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2日央视戏曲元宵晚会任德川徒弟陈圣杰唱言派名剧《战北原》,2月24日央视戏曲频道任德川领衔言派专场,3月4日长安大戏院任德川徒弟杨洋唱言派代表作《吞吴恨》,3月12日徒弟王宁演出言派京剧《隔江斗智》……细心的京剧票友们发现,不管是京剧在国内的宣传阵地央视戏曲频道,还是北京的演出高地长安大戏院,言派京剧近来动作频繁,大受关注,而这也让言派京剧目前的主推者、言少朋和张少楼先生亲传弟子、青岛京剧院著名老生任德川先生北上南下,忙得不亦乐乎。谨遵师训要 “把言派京剧唱到全国去”的任德川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自己心中一直有一个愿望未完成,“言派在北京、上海、哈尔滨、沈阳等地都不错,但青岛还没有言派的徒弟,言派京剧像青岛啤酒一样是青岛的骄傲,我希望让言派在青岛也能开枝散叶。”
幸运
年轻时赶上言派中兴
1942年6月,京剧前四大须生之一、言派老生创始人言菊朋先生辞世。同年,任德川出生。74年后,任德川成为言派京剧在全国的主力推手。对于这个时间上的巧合,任德川表示,这是他和言派的缘分。“1959年2月进了青岛京剧团,当时我16岁,很幸运的是,赶上了言派中兴的时候。任德川回忆,言派中兴从1959年5月进京演出开始,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直接关怀下,在言少朋、张少楼先生贤伉俪的努力下,言派艺术得到复苏重振,名噪一时。“以前我们去上海等地演出,说青岛市京剧团人家都不太知道,但一说是言派,立马就热情起来了。”任德川说,最初他进团后跟着师父张少楼先生学习余派,因为比较刻苦、认真,得蒙言少朋先生器重,亲授 《让徐州》这出言派代表剧目,后来任德川参加山东青年文艺汇演,受到各方好评,由此开始了言派老生的艺术生涯。
复出
走市场复兴言派京剧
因为历史的原因,刚学了五六年的任德川不再唱戏,转而担任创作编导工作。到了1983年,时任青岛市京剧团业务副团长的任德川要带队去上海演出,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重新打出了言派京剧的旗帜,演出的剧目也是言派名剧《卧龙吊孝》,“本来上海就对言派感兴趣,这一下子一炮打响了,《文汇报》等媒体给予了极大肯定,认为‘任德川颇具言派风范’。”上海的报道影响辐射到了江浙等地,各地纷纷对青岛京剧团敞开了大门,“这一下子,不唱都不行了。”
任德川说,自己的复出成功与否,他觉得还得是师父说了算,“虽然中间没有上台表演,但功夫没落下,我还时不时到上海,去看望师父,跟师父学戏。”得知他复出上台,当时在病床上的言少朋先生让儿子言兴朋录了任德川的演出录音,跟张少楼一起听。听完之后,两人对这个弟子大为肯定,“‘没想到德川到这个程度了!’言少朋先生说。师娘接了一句,‘要是嗓子再好点就好了’,师父接着说,‘德川嗓子再好点就上天喽!’”任德川说,师父的评价给了他极大的信心,“师父还嘱咐我:‘德川,把言派唱到全国去。’”
传承
遵师训推广言派京剧
1984年11月,言少朋先生在上海病逝。任德川说,多少年过去了,但师父的那句话一直萦绕在自己耳边,“因为他嘱咐我做的事情,我还没做到、没做好。”为了推广言派京剧,在坚持舞台演出的同时,任德川也开始寻找各种机会,“那时候央视有个戏曲节目叫《名家名段》,后来叫《名段欣赏》,经常推荐一些各派京剧,但没有我们言派的。于是,我就把自己的演出音像资料寄了过去。结果他们听了以后,觉得不错,就播出了。”央视戏曲节目的推荐,让言派迅速在全国得到认知。任德川说,1998年,他参加央视金秋晚会演出,再次轰动,从那以后,他成了各大晚会演出的常客。
之后,任德川在参加舞台演出的同时,逐渐将工作重心转向言派京剧教学和言派剧目整理、挖掘上。“因为言菊朋先生留下的音像资料太少,现在留下的言派剧目很多是言少朋先生恢复的,但也只是言派剧目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剧目,因为缺乏音像资料,没法排演,所以,我就想,尽自己的能力多整理恢复一些言派剧目。不能老唱那几出啊,对吧。”任德川说,这些年来,他整理恢复的言派剧目包括 《红鬃烈马》、《大探二》(《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法门寺》、《龙凤呈祥》、《隔江斗智》、《六出祁山》等,还自创了言派剧目《三娘教子》,“但工作量巨大,还有好多剧目需要去整理、挖掘、恢复。”
与此同时,任德川也在上海、北京等地开展京剧教学工作,目前在中国戏曲学院带着两个研究生班,同时也是中国首届中国京剧流派传承班指导教师(言派),而他的六个徒弟也分布在北京、上海、哈尔滨、沈阳等地的京剧院团,并已成为各院团的当家老生。由于他对言派艺术传承做出的贡献,2011年,中国戏曲表演学会授予任德川“终生成就奖”。
愿望
寻找更多京剧接班人
“青岛啤酒是青岛的名片、骄傲,而从京剧艺术来说,言派老生跟青岛啤酒一样。”任德川告诉记者,尽管自己的徒弟和学生现在活跃在各地的京剧舞台上,承担着传承言派京剧衣钵的任务,“但言派还不能说已经发扬光大了,师父让我唱到全国去,但我年纪大了,唱比较难,但我可以教到全国去。而且我心中一直有着一个遗憾,就是青岛目前没有言派老生的传人,因为毕竟言派中兴是在青岛,言派复兴也不能没有青岛。”
任德川说,言派老生以音韵声腔取胜,唱法比较难,还需要有很好的嗓音条件,“这可能让不少人知难而退。我想说的是,希望热爱京剧的年轻人,不限于青岛,不管你是哪里人,之前学的什么派,只要喜欢言派,愿意传承言派,我都愿意教,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记者 许城贵
新闻内存
“言归正传”在青岛
熟悉青岛京剧历史的人都知道,言派与青岛缘分极深。言菊朋先生的儿子言少朋就曾经于1955年至1962年期间,担任当时青岛市京剧团团长。言少朋本是马连良先生的弟子,他的夫人张少楼既宗余 (叔岩),又在与少朋结婚前就拜言菊朋为师学言派。
1959年5月,言少朋率青岛市京剧团到北京演出,主要剧目是马派的 《群英会·借东风》和余派的《搜孤救孤》等。言少朋和张少楼登门拜访了时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剧作家的马少波。马少波认为,马派传人众多,言派却已近中断,他们应该唱言派的戏。言少朋答道:“其实,我也想唱言门本派,只是怕老师马连良先生不高兴。”马少波当即表示由他出面与马连良联系。马连良先生闻知表示赞成,并要亲自“把场”,还主动把自己崭新的银灰色鹤氅借给言少朋演《卧龙吊孝》的诸葛亮,一时传为梨园佳话。
此后,言少朋在青岛收弟子,演新剧,十分红火。马少波也欣然为言少朋题写了 “言归正传”的中堂。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上一篇:潜山非遗京剧活化石弹腔大戏进乡村
下一篇:天津京剧院赴山东巡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