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阳:做年画 观越剧 百姓过文化味儿新春

   

 

  社区“邻里庙会”乐趣多

  1月29日,团结湖首届“邻里庙会”在团结湖公园举办。学非遗手艺、赏民俗表演、微信打印照片、怀旧趣味运动会……一场既有年味儿又创意十足的新春庙会为地区居民带来无尽的欢乐。

  

 

  团结湖庙会上居民索春联

  “嘿,你瞧这面人捏得多好,孙悟空捏得活灵活现。还有旁边这个小风筝,多精巧,有年头没见过这手艺了,今天来着了!”看着面人师傅把彩色面团捏成各种活灵活现的造型,水碓子社区居民王海燕赞不绝口。她说,眼瞅着过年了,能够在家门口逛逛庙会,看到这么多绝活手艺,真是过瘾。现场,面塑、糖画、中国结、风筝、皮影等令人啧啧称奇的非遗手艺都有展示区域,还有团结湖巧娘制作的串珠、编织等手工艺品,也吸引不少游客驻足。地区书法爱好者还在现场挥毫泼墨为居民写春联、送祝福。

  最受小朋友欢迎的当然是互动区域了,微信打印照片、趣味运动会、学编中国结,让孩子们兴致十足。10岁的唐文琪小朋友认真地跟着老师编中国结,在老师的帮助下,她还加上了体现团结湖的特色配饰,花了半个小时的功夫,一个红红的中国结——“团结”就编好了!

  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团结湖公园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儿。团结湖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在家门口举办庙会活动,就是为了让地区居民感受丰富的传统文化乐趣,提升地区居民的幸福感。当天,现场还搭建了祈福纳祥区,来逛庙会的居民都会将自己的祝福写在这里,也可以领取一份团结湖风情明信片,寄给亲友、带回家乡。

  美院学生教居民做年画

  1月28日,来自中央美院版画系的大学生们来到将台文化中心,现场教居民如何制作木版年画。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艺术形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如今,年画已不仅是节日的装饰品,它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使它成为反映汉族民俗社会文化生活的百科全书。

  

 

  美院学生教居民做年画

  随着传统习俗的改变和社会现代变革,传统年画逐渐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此次,朝阳区文化馆在传统佳节即将到来之际,特此举办了木版年画进社区活动,并安排中央美院的专业学生现场教授居民木版年画的制作技艺,宣传年画知识,促使木版年画这门民间艺术重新落地。活动现场,居民们跃跃欲试。在学生们的指导下,大家都认真仔细地进行拓印,为年画上色。活动持续了2个多小时,居民们都意犹未尽,充满着过节的喜悦。这次活动也是区文化馆继续与专业院校进行良好合作的体现,有效搭建了一个公共文化平台,促使专业院校大学生走进基层,接触居民,将课堂上的理论运用于实践当中。据了解,此次活动持续两天,来自东大间房村、驼房营村、芳园里社区、丽都社区等9个社区的100余位居民参与了活动。

  书法家上门送春联

  红红火火过大年,百幅春联进家园。1月28日,朝阳区老教协诗书画研究会的书法家们来到呼家楼街道呼北社区,为居民送上喜气盈盈的春联。

  过大年,贴春联,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现场,书法家们在火红的春联纸上挥毫献艺,淋漓酣畅地书写春联。“春满乾坤福满门,天增岁月人增寿”,“迎新春年年如意,接鸿福步步登高”,“富贵双全人如意,财喜两旺家和睦”……一副副寓意喜庆吉祥的春联,让现场居民爱不释手,居民们把书法家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活动现场到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

  “相传武王伐纣胜利后姜太公封神时,把自己的妻子叶氏封为穷神,还告诉她说:‘有福的地方,你不能去。’从此呀,家家过年贴福字,就是告诉穷神,我这里是有福的地方,你千万不能进来。福字,就是摆脱穷困、追求幸福的象征……”活动现场最吸引人的就是书法家讲福字,这让在场的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儿。有的居民拿着手中火红的“福”字,慢慢回味着福字的传说,不停点着头。“祝福”、“福气”、“幸福”,听完“福”字的由来,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竟用“福”字组词进行比赛,大家笑开怀。

