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举办《天津——京剧艺术的重镇》展览

   由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与天津戏剧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天津——京剧艺术的重镇》展览于1月22日到2月28日在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举办。展览以历史照片、戏单图片、京剧表演艺术家精彩剧照等为载体,介绍了京剧与天津渊源、京剧院团沿革、人才培养模式等内容,主题突出、图文并茂,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天津地处中国大陆南北通衢要冲,百业辐辏,文化多元,为戏曲艺术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京剧自形成伊始,成为天津重要的戏曲剧种之一,素有戏曲“南北交汇大码头”之称。早年京剧界流行一种说法,即“北京学戏,天津唱红,上海赚钱”,天津吸引着众多京剧名角登台献艺,在天津京剧艺术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近几十年来,随着天津戏曲学校的成立和京剧院团的建立,京剧人才辈出,标志着天津从一座京剧艺术码头转换为京剧艺术的摇篮和培养京剧人才的重要基地。

  此次展览共展出61块展板和16件实物,分为九大特色板块:1、津门沃土孕育名家;2、南北名家纷至沓来;3、堂会演出盛极一时;4、教育机构人才辈出;5、专业院团名家荟萃;6、青年京剧团独创新篇;7、天津京剧院再续新章;8、音配像工程泽及千秋;9、津门票友造诣深厚。

  为了增加可视性,在此次展览中展示了天津戏剧博物馆收藏的戏装女蟒、粉蟒、竹衣、盔头、髯口、软跷、戏箱等实物,其中竹衣和软跷是现在京剧演出几乎看不到的戏曲服饰,竹衣是由细竹串接而成,用于夏日演出吸汗之用;跷,旦角鞋的一种,是戏曲舞台用来模仿古代女人小脚,有硬跷和软跷之分,跷工是早期京剧旦角演员的基本功之一,现在几乎绝迹舞台。这些实物会将观众思绪带到唱腔悠扬,舞步曼妙、色彩鲜艳的京剧舞台,让观众喜爱的演员活龙活现地呈现眼前。

  《天津——京剧艺术的重镇》展览曾于2010年在台北展出,来自两岸的观众约1.1万人次参观了展览,愿此展览在2016年春节期间为北京观众呈献一席津味浓郁的文化盛宴。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