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一格的香港粤剧

   

 

  香港近年出现了一种所谓“本土意识”的主张,支持者往往只是空喊口号,不见得有何实质的内容。我一向坚持,香港人的爱国情怀与爱港意识,根本就是毫无矛盾,正如你生在北京,固然可自称北京人,但同时亦是中国人。那些本土派人士,硬要将国民身份与港人身份割开,只是一些惑众之言,实难成气候。我在港大中文系主修中史,但对香港史亦素有研究的兴趣。我发现,多读香港史后,会更认识国家,更明白到内地与香港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香港三联书店多年来致力出版优质的香港研究书籍,我差不多尽收在家中书柜之上。陈守仁的《香港神功戏》(香港:三联书店,2012年),是一部研究神功戏的专题作品。本书的学术性甚强,但读来亦不失趣味,例如书中介绍香港粤剧特色的一章,学理与趣味兼备,值得一读。

  首先,香港粤剧拥有自己的剧目。内地与香港粤剧在演出上的一大殊异反映在各自积累的一套剧目。直至最近五年,香港戏班常演出的《帝女花》、《紫钗记》、《再世红梅记》等剧目,甚少被内地戏班所採用。同样,在内地流行的剧目,如《搜书院》、《关汉卿》、《山乡风云》等,亦少为香港本地戏班所上演。因此,香港粤剧戏班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剧目。

  此外,乐器的同化与中西并用是香港粤剧另一特色。在伴奏乐队里,小提琴、色士风及士拉结他的使用已成为香港粤剧的独特商标。香港粤剧行内把伴奏乐队分成中乐和西乐部,源自上世纪20至30年代。当时伴奏乐手开始採用西方乐器,主要是作为文场的伴奏音乐,而武场伴奏仍全由传统中国乐器组成,形成中西并用的独特风格。

  本书近年再版,收入三联经典系列丛书。本丛书每本皆是高质素的书籍,我个人早已收藏了一整套。那些什么本土派人士,只要肯花丁点时间,找一些研究香港文化的书一读,定有助提升国民身份的认同。最后,期望一些在大学任教的本土派人士,不要向学生散播一些被歪曲的本土意识,以免误人子弟。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