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正乙祠里话京剧

   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声音的传承,其道维艰。声音发乎于唇齿间,万物孔窍间,弹拨敲击间……其迹缥缈难寻,其精妙处更在曲谱及文字之外。人类历史上,多少好声音如昙花一现,能够流传至今的古老声音,纵有气运成分,自身也是卓荦不凡。

  在“2015镜头里的中国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的六站行程中,“声音之旅”赫然过半——国粹京剧打头阵,中间南音又清发,最后以侗族大歌压轴。三种气质截然不同的声音,依附在文明的不同枝蔓上,各自精彩。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正乙祠里话京剧

 

  见证了中国京剧艺术发展史的北京正乙祠戏楼

  乙末年春分,又逢“龙抬头”,腾龙影友一行来到了位于北京和平门附近的正乙祠戏楼,这座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老建筑,见证了中国京剧艺术的成长史。程长庚、谭鑫培、梅兰芳……历代京剧名角纷纷在此登台献艺。昨日之日不可留,我们只能在咿呀的胡琴声里遥想大师们的昔日风华;今日之日犹可追,凭借手中那颗小小的镜头,我们定格了当代京剧薪火相传的片段。

  中国戏曲艺术的集大成者

  冠以“国粹”荣誉的京剧,一言以蔽之,乃是中国戏曲艺术的集大成者。自打大宋朝取消了宵禁制度,瓦舍勾栏里的娱乐消遣日益兴盛起来,戏曲也就走进了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千年来,无论是在上流社会的厅堂亭榭,还是在民间的茶肆歌台,各种曲艺长演常新,绽放着持久的生命力。它们或雅或俗,亦庄亦谐,俘获了各阶层的观众,不经意间践行了儒家“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艺术价值观。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正乙祠里话京剧

 

  京剧《贵妃醉酒》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正乙祠里话京剧

 

  京剧 霸王别姬

  经历了宋元南戏,元杂剧和明传奇的几个高潮迭起,到了清代中叶,中国戏曲舞台上正上演一出“花雅之争”。花,杂腔乱调也,京腔、秦腔、弋阳腔、 梆子腔、罗罗腔、二黄调,这些民间腔调统谓之乱弹,它们流传在街头巷尾,难登大雅之堂。雅,雅乐正声,唯昆曲是尊也。

  世事无常,这几年,在文坛大家白先勇的大力推动下,冷落日久的昆曲重获新生,听昆曲日益成为一种格调高雅的生活潮流。殊不知,从明嘉靖至清乾隆,昆曲足足冷艳高贵了两百年。彼时,一个时代最好的文学、艺术资源都为之倾斜,昆曲当仁不让的,以其念白儒雅华美,唱腔细腻婉转,表演飘逸而独领艺苑风骚。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正乙祠里话京剧

 

  京剧演员在后台化妆

  再绝世的美人,终敌不过岁月的消磨;再璀璨的艺术,也挡不住人类的审美疲劳。昆曲的颓势,在清乾隆年间日显,据说,四大徽班进京前,京城百姓即已“闻昆曲轰然而散”。没有了一家独大,花部诸腔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秦腔,汉调相继火爆京城演出市场。这些原本小众的地方戏一旦试图征服全国人民的胃口,势必要拿出与时俱进的干劲,在内容形式上谋求亮点和创新。最终,一种“联络五方之音为一致”,以皮黄为主,其他曲腔兼唱的新剧种京剧应运而生,迅速风靡了大江南北。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正乙祠里话京剧

 

  京剧演员在后台化妆

  如今,说到京剧,还有不少人觉得它是地道的京腔京韵京字,幼时我也这么认为,直到在京剧念白中听到了熟悉的湖北乡音。

  细细思量来,京剧原本就超越了地域艺术的范畴。业内至今有“京昆不分家”的说法,对于新生的京剧,昆曲就像是巨人的肩膀,为京剧提供了视野高度上的保障,不少京剧曲目直接脱胎于昆曲。大家也知道谈京剧历史避不开四大徽班进京,“班是徽班,调是汉调”,徽汉合流始有京剧。举个例子,京剧念白有京白、韵白之分,京白,是地道京腔不假,字正腔圆,一板一眼;韵白则不然,常见湖广音与中州韵,这就是京剧脱胎于徽、汉调的痕迹。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正乙祠里话京剧

 

  京剧演员在后台化妆

  身为“国剧“,京剧的学问深着。念唱做打,构成了京剧的四大基本功。念、唱为“歌”,做、打为“舞”,古往今来的的诗词歌赋俚语传奇皆是京剧可“歌”的对象;舞蹈、武术乃至杂技杂耍的加入,让京剧的“舞”,刚柔相济,大开大阖,充满了力量、美感与诗意。这些基本功代代传承,让京剧表演呈现一种规范化的诗意。凭借一点道具,一些动作加上音乐,一个演员可以演出世间的气象万千,人世的悲欢离合,在时间和空间中自由转换。京剧的写意魅力,就通过这一唱一念,一做一打的程式化表演,释放给观众。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正乙祠里话京剧

