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新仓与百年昆曲
南新仓位于东四十条22号,旧称东门仓,明代永乐七年(1409)在元代北太仓基础上建造,是和故宫同龄的建筑群落,至今已有600年历史,俯瞰明清24代君王,见证民国与1949年后的全部京城历史,是全国仅存、规模最大、现状最为完好的古粮仓。 南新仓的建筑高10米,墙体厚1.5米,设通气孔与气楼,四季恒温,湿度适宜,从无鼠患,是中国最原始的物理性生态建筑。南新仓作为古代京杭大运河南粮北运的终点,将纳入中国文化遗产名录。   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是中国现存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世界古老的三大戏剧源头之一。它发源于明朝(14至17世纪)中国苏州昆山一带,原名昆山腔。昆曲艺术是融文学、戏剧、表演、音乐、舞蹈、美术于一体的舞台综合艺术,集中国古典艺术与美学之大成,是东方艺术的杰出代表。昆曲的表演注重歌唱与念白、舞蹈与身段巧妙而和谐的结合。演员行当分明,各有其表演的特殊程式和技艺。昆曲通常以竹笛、小鼓、梆子、铜锣、铙钹等乐器伴奏,突出表演中动作的节奏和演员情感的传递。昆曲艺术价值极高,其丰富而精深的戏剧表演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近代剧种的发展,比如京剧和川剧等。因其过于风雅繁难的表演风格,18世纪开始昆曲逐渐走向没落。   2001年5月18日,中国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及其所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获得了世界公认,古雅优美的中国昆曲艺术终又逢春。   2007年5月18日,中国昆曲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周年之际,在南新仓找到了最佳的展示之所。   600年南新仓+600年昆曲,南新仓厅堂版昆曲《牡丹亭》,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美结合。著名学者余秋雨说:“昆曲既然已经获得了可以代表中华文明而进入人类共同遗产的标志性地位,就应该以高贵而优美的实际面目让海内外人士感性地确认这种地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田青说:“在娱乐盛行的舞台上,厅堂版《牡丹亭》能够让我们有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让喧嚣浮躁的现代人感受到宁静,欣赏到优雅,触摸到婉约。”   厅堂版昆曲《牡丹亭》依托南新仓这一特殊景观的呈现,的确是一种绝无仅有的文化创意。(杨波)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