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评剧歌舞团扎根基层 把舞台搭到农民家门口
"把舞台搭到老百姓家门口"。30多年来,大厂评剧歌舞团坚持扎根农村、服务农民,创作并演出了大量贴近农村生活的优秀剧目,受到农民的广泛欢迎。"戏比天大",凝聚着他们为百姓传播先进文化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剧团的根在农民群众中 大厂评剧歌舞团团长赵德平的老家在大厂的袁庄。 赵德平非常忙,但只要一有空,他就到村里来,到地里去。赵德平说,一进村,一到地里,我就特别兴奋。离开农村,离开了土地,我的艺术感觉就一点都没有了。正因为他长年与老乡们接触、谈心,所以他知道他们爱什么、恨什么、想什么、要什么。 "群众太渴望贴近自己生活的作品了。我写戏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农民生活单调、看戏难的问题。每逢下乡演出,百姓对我们都是迎来送往,把自己的热炕让给我们,待我们如同自己的儿女,我们能不为他们服务么?"赵德平说,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就是文艺团体的责任,就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 为了创作出鲜活生动、有血有肉,能够让老百姓开心地笑、激动地哭、使劲拍巴掌的作品,赵德平不断从生活的泥土中汲取创作营养。他先后创作了八台大戏,六七十个小品,每一部戏都根植于生活,根植于农村,每一部戏都散发着泥土的芬芳,每一部戏都得到了老百姓由衷的喜爱。 农村就是主战场 1982年,赵德平被任命为大厂评剧歌舞团团长。一上任,他就明确提出"面向基层,服务农民"的办团方针。为了便于深入基层,演出队伍以小型化为主,剧团由原来的58人减为32人,每人都身兼数职,一专多能;流动舞台常年搭在农民家门口,有时一天演出六七场,一年七八个月活跃在农村。几十年来,广袤的农村,处处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老百姓竖起大拇指说:"大厂评剧歌舞团是我们农民自己的剧团。" 赵德平常对演职员说:"农民平时把票子都攥出了汗,来买我们的票,看我们的演出,咱们每一场演出都要对得起观众。" 一次,寒冬腊月,大厂评剧歌舞团在北京东郊南磨坊乡演出,因为观众太多,应当地领导要求,把舞台大篷打开,露天演出。当时台下观众穿皮衣、棉衣还冻得直跺脚,但演员们根据剧情需要,穿夏装,甚至光背、赤脚……身上冻紫了,手脚冻麻木了,但没一个人叫苦,始终激情饱满地投入演出。台下近万名观众向他们报以潮水般的掌声。 2000年中国唐山评剧艺术节,所有参演院团都按大会组委会安排,在市里吃、住、演,大厂评剧歌舞团却没有进城,而是把舞台搭在了农民家门口。一天三场,连演6天。一位老艺术家感动地说:"大厂评剧歌舞团把为农民演出看得比拿大奖还重要,实在难得。" 2003年12月,在首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先进集体表彰会上,该团被中宣部、文化部授予最高荣誉奖---特别贡献奖。中宣部部长刘云山评价大厂评剧歌舞团:"时时刻刻想着农民"。 坚定不移地抢占农村文化阵地,为农民提供健康优 质的精神食粮 近年来,一些低劣庸俗的文艺表演在农村蔓延,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大厂评剧歌舞团在农村演出时,经常会和一些"草台班子"遭遇。一次,剧团应邀参加某地的庙会演出,恰逢几个先到的"草台班子"正在演出低俗的节目,引起很多观众的反感。而大厂评剧歌舞团的演出一开场,观众立刻就被吸引了过来。这下,那些"草台班子"急了,他们竟联合起来,到大厂评剧歌舞团的演出舞台上寻衅闹事,并将一名演员打伤。有好心的群众提醒赵德平:"你们惹不起他们,还是快走吧,不然会吃大亏的。""向他们让步,就等于向腐朽文化妥协,怎么对得起观众的厚爱!"赵德平的回答掷地有声。在当地有关部门配合下,这些"草台班子"受到了严肃处理。4天的庙会演出结束了,当地群众一再挽留,大厂评剧歌舞团又加演了两天。 常年在基层演出,赵德平深知,随着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民的审美需求日益提高,迫切地需要健康的、优质的精神食粮。为此,大厂评剧歌舞团编排的作品,涉及儿童教育、家庭伦理、遏制赌博、科技兴农等与农民最贴近的问题,弘扬了主旋律,传播了现代文明,促进了科学、文明、进步的社会新风的形成。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