 

  京剧《霸王别姬》

  杨少铎作品 腾龙 SP 70-200mm F/2.8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正乙祠里话京剧

 

  京剧中的丑角形象

  赵德春作品 腾龙 SP 90mm F/2.8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学习京剧,需耐得住寂寞。今天的京剧演员大多出身于专门的戏曲学校,稍有成就,即被冠以京剧表演艺术家的称号。相较而言,旧时伶人学戏的环境可谓天差地差。没有社会地位不说,学生拜师坐科之后,梨园行讲究“打死不论”,一身本事全在师傅棍棒下打出来。“要问够不够,先学三十六”,学个十年八年,唱会三十六出戏,方能正式登台演出。在严酷的生存压力下中,伶人们练就了一身扎实的功底,最终于舞台实践中,慢慢摸索出自己独一份的表演风格。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正乙祠里话京剧

 

  京剧演员在后台

  高尚作品 腾龙 SP 70-200mm F/2.8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正乙祠里话京剧

 

  京剧《贵妃醉酒》片段

  杨少铎作品 腾龙 SP 70-200mm F/2.8

  我们熟知的四大名旦,都有自己的一身绝技和鲜明的表演风格。坊间流传着一种说法:“梅兰芳的样、程砚秋的唱、尚小云的棒、荀慧生的浪”,用世俗化的眼光点出他们各自的特点,这其实都是他们的技也近乎道。

  《霸王别姬》、《贵妃醉酒》与梅派艺术

  今儿,在正乙祠戏楼上演的两出戏,恰是梅派艺术的经典之作——《霸王别姬》与《贵妃醉酒》。

  由李碧华同名小说改编,陈凯歌执导,在戛纳影展上斩获大奖的电影《霸王别姬》,让很多京剧门外汉知道了这出戏。在梨园史上,这出《霸王别姬》意义非凡,它不仅奠定了“虞姬”梅兰芳领袖群伦的梨园地位,更是将京剧艺术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可以说,梅兰芳成就了《霸王别姬》,《霸王别姬》也同时成就了梅兰芳。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正乙祠里话京剧

 

  京剧《贵妃醉酒》片段

  修贤超作品 腾龙 SP 90mm F/2.8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正乙祠里话京剧

 

  京剧《贵妃醉酒》片段

  陈凯轶作品 腾龙 SP 70-200mm F/2.8

  章诒和在《伶人往事》中抛出一种观点:大凡某行出了个大师级人物,总要具备种种条件和机遇,一是天赋条件好,又肯下工夫;二是师友襄助,本人度量宽和;三是所处社会文化环境,既在传统艺术的薪火相传中得其陶冶,又善于接受新文化风气的影响。新旧两面、中西两方都得营养滋润,以丰富自身。

  上世纪初,梅兰芳的横空出世,恰是以上诸要素齐备的结果。按今天的看法,梅兰芳的双Q自然是极高的。他出身梨园世家,天赋好,好学上进,为人行端表正,气节高亮,又有侠义之风,一辈子人缘极好。当时围绕在梅兰芳身边,有一个著名的“梅党”,其成员包括政府大员李释戡、报界翘楚黄秋岳,一掷千金的银行家冯耿光,国学深厚的“戏口袋”齐如山……,“梅党”就像是一个集智囊团,粉丝团和经济公司为一体的全能团队,它为梅兰芳扫除各种后顾之忧,让他全神沉浸在京剧的艺术世界里,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正乙祠里话京剧

 

  京剧《霸王别姬》片段

  杨少铎作品 腾龙 SP 70-200mm F/2.8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正乙祠里话京剧

 

  京剧《霸王别姬》片段

  陈凯轶作品 腾龙 SP 70-200mm F/2.8

  就大环境而言,自新文化运动以来,西方的戏剧理论和表演形式大量植入,京剧一度以“文明戏”“时装戏”的外衣与时俱进,然而经历了大刀阔斧的现代化革新之后,梨园行的名角们,发现京剧的当行本色不在于此,他们纷纷回归传统。一些有深厚旧学背景的文人,也试图在京剧这块土壤中实现自己的古典美学追求。于是,文人与伶人的组合逐渐成为经典配搭,如梅兰芳之与齐如山、程砚秋之与罗瘿公,尚小云之与金菊隐,荀慧生之与陈墨香……原本通俗的京剧,在文人雅士的操刀下,开始向着“雅驯化”发展。

  此时,声名日隆的梅兰芳,亟需一部量身打造,能够完美呈现他的声线、身段优势,实现他的戏曲美学追求的剧目。沉吟再三的“梅党”,最终锁定了传统剧目《楚汉争》。这部原本有些温吞的戏,到了“戏袋子”齐如山的手上,本着“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的原则,添姿润色,删繁就简,改进了唱腔,加强了它的画面感。

