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老戏越来越有“戏”

今年3月,教育部在北京、天津、上海等10省市开展试点工作,在音乐课程中增加京剧内容,并在试点基础上逐步向全国推广。一石激起千层浪,如何保护、普及和振兴地方戏曲,顿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上党梆子作为我市的本土戏种,繁荣了几十年,但到了上世纪80年代,却陷入低谷期,甚至面临断代,这不由不让众多有识之士感到痛心,他们多方奔走呼吁,为上党梆子的繁荣和传承做了大量工作。记者采访后惊喜地发现,众多有识之士的心血有了回报。近几年,我市涌现出了一大批年轻的戏迷爱好者,让上党梆子这一优秀的地方戏种焕发出了生机。

努力留住老祖宗这笔遗产

在一个简陋的戏台前,搬三五块砖头当凳子,仰着头就能看戏的日子,对于许多市民来说,也许早已成为一种记忆。上世纪80年代,由于受到现代文化和经济大潮的冲击,上党梆子观众大量流失,演出水准逐渐下降,不少剧团被迫解散,后继人才匮乏,上党梆子前景令人担忧。

2006年,上党梆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委、市政府对此给予了很大重视。市职业技术学院当年就招收了一个50人的上党梆子戏曲表演班,为上党梆子培养接班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无疑也让我市戏曲界人士振兴上党梆子的信心更足,他们想方设法做了大量细致有效的工作。

今年6月,一群热爱上党梆子的戏迷们又自发成立了上党戏迷协会。会员有120余名,年纪最小的只有6岁,最大的70多岁,30岁以下的占半数。“之所以成立戏迷协会,就是为了继承地方戏曲艺术的精髓,培养更多的戏迷观众,扭转了上党戏曲艺术的疲软局面,特别是协会中有很多年轻戏迷,不仅证明了上党梆子的艺术魅力,同时为以后的传承奠定了基础。”上党戏迷协会会长张付军充满信心地对记者说。

目前,上党戏迷协会每周二、四、六都有活动,每次参加人数都在50人以上。另外还设有三处网络交流场所:凤城论坛———地方文化,上党戏迷网友QQ群,新浪UC聊天室(官方大厅———九州戏苑———上党戏园)。在戏迷网友们的呼吁下,晋城广电网开辟了“上党戏曲专题”,专门介绍上党戏曲的相关知识。2006年、2007年,晋城电视台先后成功举办了“纪念赵树理诞辰一百周年上党戏曲戏迷票友大赛”,在广大戏迷和观众中产生了强烈反响。

繁荣上党梆子从孩子抓起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上党梆子的发展呈现出良好势头,涌现出一大批年轻的戏迷爱好者,这给许多关心上党梆子的专业人士以很大鼓舞。著名上党梆子表演艺术家、梅花奖获得者张爱珍产生了一个想法:上党梆子舞台上没有一个娃娃的身影?繁荣上党梆子,为何不从孩子抓起?

2007年4月1日,张爱珍通过“张爱珍少儿艺术活动中心”免费招收了一个少儿戏曲班,经过文化考试、面视,先录取了7个孩子,自己抽空亲自授课。一些得到消息的戏迷们也“钻空”到艺术活动中心请张爱珍老师指点。“其实上一节课比唱一台戏要累得多,嗓子根本受不了,但是戏迷们热爱上党梆子的精神让人感动。有些戏迷找到家里,哭着让辅导,还有些一站几个小时,等着指点一个唱腔。”张爱珍非常欣慰地对记者说,“经过一年多的学习,现在几个孩子都能唱上几段,有3个孩子还参加了戏迷票友大赛,如果能让咱们的上党梆子走进地方学校,走入课堂,和孩子们零距离接触,对上党梆子的发扬光大非常有意义。”

泽州县东沟镇庾能村8岁的孙宇乐,6岁跟着戏曲班学习。张爱珍老师手把手地教。2006年,孙宇乐参加戏迷大赛时被戏迷们捧为小名星。一位名叫六级木匠的网友说:“第一次见到票友大赛上有这么小的选手,这是上党梆子的希望啊。”现在小宇乐的家里人都会哼唱一两段上党梆子。孙宇乐的母亲告诉记者,她原来对戏曲一点不懂,接送孩子一年多后,现在不仅能唱上一段,而且都能当半个老师了。孩子唱得不对的地方,她都能听出来。他们家开了个小饭店,原来服务员闲暇时唱流行歌曲,现在都改哼唱上党梆子了。不仅如此,周围的邻居和经常来饭店吃饭的客人也都喜欢上了上党梆子。戏迷说轻易看不到上党梆子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上党梆子的群众基础还是非常厚实的,在广大乡村和城市,随口就能唱上几段老段子的上党梆子迷大有人在,但他们却抱怨现在看到上党梆子的机会太少了。经常在凤西广场活动的张大妈对记者说,她是一个老戏迷了,做梦都能梦到人们在戏台子下扎堆看戏的情景,可如今,轻易看不到上党梆子了。
市戏迷协会会长张付军介绍说,老百姓看不到戏有多种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本地剧团戏价高。目前,我市稍有规模的上党梆子剧团有市上党梆子剧团、泽州县上党梆子剧团、城区鸣凤剧团、阳城县人民剧团、高平市人民剧团、高平市上党梆子剧团。市场价每场戏8000元,一个台口7场戏,唱一回就得五六万。但河南的一些豫剧团唱7场还没有上党梆子唱一场的费用多。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唱戏的人越来越少了。就拿高平市人民剧团来说,共有演员80余人,每年演出400多场,在全市来说还是不错的剧团,可是境况也不容乐观。该团团长陈素琴告诉记者,现在剧团完全完全实行市场化,自负盈亏,价格太低,就无法保证演出成本,留不住演员。据她介绍,上党梆子演出大都在原晋东南地区的一些农村,每到农忙和天气转冷后,就不能再演出了。“一年演出8个月,每个月工资待遇等同于一个中等企业员工的收入,另外4个月则没有任何收入,因为生计的缘故,演员流失非常厉害。”陈素琴无奈地说。

可借鉴东北“二人转”经验

对于老百姓听戏难,一位名叫“狼烟四起”的网友提出了一个比较大胆的建议,可借鉴东北“二人转”经验,开设专门的剧场,为老百姓提供一个听戏的场所,这样既满足了戏迷需求,也会积极推动上党梆子的发展。一些网友还建议,各级电视台和电台应设置固定栏目,播放经典上党梆子节目,为老百姓提供听戏看戏的平台,这样耳濡目染,就会有更多的人喜欢上上党梆子。

张付军也说:“光靠专业剧团的演出显然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听戏愿望,就得多方设法,让上党梆子重新融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才是根本出路。”张付军介绍说,戏迷协会成立时间不长,面临着很多困难,但为了让上党梆子普及到群众生活中去,戏迷协会将会定期搞一些公益性的演出活动,逐步送戏进社区、送戏下乡、送戏进厂、送戏进校园等,惟有如此,上党梆子这一梨园奇葩才能在艺术的百花园里长盛不衰。

(本站编辑:欢欢)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