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县剧团

    三原县剧团成立于1955年2月,当时接收建国社改名为三原新艺社,属集体性质的事业单位。政府派曹林、李文兴进驻剧社,进行整顿,对所演剧目逐个审查,又对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县委委派李文兴为政治指导员,杨尚文任行政团长,王宝森、梁秋芳任业务团长。 1956年,渭南地区举行首届戏曲会演,(当时三原归属渭南地区)新艺社参加演出的剧目有《梁秋燕》《铡美案》《中秋之夜》《黑旋风李逵》等。《中秋之夜》获演出奖。王建娥、张秦民、李光辉、梁秋芳获表演三等奖。

    1957年,朱光选任政治指导员,并和王宝森主持举办了一期戏曲训练班,招收学员50名,两年多便能登台演出。剧目有《玉堂春》《铡美案》《双罗衫》《岳飞大战牛头山》《铡八王子》《吴天塔》等,折子戏有《打銮驾》《斩秦英》《苟家滩》《拆书》《激友》《荆轲刺秦》《牧羊》《赤桑镇》《打焦赞》《打孟良》等。后来剧团的骨干力量贾康通、冯武耕、朱文艺、王亚萍等就是当时训练班培养出来的,均挑起了大梁。1959年冬,排演了大型迷胡现代剧《两颗铃》,省政府调该剧去西安,代表陕西省春节慰问团在西安东部、北部、渭北一带厂矿、农村进行慰问演出,受到欢迎。

    1960年,泾阳、三原、高陵、淳化四县合为大县。剧团实行合并,统称三原戏曲剧院,县委派刘克诚任院党委书记,侯勇夫任院长,全院分四团:泾阳一团、三原二团、高陵三团、淳化四团。陕西省举行全省青年演员会演,三原戏曲剧院从四个团中抽调骨干力量,组成“标兵”剧团,也称“青年剧团”参加演出。三原二团宋桂兰主演《悔路》,荣获表演二等奖,省电台录了音。 1961年,标兵剧团与高陵团合并,三原团和淳化团合并。1962年,三原大县分开,三原戏曲剧院随之解体,四个团的演员各回本县。三原剧团经过合团、分团后,物力、财力有所损失,但演员阵容整齐,演职人员多至七八十人。刘克诚任书记兼团长,经常上演的剧目有《火焰驹》《玉虎坠》《闯宫抱斗》《天河配》《五典坡》等。 1964年,古典戏停演,三原剧团排演了现代戏《沙岗村》《第一个浪头》《海防线上》《杜泉山》《沙家浜》等,在渭北一带进行演出。同年,创作剧目《婆媳之间》赴咸参加调演,程小玲、张秦民和剧本同时获奖。
    1966年,“文革”开始,剧团遭受极大损失,领导挨斗,演员受批,戏装损坏,正常演出不能进行。1972到1975年补充了新生力量,演出的大型秦腔现代戏《青云滩》《艳阳天》《杜鹃山》《瑶山春》,大型迷胡剧《不平静的海滨》《五把钥匙》等。巡迴西安、铜川各地,反响良好。 1976年10月,“四人帮”垮台,古典戏获得新生。剧团先后排演了《逼上梁山》《十五贯》《三滴血》《游龟山》《铡美案》《四进士》《周仁回府》《劈山救母》等剧目。1978年,创作改编了大型历史剧《甲午海战》。后来的两三年内,剧团多在西安、长安一带演出,观众反映,三原剧团具有自己的风格、特点,行当齐全、阵容整齐、音乐布景别致,整体效果好。

    1981年,县文艺班与剧团合并。同年咸阳市举行中青年演员会演。程天德、贾金娥获二等奖;冯武耕、刘美丽获三等奖。1983年,剧团实行改革,贾康通出任承包团长,采取精减冗员,制订章程,完善管理,整理剧目,使剧团恢复元气。当年排演了《黄天荡之案》《清风亭》《梨花狱》等剧目。《梨》剧在西安连演20天,省剧协召开艺术界座谈会,讨论《梨》剧。省电视台现场直播。 1984年,剧团参加陕西省以及咸阳市青年演员调演,段桂贞以《鬼怨》双获省、市一等奖,贾金娥、崔瑞云各获二等奖。1987年,三原剧团参加省首届艺术节,以《丹青泪》(作者邓春松,导演胡正友、朱文艺,作曲田传熙)参赛,获剧本二等奖,综合演出三等奖,赵改琴获一等奖,另获12个单项奖。1988年,陕西省电视台举办“公主杯”大奖赛,刘美丽《痴梦》获一等奖,《咸阳杯》西北五省电视大赛二等奖。同年,省举办“农行杯”大赛,冯武耕、王亚萍分获一等奖。1988年底,剧团配合省电视台举办了春节戏曲晚会。至此,剧团演出质量提高,经济收入可观。
9 7 3 1 2 4 8 :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上一篇:礼泉县剧团

下一篇:长武县人民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