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金钱板张徐 遨游曲艺间 重塑金钱板

张徐。

文艺青年张徐。

张徐扮相。

 

 

  如今,张徐已经凭着自己的全能,让更多人开始接受、喜欢上金钱板。但回想起1979年第一次在专业舞台上演出金钱板,他也曾腿打颤颤。“我上台是被逼的。当时跟师父邹忠新到重庆演出,邹老师嗓子突然倒了,平时顶替老师演出的人也不在,就喊我上去。那会儿大家工资都好低嘛,能拿出一点钱来看演出好不容易。”
  不想让观众白花钱,张徐硬着头皮走上舞台。“以前的舞台都是业余的,我已经离开两年,这次演出很不成功。可观众人很好,礼貌性地给了我掌声。”有了掌声,张徐就有了自信,“我主动找到领导,说以后多安排我演出。等到了第七场,我就很自如了。那会儿,邹忠新、李月秋他们演出,返场四五次都很正常。我到第七场也有了返场的机会,到了二十几场,就成为最受观众欢迎的节目之一。”

壹 金钱板的迷惘

  张徐有天赋又勤奋,两年的学徒生涯中,他掌握了不少传统唱段。为了学习新唱段,他常常在师兄们的帮助下,一句一句反复练习,第二天就拿到舞台上让观众“检验”。这样,他的金钱板水平在较短的时间里,得到了快速提升。
  在师从邹忠新学习金钱板的过程中,张徐在表演和唱腔方面,逐渐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并在演出实践中加以摸索尝试,慢慢地有了一些自己的特点。这时,他觉得自己的金钱板走进了瓶颈期,“我的金钱板成长很快,我可以自己写段子,最难的传统段子像《武松闹庙》我也拿下了,觉得自己学得差不多了。大概是1981年至1982年,我突然觉得金钱板没得好学的了。”
  因为金钱板进入“瓶颈”,20多岁的张徐喜欢上了更为“洋气”的吉他。“去学古典吉他,学五线谱,很是下了一番功夫。”渐渐地,张徐的吉他弹唱在圈内小有名气,“一提弹唱,我是代表人物,民谣弹唱代表人物。还在全国吉他邀请赛弹唱得过奖。”张徐明白,20多岁学跟自小就学的人相比,“怎么学都学不出来了。不懂的会认为我的吉他很厉害,懂的就知道只是通俗易懂接地气罢了。但通过学习吉他,我的乐理知识得到了落实,也奠定了歌曲理论。”

贰 相声里的浸染

  张徐着迷的曲艺还有相声,在他家里,有一张正在跟牛群学相声的老照片。“那是1986年春节过后,我和搭档一起去北京跟牛群学了两个多月相声。”张徐回忆,第一次见到牛群是1985年。“有一次在上海比赛获了奖,上海离我老家安徽很近,就去看亲戚。回来之前看报纸说牛群要来演出,我立马退火车票想跟他见一面。”这次见面之前,张徐与牛群早有书信往来。“我跑到后台跟牛群见面,他听了我的问题,说以前通信只是礼貌,见面后确定很喜欢我。”
  2002年,张徐创作、表演的金钱板《怪哪个》,获第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他遇到了牛群的搭档李立山。“李老师不光是相声表演艺术家,也是快板书表演艺术家,还是曲艺作家、理论家、教育家。经多人向李老师推荐,他终于在2010年收我为徒。”对于几位老师,张徐深怀感恩,“邹忠新师父不光教我金钱板业务,他夸我孝道等等也是在教我‘做人’;牛群老师不光教我相声创作表演,也大大提升了我的艺术审美能力;李立山师父不光教我相声,还教我为人处世,对各种场合的适应感、融入感,和沟通技巧。还对我在金钱板的节奏、演唱以及曲艺理论很有帮助,对我以后的传承教学大有裨益。我很感激他们。”

