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浩眼中的父亲-张君秋

  张学浩眼中的父亲是当之无愧的京剧大师,他自言能够成为这次纪念父亲逝世十周年系列活动的演出总策划兼总导演,是沾了父亲的光。去年张学浩与烟台市京剧院的著名演员董翠娜女士(张君秋先生门下弟子)喜结连理,成了地道的山东姑爷。
 
    今晚,张君秋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活动的开幕晚会,将在山东剧院拉开帷幕。昨日,记者采访了本次活动系列演出的总策划兼总导演张君秋先生的七子张学浩。由于这几天排练和现场指挥的忙碌,张学浩的嗓子有些哑,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尽量压低声音,然而这并不妨碍他给我们讲述一个大师冠冕之后的真实父亲。

  “父亲跟山东渊源很深”

  张学浩说,这次纪念父亲的活动选在山东,也是因为父亲与山东的渊源很深,“父亲刚从香港回来的时候,我就随他到过青岛啊、烟台啊、潍坊啊、济南啊这些地方。我父亲那时正火,走到哪儿红到哪儿,尽管他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山东了,但是每到一处每来一次都依旧很受欢迎。”当记者问他张君秋先生曾几次来济时,张学浩表示,“太多了,有些记不清了。”

  “我那里还存着一张老戏单,现在可是绝无仅有的,连博物馆都没有。”忆起父亲与山东的情结,张学浩说,“当时是被人家在市场上淘来的,后来就赠送给了我。那时是1941年,我父亲和马连良先生到烟台为孔庙做筹款义演。这是很有历史记载意义的。”

  张学浩至今还记得与父亲同游青岛的情景,虽然那时的他只有四五岁,但与父亲一起相处的美好时光让他对这段经历记忆犹新。“记得那时候在青岛——这个我很有印象——在海滩上,我光着屁股坐在那个救生圈里,在海面上漂着,父亲就在旁边游泳,游着游着看快涨潮了就一边喊着‘快回去吧,要涨潮了’,一边带我往回游……还有那时候我骑着小马,我父亲骑着大马,奶奶和母亲坐马车在青岛游逛,这些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情景我至今都难以忘怀。”

  “兄妹八个入了戏曲行”

  张学浩坦言,自己走上戏曲之路,是受了父亲耳濡目染的影响。“父亲、奶奶都是从事戏曲艺术的,我们整天跟在身边肯定受影响。到后来,我上边的三个哥哥和一个姐姐都去戏校里学戏了。我父亲有12个孩子,因为后来‘文革’的关系,只有后四个孩子没有学戏,我们八个都从事了戏曲艺术。”

  记者好奇地问当时张先生是否支持自己的儿女唱戏呢,张学浩对此予以了否定,“这不是他的初衷,因为他曾经跟程砚秋先生说过,‘我们的后代不能做这个了,风水都让咱们占尽了,他们不会做得那么好了。’实话是这样,但是在家里受他影响太大,肯定是要学他的。但程砚秋先生的子女没有从事戏曲,他真的是说到做到了。我父亲没有,结果那么多孩子都学戏。”

  张君秋先生的家庭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家族,光子女就有12个。张学浩对我们讲,有一次集资义演,他们全家演一台大戏,让北京市京剧团的人都惊讶得不得了,“记得那次演的是《龙凤呈祥》——一部大戏,演员特别多,结果演员表上带名字的全是‘张学什么什么’,人家京剧团的人几乎都傻眼了:‘我们连个旁边站着没词的人都没有’。”

  “父亲有时像个小孩儿”

  身为京剧大师的张君秋在他的孩子心目中是怎样一个人呢?张学浩认为不能用“和蔼可亲”或“严厉”来定义父亲的形象,他眼中的父亲似乎是一个多侧面的水晶体。他说跟父亲一起玩的时候,父亲的童心很强,有时候跟小孩一样。“记得有一回,他去买东西,人家卖东西的一看他是名角张君秋,就给他优惠。父亲挑完东西,人家跟他说,‘张先生,我给您打8折’,他就说‘呦,打9折吧’。回到家里还特别骄傲,跟我奶奶说,‘妈,我今儿买东西,人家给我打8折,后来我跟人家说了说,人家就给我打了9折。’其实他心里根本就没有打折这个概念,因为他从来没自己拿过钱,说起来真是笑死人了。”说到父亲的趣事,张学浩的脸上自然地洋溢着回忆的微笑,仿佛一时间父亲又回到了自己的身边。

9 7 3 1 2 4 8 :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