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落子:起源于张作霖之手 曾比京剧还火

   

 

  非遗项目奉天落子展演。

  猴年央视春晚,歌手谭维维与民间艺人合作的《华阴老腔一声喊》,以苍凉粗犷的“远古之音”震撼了全国亿万人的心灵,让人们见识了华阴老腔这个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另一地,还有一项古老的艺术形式走向了台前。近日,一支团队在沈阳的辽宁大剧院,以同样铿锵激越、真声本嗓的专场演出,征服了现场观众,人们也由此记住了这门黑土地上土生土长的艺术——奉天落子。

  86岁的张长海兴奋地说:“我家就住在奉天落子的发源地老北市,从小听着奉天落子长大,虽然有几十年没听了,但再次听到,仍然热血沸腾。”

  全盛时奉天落子比京剧还火

  奉天落子主要源于唐山落子。1919年首次出关,当时沈阳地区发大水,受灾群众纷纷从农村涌入城内,沈阳城人口剧增。为赈济灾民,张作霖把专演唐山落子的警世戏社接到沈阳,义演一个月。1920年,张作霖还邀请了落子戏社与梅兰芳、程砚秋剧团一起唱堂会。

  此后,唐山落子在沈阳扎下了根,与东北风土人情、生活习俗、语言音调、欣赏习俗融为一体,逐渐形成高亢、激越、泼辣、奔放的唱腔,形成以大口发音为标志、以粗犷豪放为特征的奉天落子。涌现出李金顺、筱麻虹、芙蓉花为代表的众多名旦、流派,落子大小班社一百多个。

  据沈阳市和平区文管办主任赵柏成介绍:起初,唱落子以沈阳老北市为重点,主要在老北市西南、西北一带搭席棚、撂地演出;1920年,绰号高小辫的沈阳戏迷高景山等人在北市场建成了大观茶园(今辽宁青年剧场),这是沈阳最早的剧场之一,很快就成为全市最大的落子园。

  “那时候,奉天落子比京剧还火”。赵柏成说,每次和京剧、梆子戏同台演出,奉天落子都唱主角,并且是整场演出的压轴戏,演出费也超过其他戏种。高峰时,大批奉天落子艺人挺进南方大城市。爱莲君、白玉霜、钰灵芝各带戏社在上海合作组成“三联社”,轰动上海滩。上海报纸报道:“整个上海出现了奉天落子热,老百姓像着了魔似的迷上了奉天落子戏。”

  百年老腔不能就此戛然而止

  曾经风光一时的奉天落子,为什么渐渐销声匿迹了呢?奉天落子研究专家温志认为:“奉天落子并没有消失,只是后来被评剧相融取代了。”然而,在沈阳上空氤氲了几十年的老腔老调怎么可能就此戛然而止?许多沈阳老戏迷在公园广场相聚,有事没事吼几嗓子。业余文化团体——盛京评剧团至今仍有几十位离退休老人,经常聚在一起演唱奉天落子。

  2006年,奉天落子进入辽宁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沈阳市和平区文化馆主抓的保护项目,时年82岁的张赛虹成为奉天落子的传承人。

  张赛虹本名李小梅,生于河北,1930年随养母到沈阳,1934年入孙家班,拜孙凤鸣为师学艺。除每天跟师父学习外,还受到李金顺、筱麻红等名家指点。因她的唱腔与筱麻红的唱腔极其相似,被称为“小筱麻红”,并改名为张赛虹。1950年参加东北评剧团,1958年调辽宁省戏曲学校任教师,1985年退休。

  由于张赛虹被确定为传承人时年事已高,沈阳和平区区委、区政府专门建立了“奉天落子传习所”,设立了排演厅,购置了大量的道具,可供七十名观众同时观看演出。2015年11月,和平区文体局对奉天落子小剧场又进行了重新装修,组建了奉天落子剧团,抢救挖掘出十五部传统剧目,每周四、六进行彩排,定期面向社会进行演出,使历史上兴盛一时的“落子园”重现沈城。

  与此同时,和平区还整理出版了《奉天落子明星》《奉天落子剧目考》《奉天落子音乐考》《奉天落子概论》等4部保护性书籍,录制了《桃花庵》等15部传统剧目光盘,为张赛虹录制唱段,刻成光碟,请青年演员为老艺人的演唱配像。2009年,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播出了奉天落子剧团录制的《桃花庵》《秦雪梅吊孝》《盗金砖》等选段。2011年,奉天落子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5年5月28日,曾被授予“辽宁省民间艺术家”称号的张赛虹去世,两位弟子刘桂琴、柳茂清已从她的手中接过了传承的接力棒,又培养出了白云等一代更年轻的传承人。如今,新老结合的奉天落子剧团长期活跃在舞台上,沈阳老腔依然余音绕梁。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