再唱金钱板 不返场观众不让下台

  上世纪80年代,受“下海”大潮影响,张徐开始在四川各地走穴。曾经在一个演出队,一台晚会有11个节目,张徐一个人就能占7个。“4个吉他伴奏,一个化妆相声,一个对口相声,一个金钱板。对口相声和金钱板还要返场。”
  此外,他在音乐剧、舞台剧、影视剧领域也都有着颇深的造诣。“拍电影电视剧,也是男一号男二号。”张徐的老照片集里,有一组男扮女装的剧照。照片中,张徐烫着卷发,金丝眼镜配丝巾,模样相当俏丽。“那是我的第一部电影,反一号,也是第一次演‘坏人’。拍电影跟舞台剧小品不一样,是不同行当,培养了我的镜头感。”
  几十年的四川生活,张徐彻彻底底变成了四川人。无论是金钱板,还是相声、小品的演出,张徐地道的四川话让人印象深刻。“长大以后,看样板戏学普通话,一直到学相声,我的普通话都过不到关。”1988年,张徐开启了自己的北京演艺生涯。“天天跟北京人打交道,语言上有了很大进步。”到北京演出为了得到观众认可,张徐痛下决心要学好普通话,“我开始背字典,狠下功夫,现在口音基本没得了。”
  演得多了,看得多了,张徐开始思考:吉他和相声融合起来效果这么好,那金钱板能不能通过融合来获得新的发展机会呢?于是,他开始尝试对金钱板做一些发展。“传统的金钱板唱腔是以川剧为基础的,虽然我从小在四川长大,也听过不少川剧,但没有系统研究过,这也给我学习金钱板带来了不小的阻力。”但学吉他让他学习了乐理,“这下就一通百通了。”影视剧的拍摄、小品的演出,又让张徐对人物塑造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从而对金钱板也有了新的认识,“这就是互相融会贯通给我带来的好处。”
  让张徐意识到自己突破金钱板瓶颈是一次艺术节的演出,“当时我表演了两个节目,一个金钱板,一个相声。”张徐本以为相声的剧场效果会更好,“没想到金钱板把相声压了,演完之后,观众一直鼓掌,我只有再上台给大家鞠了一个躬。”还有一次,张徐与曲艺界三巨头同台演出。“当时表演完金钱板,观众巴巴掌一直拍起,要求我返场,我只有上去再演一个。当时还有一个唱美声的演员,那场演出只有我们两个下不到台。”
  后来一次展演,张徐的金钱板荣获一等奖,这次获奖缘由传到张徐耳朵里,“我以为是我段子写得好,表演得好。当时评委里还有谐剧艺术家王永梭老师,他们说我唱的金钱板有了歌唱性。一语惊醒梦中人!这么多年,我搞吉他弹唱、相声小品、影视剧,多年的积累喷薄而出,我的金钱板瓶颈已经破了!”携金钱板再次登台的张徐大受欢迎,甚至不返场观众不让下台,“金钱板大有整头!”

不遗余力发展 让金钱板成“活态博物馆”

  “老裕泰来来往往客不断,士农工商各路神仙。有的人穷困潦倒多惨淡,有的人有权有势又有钱,有的人提笼架鸟穿绸缎,有的人补巴重补巴粗布衫衫。有的人闹中取静养一养神,有的人静中取闹聊一聊天。在四川休闲安闲倒很常见,有一样‘莫谈国事’要牢记心间……”如今在四川,以金钱板为专业在舞台上坚持演出的,只有张徐。四川话版话剧《茶馆》全国巡演,张徐的金钱板表演大受欢迎。铿锵易懂的唱词一韵到底,独具一格,道出了《茶馆》中的人生百态。
  在唱腔方面,张徐坚持“三个原则”:“一不倒字,倒字观众听不懂;二不破坏内容情绪,要为场景服务;三不违反乐理规律。在这三个原则下,怎么唱都是对的。”他还强调,“金钱板最重要的是调动一切手段,讲好你要讲的故事。打动观众,吸引观众,娱乐观众。这个娱乐可以高雅,可以通俗,但不能庸俗、肮脏、恶心。”
  谈及曲艺创新问题,张徐有自己的观点:金钱板只能说发展,不能说创新。“金钱板是传统农耕文化的产物,数百年来已经形成了自己有标志性的文化底蕴和风格。虽然在现代社会里,这种文化逐渐被社会边缘化,逐渐濒危,但它们的精髓和根还是以前的那些‘老东西’。金钱板创新了就不是金钱板了,就只是有金钱板的元素在里面了。”
  “创新有要得的创新,有要不得的创新。像金钱板的表现形式上,你可以有很多创新。视觉上也需要发展,但不可否认,它只是某些方面的创新,不是金钱板的创新。”为了传承和发展金钱板,张徐不遗余力。比如金钱板以前是一个人打,虽然有群唱、对唱等模式,但本质上还是传统的形式,张徐却成功打造了金钱板小品。节目中,他以三个人为亮点,三个人之间有衔接,有互动,不同于传统的群唱,又立足于金钱板,既新颖又好看。
  为人称道的还有张徐组织、策划并主演的金钱板音乐剧《车耀先》,甚至连很少夸奖儿子的著名剧作家徐棻,看了《车耀先》后都对张徐竖起了大拇指。剧中,“金钱板”首次作为主要表现形式贯穿于音乐剧,展现了成都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老成都的民俗风貌。“金钱板是说唱并重的艺术形式,在戏曲舞台上展示金钱板的唱腔、金钱板的味道,音乐性也很强,是金钱板侵入了戏剧。”
  相对于其他曲艺形式,张徐不担心金钱板失传,“因为现在的观众还是喜欢金钱板。但如果你一直老腔老调唱金钱板,肯定不符合现在人的节奏,不适合抓观众了。你要讲故事,有韵味,有包袱。用笑料用段子拉观众。”张徐是金钱板“邹派”掌门人,他同时又吸收了其他艺术元素,在“邹派”基础上发展金钱板。“我希望在‘邹派’这个主流的基础上,还有其他流派出来,各种流派百花齐放,才更有利于金钱板的发展。”
  退休后的张徐,仍然享受演出的乐趣。为了让金钱板成为“活态博物馆”,不只是见诸于文字,张徐还倾尽所能传承金钱板。“我要求弟子不能只是简单模仿我,还要能自己创作,自己处理,自己完成演出,从这点来看,他们暂时都还做不到。”他也承认,“在艺术界表演界,淘汰率很高。把金钱板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下来,有人会唱会打,这个没问题。但咋个让它保持活力,咋个发扬光大,这种人才可遇不可求。”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