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天仙配》作者时白林:马兰为何离开舞台
黄梅戏大师:马兰离开舞台原因余秋雨清楚   时白林:中国戏曲当世无双   【人物志】时白林,1927年生。黄梅戏泰斗,当代最重要的音乐家之一,曾担任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会长。其参与创作的《天仙配》、《女附马》、《牛郎织女》、《孟姜女》、《江姐》、《雷雨》、《梁山伯与祝英台》等黄梅戏剧目,多年来在海内外广泛流传,已被公认为经典曲目。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是18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 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安庆市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从前不为人知的地方小剧种,如今衍变成享誉海内外的艺术灵葩,这和许多人的努力密不可分,其中,时白林无疑是具有符号性的代表人物。   近半个世纪来,时白林个人的跌宕起伏和悲欢离合皆因黄梅戏:因其配曲的黄梅戏作品红遍大江南北蜚声海外,他获得了世俗的名誉及地位;而文革时期,他却成为“牛鬼蛇神大毒草”“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挨了七年批斗,被折磨得几欲自尽,好在,他终于挺了过来,并且以宽容、豁达的心态对待那段带给他巨大伤害的黑色岁月。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这位影响过黄梅戏历史进程,现在依然坚持创作的髦耋老人,接受了《怀尧访谈录》的独家专访,促膝长谈,在旗帜鲜明地盛赞样板戏之余,他含泪讲述了挚友严凤英生前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并首次透露“黄梅戏也要进教材”的消息和细节。   在他的描说与回忆之外,是我们由衷的祝福、赞叹和敬重,当然不乏庆幸——幸好世间有这样一群人,否则,我们的精神家园,将是多么的琐屑、贫乏与灰暗……   写出《天仙配》,娶了“七仙女”   吴怀尧:时老,说起您,很多人并不是特别了解,但“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却妇孺皆知,看来您的作品比您的知名度要高。   时白林:1993年10月在合肥举办我的个人声乐作品音乐会时,我们的一位省委书记,很激动地到台上祝贺,他说他有很多话要讲,长话短说就两句,“黄梅戏成全了时白林,时白林创造了黄梅戏”。但我一直认为,是黄梅戏哺育了我——当然,还有其他民族音乐。   吴怀尧:说到黄梅戏,不得不说《天仙配》,这个戏不但倾注了您的大量心血,而且铸就一段姻缘佳话。您的妻子丁俊美,小您十岁,曾是严凤英的舞台姐妹,在电影《天仙配》中扮演过四姐一角。你们在一起五十余年,期间坎坎坷坷,相濡以沫,是什么让你们执手至今?   时白林:按外国对婚龄的说法,去年是我们的金婚年,我对我的夫人,始终保持一种仰慕之情。1954年我到黄梅戏剧团的時候,她才17岁,非常漂亮,我是她的老师,带音乐课,教乐理常识。二十岁时她嫁给我,我有义务和权利去疼爱她,任何非分想法都是不允许的。   吴怀尧:呵呵,有点师生恋的感觉。在黄梅戏的创作上,丁老师对你也有帮助?   时白林:那是当然,我有几个记黄梅戏唱腔的本子,第一篇记的就是她演唱的。回来我写唱腔,她是第一个听众,也是第一个把关者。我写文章,她是第一个读者,也是第一个参谋。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