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剧场探索创新,映照戏曲大舞台发展之路

今年参演的八部作品或在文本理念、或在表现形式上有所创新和发展,瓯剧《伤抉》即采用了镜像、倒叙、闪回等叙事结构和各种创新手法。

由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与本报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上海小剧场戏曲节于上周落幕,来自全国七个剧种的八部作品先后上演。相比于往年在多个剧场零散上演的模式,今年戏曲节正式落户长江剧场。这个95岁的老牌剧院今年重新开门迎客,成为专为戏曲人探索创新的“实验场”。

当最具有先锋气质的小剧场戏曲遇见长江剧场一红一黑两个“戏匣子”,碰撞出令人眼前一亮的艺术火花的同时,同样也在“演艺大世界——人民广场剧场群”这样一个演艺活力区的核心地带,聚拢了人气,打出了影响力。

自2015年12月首届小剧场戏曲节举办起,四年来先后有35台小剧场戏曲作品。在上周举办的专家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这些作品涵盖全国各个剧种,题材风格丰富、形式格局多样。一批青年主创与稀有剧种被推出,并被沪上观众所接受,甚至由此打开全国市场。小剧场戏曲节无疑成为传统戏曲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平台。

昆曲《长安雪》呈现了小剧场、年轻人在新题材中所要表达的新内涵,特别是新的人生感悟和情感唏嘘。

在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谷好好看来,与第一年在忐忑中摸索的状态不同,如今小剧场戏曲节正逐步形成“三个接轨”:作品内涵的丰富性与时代接轨;观演模式的创新性与当下审美接轨;演出影响力的拓展与国际接轨。据她介绍,今年办节期间,香港西九戏曲中心以及韩国戏剧协会、金川家庭戏曲节的相关负责人专程来沪看戏。未来,上海小剧场戏曲节有望走出去,在香港办节。

■从对小剧场戏曲概念的探索,回到关注舞台作品的创新实践中

小剧场戏曲从无到有,曾经历多方探讨——何为小剧场戏曲?不管是物理空间,还是对文本探索创新程度,乃至与当下大戏创作相区隔的角度,都可以作出诸多定义。经历四届小剧场戏曲节,业界讨论焦点已从“什么样的作品是小剧场戏曲”,转而变为“小剧场戏曲能为戏曲、为当下观众带来什么”。

梨园戏《陈仲子》在没有特别多外部冲突的情况下,以一种递进式的表达,给出了一种哲人式的追问。

“小剧场戏曲节每一届都在寻找一个新的亮点”,上海剧协秘书长沈伟民感慨,“不仅每年有新的剧种参与,而且今年新朋友黄梅戏、瓯剧均把剧种的首部小剧场戏曲作品放在这一平台亮相。”在他看来,在这一平台,展演剧目的探索性和实验性的意味,每年都能有新的演绎、新的展示、新的体验和新的人群。比如今年黄梅戏《玉天仙》和京淮合演《乌盆记》,都是对传统戏曲的常演剧目进行全新演绎和诠释。

评论家李守成说:“小剧场戏曲长什么样,这不是一个理论命题,而是一个实践课题。今年小剧场戏曲节又为戏曲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成果,这才有了可以展开讨论的可能。”在他看来,今年京剧《青丝恨2018》、黄梅戏《玉天仙》、越剧《再生·缘》等作品都集中突出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不少老戏在程式唱腔艺术上有十分高的价值,可囿于时代背景,一些道德伦理观念与当下观众有诸多隔膜。这就给了当代戏曲人二度创作的空间。其中,站在女性立场讲故事成为小剧场戏曲创作中一个重要方向。上海戏曲学院教授戴平也注意到这一点。她认为以现代人的眼光重述朱买臣的故事有不少,有的比较保守,有的在演绎中则拔高了女性角色。而《玉天仙》则基于史实,给出了合情合理,让人信服的故事走向,这给予同题材作品诸多经验。

■多方向摸索新路,在行进中探求传统艺术与时代审美的共振频率

业界普遍认为,尽管戏曲小剧场尚且还是一个探索中的概念和形式,但相比于往年一些“大戏改小”“折子搬家”的作品,今年参演的八部作品更符合观众对于“小剧场戏曲”的预期——或在文本理念、或在表现形式上有所创新和发展。可以看到,当代戏曲人用纯粹的艺术思考与实践为戏曲界输送一股新鲜空气。

黄梅戏《玉天仙》是对传统戏曲常演剧目进行的全新演绎和诠释,突出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均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供图)

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郭晨子给予梨园戏《陈仲子》很高的评价。她说:“这部戏实验性不在于台大还是台小,但作品的艺术追求和表达样式和小剧场的戏曲精神特别吻合。”在没有特别多外部冲突的情况下,《陈仲子》以一种递进式的表达,给出了一种哲人式的追问。在郭晨子看来,这样的题材在戏曲里面是非常少见的,传统戏讲道德伦理的比较多,真正去碰触哲学思辨、反躬自省的内容非常少,而这恰恰是现代戏剧舞台所着力关注的。

而当这些创新集聚在同一平台,就让业界对于戏曲创新有了比较和探讨的空间。在《中国戏剧》杂志社主编赓续华看来,有的作品在重述传统剧目,以当代视角审视剧中人物时,其“身段”还没完全放下,还可以大胆一些。而对于一些参考当下西方戏剧流行样式的作品,她建议“不妨把步子走得更稳一些”。当一些当代创作手段被纳入传统戏曲创作,首先不能作为噱头,而是要与剧情表演、与观演关系相适应,“一部戏首先讲究的是好不好看,要让观众把看戏作为审美的过程、一个精神享受的过程。”

尽管作品有这样那样让人不满足的地方,上海京昆咨询委员会主任马博敏鼓励青年主创勇于尝试。她说:“小剧场艺术在我心目当中,如同美术界的双年展,它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探索实践,这是大剧场创作不可替代的。”她认为,时代发展需要这样的探索,特别是对于传统艺术而言,更加需要撕开一个口子,大胆地闯一条路,哪怕走错了,也是一种宝贵的经验。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