  一曲夜深沉,台上的梅兰芳手擎双剑,舞得寂寞凄清冷,他檀口轻启,唱得温婉细腻深情,台下的观众听得如痴如醉,看得似癫似狂,久久不能自拔。京剧剧作家徐城北说,《霸王别姬》宣布了“单纯以歌舞、化妆、电光等外部因素进行炫耀”的早期梅派剧目的结束,并开启了“戏剧性与歌舞性兼顾”的中后期梅派剧目之先河。

  在山呼海啸的叫好声里,梅兰芳和梅党并没有就此止步。梅兰芳深谙“功夫在戏外”,他去练书法,习国画,寻古探幽,按传统士人的生活趣味来生活。他还从古代造像中汲取灵感,自创出一些淹然百媚的旦角手姿,舞台上的他,日益雍容华贵,气韵灵动。王瑶卿夸梅兰芳好“样”,说他是“行风流,动风流,行动怎么那么风流”。

  今日,从梅派传人梅葆玖先生的身上,我们依稀能找见大师昔日的风流神采。年过八旬的梅葆玖,干劲爽利,精气神儿十足,尤其是那双眼睛,朗若秋水,顾盼有神,完全不见老人的暮气。老先生说这眼神儿是练出来的。在黑屋子里头,师傅点上一炷香,上下左右地晃动着,眼睛就随着那点火星儿溜溜地转,天长日久,神采自现。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正乙祠里话京剧

 

  梅葆玖先生给饰演杨贵妃的演员示范扇舞的动作

  修贤超作品 腾龙 SP 90mm F/2.8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正乙祠里话京剧

 

  梅葆玖先生给饰演杨贵妃的演员示范扇舞的动作

  杨少铎作品 腾龙 SP 70-200mm F/2.8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正乙祠里话京剧

 

  梅葆玖先生给饰演杨贵妃的演员示范扇舞的动作

  杨少铎作品 腾龙 SP 70-200mm F/2.8

  梅葆玖先生还上台给演员们示范了《贵妃醉酒》的一些唱做功夫。大师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当日梅兰芳的贵妃衔杯、卧鱼、醉步、扇舞等表演可谓倾国倾城,无人能出其右。老先生饰的贵妃深得乃父神韵,动作举重若轻,舒展自然,配合着手姿和眼神,勾勒出人物内心的千回百转,将一个为情所困、娇憨可人的醉酒贵妃演得栩栩如生。

  老先生演得开心,台下的影友拍得更开心。这些身段动作传递着美感与诗意,非常适宜用影像语言来记录。腾龙 28-300mm F/3.5-6.3这支镜头,让舞台近在咫尺,方便影友们及时抓拍人物的神态、动作的特写。况且,临开拍前,有着多年舞台拍摄经验的杨少铎老师,给大家讲解了这两出戏出彩的所在,有的放矢,自然收获良多。

  京剧的薪火相传

  “国剧”虽好,却已日益式微,这一点毋庸讳言。正所谓,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今天大家的耳朵和眼睛都忒忙了,忙得没有办法来慢慢感受这门歌舞动人情的写意化艺术。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正乙祠里话京剧

 

  皇家园林颐和园有一座大戏楼,一百多年前,抑扬顿挫的京剧唱腔曾飘荡在这诗意的山水间

  范围作品 腾龙 SP 24-70mm F/2.8

  想当年,梅兰芳率领剧团意气风发地出访美日苏等国,京剧艺术的魅力所向披靡,西方戏剧界为之发出阵阵惊叹,将它视为独树一帜的东方艺术。今日,失去了群众基础的京剧又该如何自处。

  或许梅兰芳又给出了答案。早在1949年他就提出了戏曲发展“移步不换形”的原则,时代在变,戏曲也要缓步向前,徐图转变。但是不管怎么变,始终不忘初心,要记住戏曲表演的最高境界不是生活化、写实化,而是第一求美,第二神似,基本的美学追求不能变。

  

腾龙行探寻非遗之路:正乙祠里话京剧

 

  京剧演员在后台化妆

  王洋作品 腾龙 SP 70-200mm F/2.8

  京剧的美和神似,隐藏在它的 “程式化”表演中,隐藏在念唱做打的基本功里,隐藏在一辈辈京剧艺术家的苦心孤诣的艺术探索里。京剧的传承,自然要仰仗老一辈艺术家的口传心授。年过八旬梅葆玖先生至今还在带学生,他说,“我的父亲梅兰芳教给我的那些戏,我踏踏实实传给学生,等将来,他们再踏踏实实传给自己的学生,代代相传下去。”

  梅先生对京剧的前景充满信心,他说:“京剧的传承并不是依靠个人或者局部的力量,这样是不够的。国家重视各种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政策保障,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动京剧的传承和发展,我看好京剧的未来。”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