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符号 中国味道

北京奥运会上“千人击缶、徐徐展开的画卷、昆剧、太极表演……”这些令人震撼的中国元素的演绎至今让人难以忘怀,也让世界真正感受到了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古国的魅力,同时在奥运会期间,奥林匹克公园、北京什刹海畔的中国民族特色风情吸引着中外游客。奥运会上的“中国印”、“祥云火炬”、“金镶玉的奖牌”、“礼仪小姐的旗袍”等等更使中国元素焕发着现代的气息。虽然奥运会结束了,但是奥运会向全世界传递的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还在延续……

当代中国出版社近期出版的“符号中国系列”图书,是奥运会期间呈献的一份特殊的礼物,本套丛书包括了《中国印》、《中国书法》、《中国玉》、《中国京剧》、《中国瓷》、《旗袍》、《北京胡同》、《太极》、《中国茶》、《中国玉》、《中医》、《笔墨纸砚》等12本书。是中国出版界第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进行的全景式扫描、梳理和记录,既尊重历史,以朴实的语言和生动的图片展现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韵味,忠实地记录着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给人启迪和反思,进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发掘和发展引起高度重视,更好地保护、弘扬和传承中国文化。

据当代中国出版社社长周五一介绍:“我们要解读中国最突出而又让人感到有些陌生的文化。当我们看到太极图时,没有这种文化背景的人,是完全看不懂的;印章作为中国独一无二的文化特色,它的来龙去脉却并不被人所了解;京剧被称为国粹,但如果不是票友,对脸谱代表的含义都不清楚。其实对于中国传统符号的生疏感,不只是外国人有,就是现在的很多年轻人也都不了解。因此借助人们对中国文化的关注之时,我们萌生了一个想法,整理中国最具特色的文化,解读这些文化背后的历史和由来。对外国人了解中国,对中国人更深刻地了解自己的文化命脉都大有益处。”

此外,在选取符号代表时,也是花费了很多心思,首先这些符号不是平面的、单一的、呆板的标签,而是立体的、多维的,具有鲜活的色彩和生命,有历史渊源和文化深义的文化现象;它们不仅仅带给人们视觉上的冲击与享受,更与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及心灵深处的文化情结相契合;它们为中华民族所独创,深深地带有中国传统审美情趣和历史记忆的烙印,同时,它们对全世界、全人类文化艺术的发展也产生了较大影响,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的设立,政府对非物质文化加大保护力度的政策相继出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书都受到出版社的广泛关注。针对同类题材的作品也有出版的现象,周五一认为:“针对代表中国符号的文化,我们的优势是以‘系列’出现,不是单独去解释这一符号的历史沿革,同时,还告诉读者怎么鉴赏欣赏,图文并茂。譬如印章文化,不但介绍了丰富的篆刻艺术,还有多彩多姿的印石世界。因此书中不只介绍了印章的历史,而且还讲述了刻印的一些方法,甚至包括如何选料等知识,围绕符号相关的知识都一一做了解读。”

“符号中国系列”第一批选取了六个文化符号:中国印、中国书法、京剧、中国园林、旗袍、北京胡同,内容涵盖了篆刻、书法、戏曲、园林建筑、服饰、民居等方面。这些符号自成体系,各具特色,个性分明。通过它们,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领略中华文明独特的艺术魅力,将不同的文化符号连缀在一起,勾勒出中华文明发展、传承的轨迹,获得更为全面的审美体验。

中国京剧》

作者:莫丽芸

京剧是中国文化最具象征意义的符号之一。京剧的特点鲜明、技艺精湛、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独具引人入胜的无穷魅力,几百年来兴盛不衰。京剧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一唱一念、一招一式、一颦一笑,均韵味无穷、耐人寻味,还有五光十色的脸谱、精致华美的行头,富有文化内涵,又让人心醉神迷。本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京剧的形成、行当、服饰、脸谱、表演程序、流派以及经典剧目等,以平实的文字和生动的图片,让国内外读者获得对京剧的基本了解,欣赏和感受京剧独特的艺术魅力。

《旗袍》

作者:江南 谈雅丽

旗袍是中国传统女性服饰的代表,是最具风情的中国符号之一。旗袍经历了三百余年的发展,从清代女子旗袍演化而来,20世纪20年代风行一时,20世纪30、40年代,彻底摆脱旧式样,走向经典。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瞬间的灿烂,在20世纪80年代重新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迷人的魅力。旗袍的美是东方式的含蓄,简洁明朗的线条、丰富多姿的款式、质地轻柔的面料,衬托出东方女性的优雅、柔美、典雅、妩媚。本书勾勒出旗袍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旗袍的样式变迁、制作工艺、搭配,文字朴实,图片丰富。

(本站编辑:欢欢)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