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孝慈:京剧要发展,得靠新人新戏
从6岁看戏开始,她的一生就和京剧结下了不解之缘;14岁,为了救场,她被人“推”上舞台;22岁,她主演现代戏《耕耘初记》进京汇演,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在《红菱艳》中,她突破旦角程式,将影视手法大胆引入京剧舞台,1989年底摘得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时隔10年,她演的虎妞将京剧传统身段和现代歌舞动作融合起来,《骆驼祥子》让她再次夺得梅花奖……如今,年过6旬的黄孝慈依旧每天奔波忙碌,忙的都是一件事——为了京剧的传承和繁荣。 日前,在莫愁湖畔一家茶社里,黄孝慈和记者聊了近两个小时。京剧传承任重而道远,她的忙碌和乐观源自内心对京剧的热爱和执着。 京剧要发展,得靠新人新戏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以前是省京剧院的台柱子,现在除了一些赈灾演出、公益演出外,您上台的次数少了。很多老观众还都惦记着您的戏。 黄孝慈(以下简称黄):我觉得,不同年龄的人要干不同年龄层次的事情,而且有干不完的事。以前,我在省京剧院是领衔主演,那时候就是玩命地演戏,101天我能演107场。但到了一定程度,就对自己不满足了。京剧要发展,必须要紧跟时代,要演新戏。我们后来排演了《红菱艳》、《骆驼祥子》。 现在,年轻演员成长起来了,我的任务就是帮助他们,让京剧事业传承下去。不管他们踩着我的肩膀也好,踩着头也好,踩着手也好,就是要把青年演员赶紧扶起来。 体制改革给年轻人提供了好机会 记:这几年年轻演员成长环境如何? 黄:京剧事业要发展,不光要有好的剧目,更要有优秀人才。京剧舞台是有辈分之说的,早年讲究论资排辈,年轻人很少有机会出头,一般要等到40多岁才有机会挑大梁。现在不一样了,尤其是近年省演艺集团进行体制改革,给年轻人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只要他有才华,就可以在舞台上施展。 记:省演艺集团体制改革这两年一直在不断深化,效果也很明显。 黄:看到这些变化我很欣喜。之前有些年,很多演员没什么机会演戏,闲在家里,收入也不高。现在通过深化体制改革,采取商业化运作,剧院收到了很多演出订单,大家不断排戏,同时创作新戏。我们京剧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