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度梅”获得者刘秀荣呼吁,评剧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培养
全国政协委员、“二度梅”获得者、石家庄市青年评剧团团长刘秀荣,师承新凤霞,深得新派真传。她的嗓音珠圆玉润、甜亮脆美;她的表演质朴自然、行腔气足神完;她刻画人物鲜活生动、感人至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多年来,为了评剧事业刘秀荣可谓倾尽全力。为了使评剧艺术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刘秀荣一方面不断演出新派传统剧目《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另一方面她还下大力气编演新创剧目。谈到评剧的振兴和发展,刘秀荣说,她的恩师新凤霞是一位革新派,老师给她最大的教益就是不要因循守旧,要敢于创新。 在刘秀荣看来,创新是艺术的灵魂。她说,艺术生生不息的活力在于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当创新的才思如奔突的地火喷薄而出时,艺术便会迸放出斑斓夺目的光彩。“我不愿年复一年地在舞台上重复自己,总是希望能够创作出一个主题新、故事新、表演新、唱腔新的好剧目,使自己在艺术上有一个突破。”她的代表作《胡风汉月》就是她孜孜以求、不断创新的成果。 创作《胡风汉月》,让刘秀荣备尝了其中的酸甜苦辣。这次创作,她首先力求在剧本上创新,并把创新建立在两个支点上:一是新主题。蔡文姬的故事几百年来在舞台上反复演绎,但主题不外乎离夫别子,舍家归汉。这次创作却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蔡文姬与左贤王这两个不同民族优秀人物曲折跌宕的爱情故事,凸显民族团结、水乳交融的崭新意蕴,将这个传统的题材点石成金。二是新形式。这次根据剧情的需要和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对评剧的表现形式进行大胆革新,广泛吸收话剧、越剧、黄梅戏、歌曲等姐妹艺术的精华,将其化入评剧的唱腔、表演、舞美之中,对传统评剧的行当和程式进行了大胆的突破。《胡风汉月》剧本出来后,将其搬上舞台又遇到很大困难。那年刘秀荣刚接任团长,团里经济拮据,没有资金。刘秀荣在全团演职员的支持下,搞起了单剧股份制运作,很快在团内团外筹集了一部分资金,敲响了开场的锣鼓。接着剧团又和石家庄市卷烟厂搞起文企联姻。 气势恢宏、雄浑壮美的《胡风汉月》,为评剧舞台塑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才女蔡文姬形象,从而受到广大戏曲专家和老百姓的热烈欢迎,更燃起了人们对评剧新的希望。很多观众是看了《胡风汉月》后才重新走进评剧剧场的。《胡风汉月》的一鸣惊人对于刘秀荣来说,并不是一个特例。她告诉记者,任何艺术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才能源源不断地吸引观众走进剧场,如果只停留在原先的剧目、水平上,不思进取,只有死路一条。 文化部日前确定并公布了第二批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民俗等五大类的551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刘秀荣被国家确定为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