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晋剧皇后”王爱爱喜收新徒,到《傅山进京》上海演出受好评;从备战中国戏剧节,到准备山西省杏花奖评选演出……最近一段时间,山西戏曲红红火火,可山西省剧协秘书长王笑林却笑不出来,他说:“为适应农村观众形成的‘喊叫式’表演,忽略了人物塑造,破坏了艺术感受力。” 多年来,山西各剧团扎根在农村基层进行演出,为了适应农村观众的审美需求,演员们形成了“喊叫式”的表演模式。这种声嘶力竭的表演不仅喊坏了很多优秀演员的嗓子,还让演员在人物塑造上下的工夫打了折,让整个剧目的艺术水准打了折。王笑林说:“最近就有多位国内知名专家指出,山西梆子广场表演痕迹过重,男女同腔同调,问题很多。” 有着多年农村表演经验的梅花奖得主、晋剧演员史佳花深有感触:“虽然声音高亢洪亮是这方水土赋予晋剧的特点,虽然农村是我们的巨大演出市场,但唱戏毕竟不是扛麻袋。”在史佳花周围,唱坏嗓子的演员不在少数。 晋中市青年晋剧团的老生演员靳宝生,每年大半时间要在农村的台口过,一年400场演出,外出150余天是他多年的惯例。对于他以及许多演员来说,农村意味着市场。“太谷、祁县、榆次,包括太原郊区的观众,就想看演员的火爆表演,如果我们的嗓音拔得不够高,就别想听到叫好声。” 作为山西五大院团之一的山西省晋剧院,院长郭宏跃说,这几年农村是晋剧的主力市场,去年他们下去演了340场,今年到年底能演420场左右。这样频繁的演出使一些青年演员放松了基本功练习,而一些观众的口味误导,则让晋剧本身的发展受到制约。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省晋剧院准备从今年年底开始,用一些科学手段重新设计唱腔,以保证演员用声方法更加科学。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王笑林说,我们不是要放弃农村市场,但今后肯定会在新戏的创作中对人物塑造提出更新的要求,同时还会在一些戏曲评奖中进行引导,人物塑造把握得好,演员得分就高。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