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索引
相关内容
图为:京剧社在校园文化节上演出。
京剧国粹,优雅粤剧,原创话剧……近年来,我省高校纷纷将高雅艺术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大学生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提高艺术和文化素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润物无声、育人无形”。
为此,本报开设《高校剧社 别样精彩》栏目,走进高校探访那些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特色剧社,感受青春洋溢的高校文化。
昨晚,华中科技大学京剧社成员查根晗、汪洋及其指导老师唐荣,凭借一出《群英会·草船借箭》,在第五届武汉地区高校大学生戏剧节上,斩获剧目金奖、最佳表演奖、优秀指导老师等大奖。梨园花开一甲子,华科大京剧社自创办至今,虽已走过60年,依然焕发无限生机。
杨叔子捧回振兴京剧金菊奖
昨日,记者在华科大京剧社71岁琴师余胜生家,翻看他珍藏的老照片,该京剧社几经沉浮而弦歌不断60年,逐渐清晰起来。
华科大京剧社始于建校之初的1955年,曾以“工会京剧社”名义在校内公演大批传统剧目。其后,京剧社活动一度中断,1990年正式恢复“京剧社”名称。首任社长为原华中工学院副院长朱德培,之后在陶绪楠等社长的努力下,开展了一系列丰富活动。“值得一提的是,在老校长杨叔子院士的鼓励和支持下,华科大率先在全国高校中开设《京剧艺术欣赏》公共选修课,杨叔子给同学们上《京剧艺术欣赏》第一课。1999年,杨叔子被文化部授予第二届振兴京剧金菊奖,以表彰他和京剧社在高等院校弘扬京剧艺术的成绩。近20年来,选修京剧课的学生已超过7000名,还为留学生院、人文学院、土木学院等多个学院举办了专题讲座。
该京剧社积极与专业院团交流、合作,得到很多名家帮助和指导,曾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元寿为名誉教授,邀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等人到校演出。该京剧社还参与创办“全国高校京剧演唱研讨会”,至今已历十余载,大学生社员屡获国家级殊荣。
博导琴师一周义务陪练三次
12月5日、6日,为庆祝华科大京剧社成立60周年,该京剧社与省京剧院联手举办了两场“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乐队中除了省京专业琴师外,还有一位来自华科大京剧社的71岁琴师余胜生。
余胜生是华科大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二级教授、博导,他们一家多人与学校京剧社结缘。他说,“我二哥余汝生教授就是京剧社第一把京胡,爱人曾在京剧社唱了几十年老旦。”
余胜生1990年加入京剧社,近年来,他搁下其他很多爱好,专门拉京胡,还经常向专业琴师虚心求教,技艺有了很大进步。去年退休后,他当起京剧社义务琴师,一周三次给教职工、学生当“陪练”,同时对学生进行指导。“起初觉得不过瘾,学生调不对,唱不出来,但后来看到学生们进步很快,觉得很有成就感。”
让唐荣、余胜生等京剧社前辈感到欣慰的是,不少“90后”对古老京剧依然有浓厚兴趣,每一届都会涌现多位出彩学子。其中,新闻学院本科生洪峰更是凭借着一曲《西施》,荣登“中国京剧十大名票”。
【戏曲点播】欢迎扫码关注神州戏曲网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想听什么戏曲,请直接留言给我们,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上为您推送~
【分 享】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一直在行动,欢迎分享给身边的戏迷票友,共建戏迷大观园~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果对本网站的信息内容有相关争议,请来电或者邮箱szxqweb@163.com告之,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
上一篇:京剧动画片《水墨京韵》将进校园