  此外,书法家还当场讲解斗方、楹联、横批等多种春联的知识、折纸法和写法等,受到大家的欢迎。

  八场越剧演出免费看

  近日,由朝阳区文化馆·北京青年越剧团、垡头地区文化中心联合举办的“回眸·越剧百年”纪念中国越剧诞生110周年系列演出在黑钻剧场正式开锣,将免费为周边百姓连续举办八场演出,让戏迷朋友过足瘾。

  长于抒情,声腔清悠婉丽,表演真切动人,具江南灵秀之气,这便是对“中国第二大剧种”越剧的简单概括。经过百年的孕育、形成、发展、改革,越剧的艺术风格与流派精彩纷呈。

  

 

  垡头地区文化中心免费连演八场越剧

  开年首演,北京青年越剧团的30名艺术家倾情出演,既有《碧玉簪》、《西厢记》等五段经典流韵联唱,也有《海明珠》、《玉卿嫂》等改革后的越音新声。此外,折子戏《双珠凤·送花楼会》,活泼风趣;《陆游与唐琬·题诗壁》,道尽了柳絮春风人断肠的悲哀。听罢整场,观众时而痴醉、时而喜乐、时而感伤,怎一个过瘾二字了得。

  此次“回眸·越剧百年”系列演出,将持续不断地推出经典的越剧曲目,计划演出8场次。“我老家在浙江,从小喜欢听越剧,但离家十多年了,却鲜有机会听。”垡头地区金蝉南里小区居民说,“能连着听这么多场戏,真是太解馋了!”

  民间艺人剪纸贺岁

  1月28日至30日,望京地区举办了以剪纸艺术、水仙花雕刻、送水墨画等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汇聚地区民间艺术家,为居民送上猴年新春第一份祝福。

  在剪纸艺术品的展位,来自望京南湖春草苑剪纸社的成员们围坐在一起,现场创作一幅幅以“猴”为主题的剪纸作品。“这是‘马上封侯’,这是今年的吉祥物‘康康’……”剪纸社社长李丛春热情地给居民介绍,并根据居民的需要现场设计并剪出一张张独特的作品。“我孙子属猴,能不能给我剪一个传统生肖样子的小猴子?”居民张阿姨一边说一边给李丛春比划着。“好嘞!”他略加思索,就挥动手上的剪刀,不一会儿,一个身穿花袄,脚踩祥云的小猴子形象就跃然纸上。

  

 

  民俗艺人为望京居民剪窗花

  剪纸不仅需要手巧,更需要创意。剪纸社成员们在今年央视推出的吉祥物“康康”的基础上,还加上了一些颇具创意的小细节,甚至还为小猴子设计了不同“性别”,“女孩”猴子的耳朵上甚至还还缀上了一副别致的耳环。

  一上午,剪纸社的成员们就创作出了20多种姿态不同、风格各异的小猴子形象,为居民送上了上百幅剪纸作品。

  酒仙桥人学插花添春色

  1月27日,当别人都在忙着采购年货、写春联的时候,酒仙桥街道居民与众不同,拜师非遗传承人,学起了插花,为这个新年添一缕春色花香。

  活动当天,酒仙桥街道邀请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国家高级插花员教师张超为居民讲解插花艺术。插花艺术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是中华艺术百花园中一枝绚丽的奇葩。它在五千年悠久文化积淀的基础上,经过与绘画、书法、造园、诗词、陶瓷工艺等的交流切磋,融会贯通,开拓创新,逐渐形成了独具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国传统插花艺术。

  活动开始前,工作人员在现场中间的桌子上,整齐划一地摆好了花泥、剪刀和各类花材,为居民们设下“擂台”。张超老师准备了大量插花素材,为现场的居民准备了相对简单的初学者作品样式,修枝、定型、下手,每个步奏详细讲解,动作娴熟。在老师的指导下,一些从未做过插花的居民也顺利完成了自己的处女作,花香满屋,浓浓的年味在社区中飘散。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