、挪威、芬兰、澳大利亚、韩国、马来西亚…… 2005年10月美国中国文化节期间,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剧场内,由中演公司组派的中国京剧院《杨门女将》连续演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著名主流媒体《华盛顿邮报》在头版刊登了中国京剧演员的大幅剧照并发表评论说,肯尼迪艺术中心迎来了有史以来最雄心勃勃的一次国际艺术节。除此之外,中国京剧还走上了悉尼歌剧院、罗马歌剧院、佛罗伦萨歌剧院和维罗纳歌剧院等世界著名剧场的舞台,每次演出都受到热烈欢迎。 业内人士对此评论说,中国京剧走出去的模式和格局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近几年,京剧海外演出中商演的比例越来越高,剧目日益丰富多样,京剧已经初步得到国外观众的接受和认可。但是,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总经理张宇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说:“中国京剧虽然让许多欧美观众感兴趣,甚至令一些学习者痴迷,但它终究还没有成为世界演出市场的主流产品。日本市场的业绩是经过十几年的辛勤耕耘取得的,欧美市场需要同样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 现实如此。京剧走进欧美,还有如下几个问题需要解决:首先,航程漫长,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要有“持久战”的心理和物质准备。其次,要与强有力的当地合作者建立稳固的长期合作关系。也就是说,除去我们自己的努力之外,更需要寻找、培养和造就欧美的“京剧大叔”。第三,重武不能轻文,要改变外国人不懂京剧文化艺术内涵,只能看武打戏、折子戏的旧观念,因为艺术是相通的,要大胆地向西方观众推荐大戏、文戏,有时会取得震撼性的特殊效果。最后,“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同一剧目,可有本土版和海外版,要有创新观念和市场意识,重视创意、制作、营销的每一个细节。 京剧走向海外的步伐不会停止。今年下半年,作为“中韩文化交流年”的主要项目,由京剧名家于魁智领衔主演的经典剧目《白蛇传》,将在今年9月登陆首尔。在俄罗斯“中国国家年”规模宏大的中国艺术节演出系列中,新编京剧《图兰朵公主》也将走进莫斯科、圣彼得堡的艺术殿堂。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完善,中国文化巨轮驶向海外的航道将更为开阔,烙有“中国创造”印记的文化产品,也将更加丰富、更为多样化。京剧将永远是中演公司奉献给世界文化宴席上的“精品”之一。“让包蕴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念、艺术形式精妙绝伦的京剧,成为世界演出市场的一个风行四海的著名品牌,是我们的一项长期艰巨而无比光荣的任务。”张宇如是说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下一篇:河北梆子VS京剧
栏目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